在新的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我國原有的《數學教學大綱》正在逐步隱退,取而代之的是《數學課程標準》。在義務教育初級中學階段,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即《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和《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2000年)相比,是一種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它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重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和個性的發展,而不局限于教學上的目標與要求、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德育要求等方面。當前課堂教學改革要體現在:“強調發展,強調學,強調開放”這三大基本特征,因此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一 對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的認識
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對話、互相理解和互相作用的活動,此活動以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
二 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的基本特征
1.活動情境的和諧性
要順利進行數學課堂的多邊活動,需要有一個和諧的情境,教師與學生之間,要感情融洽、關系協調、沖突減少、拉近距離,師生間應建立一種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不只是教師知識的“給予”,而是師生一起探索和體驗。在活動過程中,愛和理解是教師與學生心靈溝通的基礎,是營造和諧氣氛的前提。
2.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活動主體雖然只有教師和學生,但活動形式卻有多種,既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可以是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集體之間的活動),也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可以是學生個體之間或學生個體與學生集體間的活動)。通過活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需要和學習情況,增進師生的相互理解,通過學生之間的活動,同樣也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培養合作互助的精神。
3.“多邊活動”的動態性
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課堂上,學生可能隨時會向老師提出滿足自己學習需要的要求,這時教師可能就會改變教學內容的活動計劃,從而應改變既定計劃,實施有目的活動。因此教師應隨機應變,把握時機,而不是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組織教學。
三 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的幾點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數學學習不僅需要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也需要情感基礎,在學生的潛意識中,數學沒有語文那樣貼近自然情感與社會生活,沒有物理化學那樣有有趣的實驗與操作,沒有歷史、地理那樣引人入勝,沒有音樂、美術的賞心悅目,只有抽象的符號推演,這種沒有“人情味”的學科,學生如果沒有情感的支持必然導致學習信念的荒蕪。數學情感需要培養,數學所蘊涵的深刻文化內涵需要教育工作者去發揮、去創造、去推陳出新。目前,我國公民數學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是僅僅將數學與小農經濟和小商品買賣中的簡單計數聯系起來,沒有將它與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中所必備的理解思維、統計規律、信息處理聯系在一起,因此數學文化教育缺乏時代特色。
2.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我國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領導,數學教師多數趨向于如何增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完成大量的重復練習。而美日等國的教師則考慮以怎樣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設計教學過程或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真正理解諸如“3/5+1/2≠4/7”,“2x2+x≠3x3”,“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ordm;”,“解分式方程需要驗根,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等問題,不惜花幾個小時讓學生進行各種猜想、嘗試、分組討論、反思。而我國的中學生,則會說:“我們的作業太多了,數學基礎訓練、數學達標測試、數學強化訓練……初一時,班上抄數學作業的現象很少,而且怕被老師、同學發現,現在只有幾個成績好的不抄作業,作業抄襲呈現公開化。”這樣的心里話,不禁引起教師的深思,現在一些地方仍沒有將“減負”落到實處,甚至害怕“減負”,認為這將導致學生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殊不知在增大作業量和學習難度的背后,竟是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數學學習信心的喪失、心理障礙、思維惰性、學習依賴性的形成。因此當務之急應更新數學教學觀念,教學設計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要,增強學生對數學活動的認同感。
3.信任學生,不輕視學生的發展
一些數學教師注重的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而不是學生的整體發展,因此把教學計劃、教學方案視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唯一準繩。拒絕課堂中出乎意料的體驗,而學生在教師的“外在權威”束縛下,則會對數學學習自信,擔心暴露自己的不足,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奚落與嘲笑,不愿主動參與。
4.大膽創新,持之以恒
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來源于實踐,同樣數學教學方法又要敢于創新,勇于實踐。有些教師可能會擔心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嚴謹性,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難度增加,加上教師本身知識的局限,則使課堂陷入一種無序狀態,教學任務的完成也難以保障,數學教師往往不愿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繼續著“注入式”教學。因此,我們應該明白數學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新生物一開始讓人懷疑也是必然的,但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只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該教學方法的優越性就會慢慢體現出來。
5.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的研究
教師應切實提高對數學課堂教學“多邊活動”的認識,加強研究,及時將實施成功的教學實例編輯成案例,加以分析和完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每一堂數學課功效落到實處。
數學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激發學生活力,給學生創設一個施展才能的環境,促進同學團結互助,切實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業務理論水平上有一個新的提高,做個與時俱進的教師。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