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是教育部規定初中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體現了國家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關心,是必須學好的一門學科。那么怎樣學好這一門學科呢?本人認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其重要因素,如何做到呢?
【關鍵詞】淺談 初中思想政治課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142-01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階段的一個薄弱環節。中考所占的分值極低,不足以引起學生、家長、社會的重視,甚至中考前“臨時磨槍”。這容易造成誤解,平時不需要怎么重視,臨考前熬夜加班,可以應付一下考試。這既影響學生中考成績,也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性格、人生觀、價值觀等。
一 導言精練,激發學習興趣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是一個善于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教師,要求教師本人對該科具有很濃的興趣,同時在教學中以該科知識吸引學生。一個學生對某事不感興趣,他就不會主動去思考、探索,尤其遇到困難,他更不會堅持不懈,因此上好思想政治課就要求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對學生來講,每一節課的導言都可起到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初三思想政治《體驗人大代表》,首先,播放視頻《十一屆人大會議開幕》,教師通過這一視頻材料,簡明扼要歸納:這是200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莊嚴而隆重地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人民的意愿、重托、肩負著沉甸甸的使命進京參政議政,他們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服務意識。通過視頻引入新課,學生感到新穎,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服務意識。
二 鮮活的現實材料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認為思想政治課枯燥無味,關鍵是理論部分呆板、知識單調。然而政治教學本身就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我們常說,理論是灰色的,缺乏“五顏六色”;然而實踐是長青的,且實踐可以豐富和完善理論。所教的政治一定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實中活生生的例子可作為我們上課的鮮活材料。例如,提問“假如你作為人大代表,你的體會是什么?”學生肯定有許許多多的認識和體會,然而很多體會和感慨,從不同方面體現他們的感受,我們不去否定學生的思考對與否,畢竟言論是“自由”的。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訪問縣、鎮的人大代表,聽聽他們的體會,我們也可以從網上下載一段視頻材料,讓學生“身臨其境”,如《山西農婦申紀蘭》,申紀蘭作為人大代表無私、崇高的精神品格,活生生的現實材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
三 課堂中恰當的語言能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形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單一的教學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也不是樣式越多就能收到越好的效果,要根據課的內容、課的性質采取適當教學形式。然而各種方式最離不開的是語言,表達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樣,語言是一門藝術,利用得好就事半功倍。比如,對一個調皮學生的教育,一個家長這樣說,你不聽話,就送你到學校去讓老師管教你。這樣,孩子對學校充滿仇視、恐懼,對學校的學習目的有根本的錯誤看法,認為學校就收留調皮的學生;如果一位家長這樣說,你不能再調皮了,否則同學不喜歡你,老師也不要你了。這樣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給學生一定“改惡從善”的時間,同時你不改掉壞習慣,那么就會陷入沒人要的地步。這樣孩子會主動地改掉壞習慣。
四 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好習慣
我們認為,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要課堂,社會是學生的大課堂。學生畢竟會走入社會,讓學生提前觀察,思考社會現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使學生躍出課本。通過社會實踐,去認識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能達到學以致用,而且能體會思想政治的價值。比如,組織學生看新聞報道,讓同學們了解國內外大事、社會焦點、新聞背景分析、收聽新聞聯播節目,這樣可以激發學生更廣泛、穩定的思想政治興趣。
五 鞏固學生的思想政治興趣措施
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興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同對一個未成年人的教育。所以我們對學生的興趣培養,還要堅持不懈、鞏固,使學生具有穩定的興趣,其方法:
1.采用多種教學形式
人的注意力隨著時間的增加而下降,而新鮮、奇特的事物會使人的大腦興奮,激發注意力,因此課堂上教學方式應時常變換,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如提問法、討論法、分組法、多媒體教學方法等。應注意在同一節課上多種方式交替,避免單一的教學方法。
2.調動學生主動性
重視學生主動性,易贏得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愛戴和尊敬,扼殺學生的主動性等于扼殺學生的興趣和知識。現在的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渴望尊重。所以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得到尊重。
3.適當練習
義務教育下,反對應試教育,然而考試是對教師、學生的檢驗。家長、學校也在乎分數,所以提高學生成績成為認可的目標、方向。適當的練習,能促進學生思考,回憶思想政治,也是鞏固學生興趣的措施之一。
以上是本人的管中之見,是我激發學生思想政治的一點淺見。不足之處,望大家給予指正。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