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分析化學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多媒體教學、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等幾個方面闡述了進行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分析化學 教學改革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O6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014-02
隨著學科的發展,分析化學的應用領域已涉及生命、材料、信息、環境、資源和能源科學、醫藥等各個方面。該學科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分析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測定方法、準確樹立量的概念、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之外,更要使學生養成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在傳統的分析化學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方法的現象。教師往往是填鴨式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缺少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綜合設計技能訓練實驗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考核內容和方式單一,教師的主觀影響較大。因此,如何通過分析化學教學來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精神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近年來,我們在分析化學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的主動性、思維的發散性、創新性等方面的訓練;減少灌輸式、實施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從提高分析化學教學效果方面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 理論與實驗相結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是化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態度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中,學生有現成的實驗書,課前有老師準備的實驗材料,課堂上教師做示范、講解實驗方法、步驟,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即使不看實驗指導書、不預習實驗內容也可以完成實驗操作,學生在實驗課結束后收效不大;真正要自己從頭開始進行一項實驗時往往無所適從。而采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從現實的生產、生活中尋找實驗對象,從而拉近學校理論教學和實際應用之間的距離。例如,可以增加牛奶中鈣含量測定、自來水硬度的測定等現實生活中大家較為關注的問題,它們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認識到理論到實踐其實就是一步之遙。另一方面,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綜合實驗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讓他們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全過程,實驗結束后,根據實驗結果,進行自我評價,這將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二 與前沿知識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與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現代分析化學的使命已由單純提供分析數據,發展到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知識,以解決其他學科提出的新任務。所以教師在闡明經典分析理論和方法的同時,要根據分析化學發展動態,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引入各個領域中分析化學的新進展、新成果。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前沿科學,不僅使分析化學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時代感,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質,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介紹前沿科技時,教師表現出的熱愛化學、崇尚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也會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教學中保持化學分析理論的系統性并不斷充實新內容,保持儀器分析內容的相對穩定性并及時融進新發展、新技術,將經典分析化學與現代分析化學融合在一起,這樣使學生在了解了前沿信息的同時也拓寬了眼界,激發了學習熱情,啟發了學習思路。
三 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真正實現教學相長,達到綜合素質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理論課程以學生預習→教師課堂講授(適當討論)→課后學生復習、作業→教師批改→反饋和當面指導→答疑輔導為步驟;實驗課程以學生預習、預習報告→在教師引導下討論實驗方法、原理、關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課后實驗報告→教師批改報告為步驟。并在下次實驗中作總結和當面指導;答疑輔導以當面答疑為主,并輔助電話、短信、網絡答疑等多種交流渠道。在教學中,老師采用“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分組開展課堂討論,并以組為單位把書面的結果交給老師,同時將討論結果在課堂上由學生匯報,既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另外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 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相關理論的一門學科,概念與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難以理解。化學實驗計算機輔助教學包括多媒CAI化學實驗課件和計算機仿真化學實驗兩個方面。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直觀、形象、生動、信息量大、交互性強,具有人性化和科學性,能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化學實驗課件是對化學實驗的補充和拓寬,對于一些較復雜、有危險、要求高的實驗,不適合課堂演示,利用多媒體播放,既保證了實驗的真實性和直觀性,又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同時提高了教學效果。而通過Excel、Origin等軟件的使用,可以教會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實驗結果的模擬,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合理科學地選擇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
分析化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了解與分析化學有關的環境、資源、能源等問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的思想,要求分析化學教育承擔起普及、宣傳、研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任務。將綠色化學內涵與分析化學知識、技能相結合,通過教學各環節,讓學生了解化學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化學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對人的健康有極大的危害,但通過掌握各種化學變化的規律,減小對人與自然有害變化的影響,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目的。化學是環境的朋友,學好化學,提高素質,將對創建美好的家園起重大作用。可持續發展戰略技術上的實現主要是通過綠色化學,分析化學在此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在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外,在教學過程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藥品,處理廢液,回收藥品循環使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六 結論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既注重理論,又注重應用。學習理論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培養目標上,結合具體專業與社會需求,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及培養過程,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孟雙明、王尚芝等.高校本科分析化學教學改革芻議[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7、89
[2]姜濤、蔡柏巖、金惠玉、鄭偉.分析化學實驗課改革探索[J].科技咨詢導報,2007(25):16
[3]劉利萍、甘盂瑜、張云懷.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大學化學教學改革[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135、13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