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流行一種“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在學校體育改革中形成了一次巨大的沖擊波。本文從“快樂體育”的產生與發展出發,分析了其實質及特點、價值及意義,并提出“快樂體育”思想是現在學校體育改革的目標之一。
【關鍵詞】教學思想 快樂體育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090-02
一 引言
近年來,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提出了一種“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隨之引發了不少體育工作者在體育特質、本體、教學內容以及方法上的思考與爭論,并在學校體育的改革中形成了一次巨大的沖擊波?!翱鞓敷w育”是重視每一個不同運動項目所具有的獨特樂趣,并可以愉快地從事運動學習,把運動中內在的樂趣作為目的和內容來學習的一種體育??鞓敷w育的核心是把全面育人視為體育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把終身體育視為自身的目標,體育教學過程中在加強情感、體育理論知識、鍛煉方法以及運動能力教育的同時,寓快樂于教學中,讓學生在各種體育活動中享受學中樂、練中樂、賽中樂、玩中樂以及苦中樂,以此達到熱愛體育、自覺學習體育,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二 “快樂體育”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快樂體育”思想相繼產生于德國與日本。這樣具有超時代精神的教育思想不約而同地在兩個二戰戰敗國先后出現,其中有其特有的歷史及人文背景。就歷史背景而言,戰后德、日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無條件接受戰勝國的援助與幫助,已告別以往的軍國主義教育。這為兩國體育教育吹進了一股清新的民主、自由之風,在兩國精神上飽受戰爭摧殘之后,人的精神面貌急需有所改變,迫切需要在下一代教育中予以恢復與振作,快樂體育由此應運而生。而就兩國的人文背景而言,德、日兩國在國民個性方面一向以嚴謹、認真、律己著稱,兩國的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塑造出其各自民族個性中體現自我奮斗、百折不撓的人文風貌,進而形成了富于進取、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快樂體育”的提出無疑拓寬了其教育視野,直接催生出一系列教育領域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且從“快樂體育”思想出現的時間分析,其時適逢德、日兩國經濟的重新振興時期,社會發展要求學校體育突破固有的僵化模式,以培養出擺脫戰爭陰影、社會所需要的,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富有創造、勇于探索的一代新人。受德、日兩國“快樂體育”思想的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經濟的改革開放,學校體育教育也不斷學習吸收國外的新思想,“快樂體育”的思想開始影響我國。我國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認識到,“愉快體育,寓教于樂”很重要。這為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起到鋪墊作用,即從學生興趣入手,豐富其體育情感,健全其運動人格、健全其身體,固化其體育愛好,養成其穩定的體育行為習慣。在體育教學中,“不僅把運動和情感作為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手段,而且把運動中的內在樂趣和豐富情感作為目的”。
三 快樂體育的實質及特點
1.快樂體育的實質
“快樂體育”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或是一種教學方法,它還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是在此思想指導下的、富有人文特點的全面教育。其中蘊涵著許多的心理學、教育學精髓,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以關愛學生為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增進其體育情感,從體育教學的特點出發,充分挖掘體育教學內容中的游戲性、趣味性要素,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組織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領略體育的魅力,并在愉快的情境里,獲得運動知識、掌握體育技術技能,真正感悟體育、享受運動,成為體育學習的主人。“快樂體育”的實施,首先必須尊重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需要,使學生體驗到運動的內在樂趣和豐富情感,并最終通過對運動樂趣的體驗,促進體育興趣、愛好的形成,以及體育行為習慣的養成,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
2.“快樂體育”的特點
“快樂體育”的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充分體現出來:首先,從教學指導思想上看,“快樂體育”的宗旨是以育人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教學從興趣入手,抓住學生的體育情感,促其樂學、會學、勤學,將育體和育心有機結合,實現終身體育目標。其次,從教與學的關系處理上,主張建立一種合理的教學關系,尊重并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是主導。再次,從教學結構上看,提倡教學活動中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高度統一。此外,在教法上以啟發式為主,教學組織上,注重學生的自主、自律,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所能接受,且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強調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形式與內容上優化教學環境。就“快樂體育”的內容特點而言,可以歸納為五方面:愛、美、情、趣、樂?!皭邸奔唇處熢诮虒W中傾注情感,教師首先應關愛學生,熱愛自己所從事的體育教育事業,并在教學中予以體現;“美”即利用運動中所蘊涵的美的要素,對學生進行審美知識及審美情趣、審美能力的培養,以激起學生運動美的共鳴;所謂“情”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正常情感交流、心靈溝通;“趣”即教師在營造體育教學氣氛、選擇教學內容或采用教學組織形式時,注意輕松愉快,符合學生的心理,并為學生所接受,能夠引起學生的體育興趣;“樂”即以快樂為基點,以此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目標之一應該包括是否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產生“快樂”,進而養成學生正確的運動價值觀與運動行為習慣。
四 “快樂體育”價值及意義
“快樂體育”在我國流行才十幾年,盡管有一些不足,但它在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中越來越顯示出其特有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全面實現學校體育的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在體育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增強學生體質”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全面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追求,尤其是對學生個性發展不夠,扼制了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等具有積極意義的個性特征的發展?!翱鞓敷w育”把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自主性、主動性作為目標之一,有利于糾正過多地強調體質的傾向;另一方面,實施快樂體育的過程本身也是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過程。
2.有利于體育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校體育教學理論認為體育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然而,教學實踐中以教師為主導往往被演繹為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心,這剝奪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快樂體育”強調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在確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前提下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對于解決體育教學中以誰為主體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3.有利于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要是多層次的,過多地強調統一就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最終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翱鞓敷w育”強調讓學生通過運動體驗運動的快樂感,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勢必要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并據此選擇多樣的體育教學內容,從而促使體育教學內容從統一性、規定性向靈活性、多樣性的轉變。
4.有利于體育教學方法的雙向性
體育教學的成功必須有師生雙方的密切配合,多年以來,教師以灌輸為主,學生則不知如何學,只好被動地模仿。“快樂體育”的意義使這種以教為主、以灌為主的教學方法轉向有教有學、以學為主,既要研究教師的教法,更要探索學生的學法、練習法,使學生真正能夠主動地、創造性地參與運動,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感和喜悅感。
五 結束語
總之,學校體育改革所提出的“快樂體育”的理念植根于體育學主體論的原則,蘊涵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應充分肯定。它與素質教育的理念相吻合,也與21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相一致。實際上,娛樂是體育最早出現的社會功能之一,當今的體育也正朝著生活化、娛樂化和終身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作為“快樂體育”無疑是現在學校體育改革的目標之一。
參考文獻
[1]孫輝.試論日本快樂體育教學思想及在我國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高校體育信息匯編,2000(8)
[2]李培文.高等學校體育教學重心的轉移[J].體育學刊,1999(2)
[3]劉紹曾.體育教學改革不應忽視的一個問題[J].體育教學,1999(3)
[4]李桂玲.試論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和改革[J].四川體育科學,2004(2):163~16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