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材改革形勢下,數學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也有許多有效的方式方法,但教學主體卻在不斷更新,新時代的高中生在自身所處的環境和壓力以及個性下,如何才能有效和高效地學好數學,教師在現代教學工具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取得符合新形勢下的教學目標,掌握學好數學的方法。本文就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方法 興趣 感染 樂思樂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56-01
一 教學對象的特點及現狀
1.自主意識不強
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自主學習的人才,但在新形勢下,教育對象在傳統觀念和現實的碰撞下,教學對象成為了被動者,教育各個階段充當了不同的角色,以完成定向目標,從而造成教育對象成為被動者。多數學生還停留在為父母讀書和為老師讀書的觀念中,自主意識不強,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更不用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然而追求張揚的個性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追求流行和時尚不斷呈現出激勵化,使學生在學習上注意力分散,缺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事實求是的精神。在競爭日益激勵的今天,家長望子成龍的殷切期盼日益加強,給學生增加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孩子從小就參加培訓班、興趣班、提高班,使得學生失去了許多的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時間,機械反復的練習和記憶,使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興趣和培養創造性。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低,在遇到困難時極易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
2.價值觀偏移
在缺少艱苦的磨煉下,學生急于成功,采用了一種急功近利的方法,而失去成功的關鍵在于思考與訓練,感觸不到成功的價值何在,養成了怕吃苦、怕記、怕算的不良習慣,從而導致教學目標、效果不明顯,這是我們作為教育者需要思考和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 針對現狀所采取的措施
1.強師重教,調整目標,提升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
數學教師在學生中的形象應當是:始終是愛思考的、積極向上的,能用科學的方法觀察、探究學生的學習過程并給以正確的指導。作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加強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究和反思。只有自身具有較廣、較深、較豐富的學科知識和先進的教育觀念,才具有提出問題、探索、調查、創造發明、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要結合實際,嚴格按照考綱要求,抓重點、抓基礎是教學不變的宗旨。平時的教學要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為依據來展開,突出重難點,明確教學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融入學生進行設計和教學,結合學生的現有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才能取得有效的效果。以培養學生思維和能力為目標,精心設計和創新。
2.素質教育以人為本,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人的參與,因此作為教育者,除了加強基本業務水平,綜合素質的提升外,關鍵還要分析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課堂因為興趣而響亮和精彩。
最佳的數學教學、學習方法就是重在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樂于學習,樂意接受,才能自愿品味數學情趣,展示自我,從心靈深處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當我們把數學問題融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并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這些內容時,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一種好奇感、親切感和求知欲,就會有興趣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問題。因此,設計教學內容時要講究方法,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簡單化,用實際生活場景等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有利于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便會更加的喜歡數學,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從教材出發探究和挖掘內涵,培養學生理解記憶能力
課本既是教學之基,也是學習數學的依據。要學好數學,教師首先要注重課本,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在反復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通過課本學習,增強自學能力。學生課本閱讀分課前預習、課中閱讀和課后復習三個環節。要把每個章節、單元、問題和要求看清楚,想透徹,切忌沒閱讀清楚題目主旨就動筆解答。
對于現行教材普遍簡單化,我們更應采取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本質和要求,結合現行高考考綱和要求,同時加強學生理解和記憶的訓練,主要從理解記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記憶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4.以職業道德熏陶和感染教學對象
情感教育教學另一法寶,就是在平時教學中采用跟蹤教學的方式,結合每位同學的作業反饋,各個解剖,幫助學生解決課后出現的問題,并得到學生的認可,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激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快樂地學習。日常學習反饋中要及時與學生交流,用教師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學生,只有學生相信我們,才能換回學生內心那份沒有失去的感恩之心,其實際中感受頗深。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沒有學生就不能體現教師的風采,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他們、愛護他們、激勵他們、感染他們,用最有效的方法教會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為以后的人生道路掃清一切障礙,真正做到樂思、樂學、樂用。
參考文獻
[1]裴光亞.面對數學課程改革的思考:關于教學研究[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半月高中:2008
[2]祁平.提升研究質量 追求有效教學[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8(8)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