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信息技術發展迅速,許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未能跟上計算機發展的步伐,使得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與社會需求存在差距。筆者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在教學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信息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高職 計算機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055-01
一 緒論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它既為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高職學院的計算機教學既要適應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又要顧及現階段高職生自身的素質。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把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他們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二 當今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計算機運用水平的差異性大
首先,存在地區差異。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城市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程度等使一部分學生有機會接觸電腦,相對的也有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學生,接觸電腦的機會很少,從而導致差異產生。其次,重視程度不一。中學學校對計算機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形成學生差異的原因之一,一些學校較重視計算機教育,課程開展充足,有時間給學生進行實踐,學生基礎扎實;也有一些學校只為學生通過計算機會考,只讓學生一味地做題目,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很少。再者,學生個人因素。學生個人學習興趣也是導致學生之間差異的重要原因,大多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不感興趣,加之理論知識的枯燥和教師傳統的灌輸法更讓學生覺得計算機課乏味。
2.計算機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需求不適應
由于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相應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發展的需求,導致教材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很多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等到工作后發現已是過時的理論、技術。另外,眾所周知,計算機所涉及的內容廣泛,硬件、軟件、網絡、程序等內容繁多,許多高職院校出現了教學內容龐雜,使學生雖然有全面系統的知識,卻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精通技術。
3.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不恰當
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問題是計算機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而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所以在計算機教學中更應注意理論與實踐課程之間的比例設置。我認為實踐課程應當是高職計算機教學的關鍵。
三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方法分析
1.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目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其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階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技能和技巧。因此,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由“要學”到“學會”,再過渡到“會學”,讓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淀,掌握本學科的認知規律,并能學以致用。
2.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建立以實驗室為主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課程具有操作性強、適于視頻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特點。尤其是高職學生的計算機課,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采用以實驗室、視頻室為主戰場的教學模式。加強實習實訓,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實訓中強化知識,采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進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這已成為職教界人士的共識。
3.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豐富創新教學形式、手段和方法
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自學能力差、基礎知識環節薄弱等問題,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強調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技術提出“互動式”教學模式。互動學習是指學生主動索取知識、自我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提高自我認識能力的學習過程。同時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積極思維去掌握計算機學科的概念、原理和法則,并學會使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高職高專學生是以實用為目的,“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學習計算機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能自覺吸收新知識、新技術,并注重鍛煉用計算機去解決學習、科研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應把大部分時間花在理論知識的琢磨上。
4.改革考試辦法,深化教學改革
高職類院校學生的考試方法改革勢在必行。計算機類考試完全可以進行上機考試,以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可以在實訓環節上增加課程設計,根據課程性質來安排綜合任務。這些都是對其他考試形式的一種補充和升華。如VB.程序設計課程,編制一個圖書管理系統或工資管理系統的應用程序,可加強學生對本課程的綜合掌握結合使用。即在一部分內容演示完畢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使學生將所學內容得到鞏固。這種方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四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應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用先進的知識、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探究,潛心研究教材,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努力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高職計算機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