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牙牙學語時,他就努力用簡單的幾個字或幾句話試著和別人交流,可見語言最本質(zhì)的功能是社會交際;學到足夠多的語言時,便能與人充分地交流了。但一個人多說并不代表能說,我們常常看到這種現(xiàn)象:一個人的嘴像機關(guān)槍一樣響個沒完,唾沫星子直飛,但聽者索然無味,只在一旁敷衍地笑著。由此可見,說話要說到“點子”上。我常常愕然于大學生辯論會上學子們的表現(xiàn),他們敏捷的思維、雄辯的能力,使我深受撼動:太厲害了,個個鐵齒銅牙。我能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這樣的人嗎?答案卻是肯定的。因為教師不是學生的標桿,而是學生向上攀登的梯子。我們沒有超人的口才,但我堅信:只要我們有熱情、有方法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到。
要撬開學生的金口,我們就得當智者,我們應想出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讓他們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并樂于交流。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對口語教學的重視,本人已有了一套自己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方法,現(xiàn)與大家共享。
一 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生活中我們身邊一定不乏幾張“鐵嘴”,那絕不是天生的,哪怕他沒讀過幾天書,但也絕對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相關(guān),在生活中他一定是一位善于積累、善于運用的高手。所以,我認為要想有很強的口語交際能力首先必須善于積累。在每一所小學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進行著語言積累,但真的有效嗎?當那一本本配著精美畫圖的積累本覆滿灰塵摞在我們面前時,當那一串串拗口的三字經(jīng)從只有六七歲的孩子嘴里蹦出時,我只有膽戰(zhàn)心驚的感覺。沒經(jīng)過理解、誦讀,不論多厚的積累本都只是華而不實的擺設(shè);只會搖頭晃腦誦讀大量古詩文,而不知其意,說話依然支離破碎者,擺脫不了迂腐的嫌疑。在小學,竊以為能有聲有色地說清楚一件事,能栩栩如生地狀物,能使聽者如臨其境地描繪景物已經(jīng)不錯了。所以在小學階段應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這樣的詞、句、段作為積累的對象,多積累、多背誦,腦子里有了素材便為口語交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于是多讀書,讀書不離筆,下筆會誦讀應成為習慣。
二 在語文活動中指導應用
在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蘊的情況下,如果教師能給學生多提供機會,予以指導,那么一批“鐵齒銅牙”的學子就會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那么,我們應提供怎樣的機會呢?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現(xiàn)僅以我班為例,說說我所采取的方法。
機會處處有,不如抓課堂。如果課課抓住,不愁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提高。這就要求教師真正落實素質(zhì)教育思想,把課堂40分還給學生,把“捕獲”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能釣上魚的漁夫不愁沒魚吃,只是看誰的吃法更妙。有了空余時間,自然可以組織“烹飪大賽”,于是你說我聽,不服氣?我說你聽,在激烈的有理有據(jù)的爭辯中,自然各施所長,高低自現(xiàn)。如處僵持階段,教師不妨在某一灶上“煽風點火”,要么它焦了,要么它味更美了。常說善聽,積極開動腦筋;會聽能駁,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現(xiàn)在的作文教學,似乎是老大難問題。老師指導,怕用單一的思維方式把學生的思想禁錮起來;不指導,交上來的某些作文又慘不忍睹,為作文評改的后續(xù)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面對這兩難的問題,我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把作文課的第一課時上成口語交際課,廣開言路,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要寫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后再評。說者有意,聽評者更有心。你會為他們能提供如此之多的寫作素材而感到咂舌:這小小的腦袋里到底蘊藏著多少智慧啊。眾人拾柴火焰高,經(jīng)過指導,學生的思路被拓寬,他們又從不同的人身上汲取了不同的語言精華,再形成的作文便篇篇耐看,美文頻出了。作文寫好了,口語訓練的機會更多了,這樣相輔相成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三 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
學校所開設(shè)的學科多是必修課,它所涉及的知識面必然有限,那么課外積累的一些知識是不是無用武之地了呢?不,我還給他們開設(shè)了一些“小灶”。
班級建立了新聞站,主播輪流當。摒棄了以往照著本子讀國家大事、讀完就走人的刻板方法,強調(diào)以學生親歷的事為主、以見到的事為輔,多談談自己的事、身邊的事,看看誰說得精彩,能感染大家。不求數(shù)量,但求質(zhì)量。每天給2~3名學生提供脫口秀的機會,讓其他學生隨時做好補充的準備。事情雖小,離他們卻是最近的;內(nèi)容雖平淡,卻是他們最熟知的。在你說我補充中,既鍛煉了口語能力,又密切同學們之間的關(guān)系,真是一舉兩得。當然,到了高段教學,可以加入國家新聞和國際新聞,但我建議不要把它當做重點內(nèi)容,畢竟這些內(nèi)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鼓勵學生多關(guān)心身邊的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在口語交際時,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四 激勵學生敢說、想說、能說
每個學生都希望老師肯定自己,欣賞自己。所以無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不是你所中意的,教師都應該沙中撿金,哪怕發(fā)現(xiàn)一點點長處,重表揚多鼓勵,然后再提出中肯的建議,這樣學生才敢張口講話。恰當?shù)厥褂迷u價語言,能使突出者更加出彩,能使平庸者鼓足干勁。為了鼓勵學生,我班還從多次口語交際中選拔出優(yōu)秀者參加學校的紅領(lǐng)巾廣播、升旗獻詞,讓他們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把自己的長處展現(xiàn)出來。
以上就是我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幾種方法,但是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求新求異的年齡段,如果始終以固定的方式督促他們,勢必會產(chǎn)生枯燥無味、寡然無趣之感。只有采取靈活新鮮的形式,才能使口語訓練如不老之泉,常溢常新,活潑不竭。所以我現(xiàn)在邊總結(jié)邊思考新方法,目的是讓學生的口語水平能上一個新臺階。口語交際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水平的體現(xiàn),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必須經(jīng)過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反復訓練,才能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語文教師應先思考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再堅持實施下去,當你看見學生的長足進步,你會欣慰地說:“我真行。”一段時間后,你的學生會說:“我們真的很棒。”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