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幼兒音樂教學中,歌唱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最容易進行的,只要教師自己會唱,兒童自然會跟著模仿,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弊端——幼兒被動學習、興趣不濃。如何生動地開展好歌唱教學是每一位教師都值得深思的事情,下面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歌唱教學的指導策略。
一 設計圖譜理解記憶歌詞
歌曲是聽覺藝術,對幼兒來說是抽象的,借助圖譜可以把音樂形象直觀化,能有效地降低學習難度,因為采用這種方法幼兒可以在唱歌時邊唱邊看圖,對歌曲內容有直觀的感知,另外在唱歌時不用費力地記憶歌詞,降低了學習難度,這樣學起來很輕松,沒有壓力,自然興趣就高。有一首歌叫《豬八戒吃西瓜》,是這樣唱的:
豬八戒大嘴巴,手里捧個大西瓜,捧個大西瓜,笑呀笑哈哈。
豬八戒大嘴巴,啊嗚啊嗚吃西瓜,好個大西瓜,瓜皮丟地下。
在教唱時我為歌曲設計了簡單的圖譜,學唱時教師手指相應的圖譜,幼兒就會想起相應的歌詞,比如,看到“大嘴巴豬八戒”的簡圖就知道唱“豬八戒呀大嘴巴”、看到波浪線“﹏﹏”就知道是間奏部分,要停下來,在圖譜的幫助下,幼兒省去了記憶歌詞的負擔,這樣就可以更用心地聆聽旋律,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 “分解累加”應對復雜歌曲
所謂“分解累加”策略,就是指在歌唱活動中,教師將歌曲中的節奏、歌詞、曲調分解出來,作為節奏朗誦活動、語言文學活動、韻律活動的材料分別加以使用。這種策略能使歌曲中的各要素尤其難點分散、突出,便于幼兒領會歌曲內容,體會歌曲性質,也便于幼兒學唱全曲。此策略特別適合節奏、歌詞、曲調有一定難度的歌曲。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五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四只猴子……一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在教這首歌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分解累加模式,讓幼兒輕松地學習歌曲。首先,教師可以一邊按節奏朗誦著歌詞一邊搖晃著右手的五只手指模擬猴子蕩秋千,念到“啊嗚——啊嗚——啊——嗚”時左手模擬鱷魚的嘴夾住“猴子”,利用這個手指游戲,幼兒可以先對歌詞和節奏進行熟悉,在此基礎上再教唱,幼兒就可以輕松地學會了。
三 加入道具助推氣氛
歌唱活動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現象,剛開始唱時,幼兒興趣很濃,隨著演唱遍數的增多,幼兒的學習興趣開始遞減,課堂氣氛開始變得沉悶,這時教師如果能巧妙地加入打擊樂器,活動就會出現柳暗花明的局面。
大班有一首歌叫《學說話》,這首歌里有很多象聲詞“嘩嘩”、“沙沙”、“呱呱”、“喵喵”、“嘰嘰”、“嘎嘎”,在組織該首歌教學時,教師先采用一問一答接唱法教幼兒學會了歌曲,幾遍唱下來后,幼兒興趣略有下降,這時教師可以適時加入打擊樂器,讓幼兒在接唱時配上樂器模擬“嘩嘩”、“沙沙”、“呱呱”、“喵喵”、“嘰嘰”、“嘎嘎”這些聲音,幼兒學習興趣大增,活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鈴鼓、響板、碰鈴、沙錘、響筒等,這些小樂器外觀靈巧,聲音悅耳,很受幼兒喜歡,這些道具的投入大大地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和熱情。
3 4 5 ︳5 5 0 ︳#8226;1 5 0 ︳6 5 0 ︳3 6 5 ︳ 4 2 0 ︳6 5 0
小河 水說話,嘩嘩 嘩嘩。小雨 點 說話,沙沙,
小花 貓說話,喵, 喵。 小青 蛙 說話,呱呱,
4 2 0 ︳3 #8226;1 6 ︳#8226;1 6 ︳#8226;1#8226;1 7 5 ︳6 -︳6 7 #8226;1 ︳
沙沙。小雞 說 話, 嘰嘰 嘰嘰嘰。小鴨 子
( 1 1 6 )
呱呱。鄰居的小弟 弟,剛剛 學說話, 一會兒 叫
#8226;2 #8226;1. ︳ 7 5 6 7 ︳#8226;1 0‖
說 話,嘎 嘎 嘎嘎嘎。
爸 爸,一會兒 叫媽媽。
四 “退位策略”降低難度
新《綱要》的思想主張在活動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教師只教給幼兒方法,而不是反復帶著幼兒學。當幼兒初步掌握本領之后,教師就要學會放手。例如,歌曲《黃鸝鳥學唱歌》、《不老的老師》,這兩首歌歌詞都較長,難記。教唱時,教師首先可以帶著幼兒唱,然后退位至幼兒看教師的嘴形唱,再過渡到幼兒看教師的動作唱,最后到幼兒自己唱。通過這一系列的退位,教師從帶著幼兒唱逐漸退位到用肢體動作提示幼兒唱,學習的難度逐漸地增加,幼兒卻感覺不到壓力。
五 針對“困境”提前暗示
蒙臺梭利告誡我們:“教師應當經常對兒童的困境進行反思。”我們更應該對造成兒童困境的原因進行反思,從中找出自身及其他可能的原因,積極采取適宜的指導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在學唱歌曲《兩只小小鴨》中,幼兒就遇到了這樣的“困境”:歌詞的最后一句是這樣唱的:“親親小嘴巴——咂咂”,這里有一處休止符,在表演時小朋友往往還沒唱完這句就“吧吧”地親了起來。教師一般會連忙打斷他們,并告訴小朋友要到第二句唱完后再親,然后重復剛才的動作,情況并沒有多大的好轉,第三遍,第四遍仍然如此。小朋友已表情緊張,每當唱到第二句就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親嘴。這時我就用明確的動作來暗示幼兒,在唱到最后一個字時做一個明顯的呼吸動作,同時鴨頭相對做好親嘴準備。通過老師的這種暗示,幼兒立刻掌握了該句的唱法。
實踐證明,音樂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效率,歌唱教學活動中的指導策略還有待于每一位教師的深入探討。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