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審美教育是醫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本文結合醫學教學實踐,探析醫學美學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醫學美學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醫學美學 實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053-02
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造就一大批以創造和維護人體健康和人體美為己任的專業醫務人員。醫學美學教育(簡稱醫學美育)正是基于這種目的和基礎而形成和發展的。醫學美育是醫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結構中的一部分,是醫學美學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現代社會的需求。作為一名醫學教育工作者,為了使醫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醫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及審美情趣,應把讓學生認識美、懂得美、感受美、塑造美和創造美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如何才能把醫學生培養成既有精湛的醫療科學技術和整體化護理技術,又有較高的精神境界和審美能力的新型醫學人才?本文結合醫學教學實踐,探析醫學美學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醫學美學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 對醫學生進行美學教育的重要性
美的事物和現象與維護人們的身心健康具有密切關系,美學與醫學相結合,既填補了醫學空白,擴展了醫學的研究領域,又加速了醫學模式的轉化。在醫學教學中實行美學教育可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引導醫學生的醫學審美習慣和行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在為病人服務時,不僅能治療軀體疾病,又能醫治心靈創傷。醫學美育所倡導的正規的醫學審美觀念、純潔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趣味,有助于促使社會醫療機構、設施和制度等進一步健全、完善和文明。
1.醫學美學教育是現代醫學發展的要求和醫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心因性疾病正呈上升趨勢。醫務人員的言語、動作和表情均對患者有著藥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醫務人員自身的美,諸如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職業道德美乃至醫學技術美在疾病的診療、發展、恢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醫務人員的醫學審美知識又來自于專業的醫學美學及審美修養教育,且應當是從學生時代起就接受的醫學美學和審美修養教育。所以美學教育在培養醫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靈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美學教育使醫學生增強分辨善與惡、美與丑、光榮與恥辱的能力和對祖國、對人民、對父母、對同學、對患者等的情感,并內化為內在的、穩定的固有特性,成為富有青春朝氣、修養風度、聰慧高尚的完美形象的大學生。
2.醫學美學教育是創造診療環境美的基礎,也是塑造醫務人員高尚職業道德的必要條件
自然環境(病房、診療室、檢查室、醫院內綠化、休閑場所等)、社會環境(醫患之間、醫務人員之間、患者之間的人際關系)的美化有利于改變患者的心態,增強其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對患者的康復大有裨益。醫院環境美的建設涉及醫務人員的審美素質和其對環境的設計與管理,這些有賴于醫務人員的醫學美學知識和審美水平,醫務人員醫學美學知識和審美水平的具備又依賴于其在醫學生階段的美學教育。因而醫學美學教育,可以培養和豐富醫務人員的職業情感,促進他們職業道德、情感、品格和職業技術的形成和發展,并使這種職業道德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不斷豐富和充實,形成良性循環,由此逐漸向更高、更新的境界邁進,這些都離不開醫學美學教育。
二 提高醫學美學教學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1.準確表達教學內容,體現“科學美”
教學內容中的科學理論都是經過前人反復論證的,并經實踐檢驗,理論中存在的內在的結構美和邏輯美。準確地表達出這些科學規律,可影響學生的心理活動,激起他們能夠在美的意境中接受教育。講授醫學美學首先要講授美學的原理,這對于學理科的學生開始較難理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設計教案,使科學理論同教學法相結合,與學生共同找出自然美、藝術美、醫學美等美學規律、特點,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形象、生動有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興奮的情緒,在振奮、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
2.注重教學方法,突出“教學美”
教學方式方法的采用要靈活多樣且恰當,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授課對象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和輔助手段以適應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以求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學導式、發現式、問題引導式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比較聯想的能力,并根據醫學美學的課程特點,大量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使許多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教授“醫學美學和醫學美的創造”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以鮮艷、動感的畫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然后再舉例說明臨床上應用的多種輔助療法,如音樂療法、體育療法、營養療法(醫防保健措施美),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醫學美這一基本概念。在學生對醫學美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后,我們采用提示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醫學美的基本范疇、本質、創造等多方面的內容,啟發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能力,聯系現實生活中的醫學美現象,在醫療實踐中不斷創造醫學美。
3.緊扣臨床實踐,加強“實踐美”
美育是人類社會生活實踐的一部分。醫學審美創造實踐是決定醫學審美創造主體與客體之間關系的根本方式,是聯結醫學審美客體之間關系的紐帶和橋梁。醫學生作為積極、主動、自由的審美主體,只有通過審美實踐這一途徑,才能將自己對醫學規律的認識,通過自己的想象、情感、理解,“物化”成美的形象,創造出醫學審美客體。隨著教學的深入,進入臨床教學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大大增加,學生與社會接觸頻度越來越高,因此,學校與醫院聯手拓寬教學途徑,引導醫學生直接或間接參與醫學審美實踐,使醫學生所掌握的醫學科學知識、醫學美學知識、美的形象教育與醫學客觀實際結合起來,成為醫學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這類審美教育實踐性較強,大體分三類:
第一類是醫療環境審美實踐美育。醫療環境美是醫學審美實踐的首要對象。醫學生可以在醫院有關部門組織指導下,參加創建醫院環境美的實踐,通過一系列活動,啟動、發展、豐富醫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醫學環境審美認識,加深醫學審美創造的愉悅感,激發醫學生的創造激情。
第二類是醫療技術審美實踐美育。醫療技術美是醫學審美活動的核心內容。直接或間接參與醫療技術美的創造,是提高醫學生審美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如見習或配合優秀外科大夫進行整形手術,醫學生便可從他們完美的手術方案的設計、精湛的手術操作以及手術的成功中,體會醫學審美創造所帶來的巨大喜悅,啟動醫學生審美創造的驚奇感與創作欲,增加醫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為提高醫學審美創造力打下基礎。
第三類是醫學公共關系審美實踐美育。醫學審美實踐必然延伸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語言交流和行為互動。醫學審美創造主體的創造欲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們健康審美需求上,建立在人際關系和諧上。因此,醫學生在實習或見習期間,學校和有關部門還應通過各種形式,應用各種輿論、傳播媒介、種種評估手段對醫學生進行職業形象美教育,激發醫學生對儀表美、風度美、姿態美、語言美、情操美、心靈美、技術美的追求,使醫學生把創造自我形象美作為醫學審美的前提條件,從而培養和發展良好的個人素質,塑造良好的創造性人格。
4.組織第二課堂審美活動
除了課堂教學外,醫學美學教育工作者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課余審美活動,將理論教育與美的形象教育結合起來,使課堂內的審美課程得到延伸和補充。組織第二課堂審美活動內容大體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自然美育活動。馬克思說,自然界是“人類必須與之形影不離的身體”,是人類生存的物質條件之一。自然美是人們的審美創造的對象。因此,學校各部門在節假日期間,可組織學生到風光秀麗、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去,通過對自然的審美,去激活、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升優化學生本質力量。自然美的欣賞一方面拓寬了學生對生存、認識、實踐的空間,在更大范圍、更大層面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另一方面,通過洞悉自然形成、發展、變化深層規律和最佳態勢,從而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就不會把自然當做人的異己的世界,而是與人親近的屬人的、審美的世界了。
第二類是社會美育活動。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審美創造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社會勞動美、社會人際關系美也是審美教育的內容之一。因此,學校有關部門可結合當前的中心任務,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例如校園文明建設、宿舍美評比、社會精神文明宣傳及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使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情感等方面與人們保持良性溝通,并從審美實踐中體驗到一種精神喜悅。活動美和人際關系美有助于學生明確真、善、美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把體現人們理想、給人們帶來愉悅的社會目標作為自己的創造出發點,達到激發創造欲、豐富情感、蕩滌心胸、完善人格的目的。
第三類是藝術美育活動。藝術審美活動是培養美感的最佳途徑。藝術作品廣泛地描寫生活,藝術形象的審美創造中的真、善、美的統一給予欣賞者在審美過程中受到真、善、美相統一的教育,實現藝術的綜合的美育功能。又因為藝術作品有比普通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的表現,所以凡是社會形態美和自然美對人可能產生的影響,在藝術作品中都可能具有。因此,醫學院校應把藝術美育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可利用舉行文化藝術節、開藝術專題講座等全校性藝術審美活動,形成較濃氣息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同時,藝術教師可引導學生參加文學社、攝影協會、武術協會等社團活動,自由發展自己的審美愛好和文藝特長,通過藝術的陶冶及藝術美的創造,培養審美感知力。藝術美育可使學生在一次次不可重復的活生生的生命創造中,體驗人類創造的活力和激情,同時在藝術創造中感悟形式美的魅力,提高審美鑒賞力、創造力。
三 結束語
總之,隨著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日益成熟,醫學美學在醫學教育、臨床實踐中必將得到廣泛而全面的應用,高等醫學院校加強醫學美學教育,有利于廣大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并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天鵬、吳曉山.淺談醫專大學生的醫學美學教學[J].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9)
[2]羅軍、張巍.美學理論在基礎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09(4)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