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整合,就是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語文教學中。有機地結合使用信息技術,更能較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語文教學的需求,使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互動性的交流環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
一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優勢
1.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次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有利于營造氛圍,培養情感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中保持愉快,不緊張的心情,有利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樹立學生是主體的意識,尊重、愛護學生和學生溝通感情,融洽師生關系,借助信息技術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情感性的內容,從而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如臨其境,從而產生共鳴。如在教學《周總理,你在哪里》一課時,我課前設計了一個非常憂傷、飽含深情的導入語:1976年1月8日,一個偉大的人物,在東方,在北京,停止了心跳,青山肅立,萬木俯首,世界為之動容,聯合國也為之降旗。大家的嘴里、心里念叨著一個偉人的名字:周總理。使學生置身于充滿憂傷、哀思的氛圍中,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了鋪墊,當我用視頻播放十里長街上人們揮淚送別總理的實景錄像時,很多同學都禁不住失聲痛哭,我抓住時機指導學生配樂朗讀,學生在哽咽中讀完了這首詩。整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迸發出對周總理的尊敬、愛戴之情,并讓學生樹立決心好好學習,將來以完成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遺愿。
二 整合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作用
為了有效地把信息技術整合在語文課程和教學之中,基于語文學習活動的需要來設計學習環境,應考慮以何種方式、何種信息技術來支持和促進這種學習活動。
1.以信息技術促進接受性學習
接受性學習以學生對現成知識技能的理解和記憶,鞏固熟練和遷移應用為主線,其主要目的是系統地學習基本知識,訓練基本技能。為了促進有效地接受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1)引發學生的注意。(2)引入新知識。(3)進行新知識的傳遞和內化。(4)通過練習應用,進行鞏固熟練。
信息技術在這種學習活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1)借助多媒體進行信息呈現,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傳統手段無法接觸到的信息;另外,還可以借助網絡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拓展性閱讀學習,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2)促進知識的鞏固熟練和深化遷移。通過課件,可以有效地進行練習和應用活動。
2.以信息技術促進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線,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建構可以遷移的知識技能,注重培養學生對探究和發現的內在興趣。信息技術在這種學習活動中的功能主要是提供信息處理工具、提供內容資源和多媒體學習平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通過視頻、動畫等呈現情境性的問題。(2)搜集資料、獲取數據。借助網絡教學資源庫、多媒體百科全書等可以獲得豐富的相關資源。(3)總結和呈現結果。可用演示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學習平臺提交學習評價,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4)對探究過程進行追蹤評價,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在組織探究性學習時,教師要圍繞著學生獲得的概念、原理,精心地設計問題,以免偏離教學目標。
3.以信息技術促進師生合作學習
信息和技術在合作學習中的具體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提供強大的交流工具,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研討問題的思考制作成簡單的課件演示文稿,把自己想說的話表達得更清楚,更有條理。(2)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合作學習和討論,運用教學平臺對學生活動進行追蹤評價。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之間的整合,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營造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此外,信息技術使語文教學能夠變難為易,寓樂于教,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節約傳統的板書時間,開闊知識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審美能力等,真正使其發揮最大作用,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輔助語文課堂教學,優化語文教學結構,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目的,為語文教學服務。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