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的活動。指導角色游戲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使教師的指導與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結合起來,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快樂地活動并獲得有效的發展。
一 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充分體驗放松、快樂、自主、自信
體驗快樂和自信是角色游戲活動核心價值的重要內容。必須充分尊重幼兒“游戲主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要堅守“支持者”的身份。在幼兒自主、主動的游戲過程中,教師一般不硬性介入,打擾幼兒的游戲,而是通過有心而自然的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水平和狀況,通過游戲區域的創設、適宜的提供材料、做游戲同伴等方式,把游戲活動的目標和必要的指導要素,物化于其中,讓幼兒充分體驗放松、快樂、自主與自信。
正如特級教師沈心燕所說:“只要你給孩子空間,孩子就會給你驚喜。”學會等待,給幼兒留有思考、想象和不斷探索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幼兒自主地游戲;學會接納和欣賞幼兒、肯定與支持幼兒的努力,這樣才能幫助幼兒樹立自信,體會到成功后的喜悅要比老師直接幫助更好。如:中、大班幼兒由于材料不足、意見不一致、發生爭搶等情況而中斷游戲時,教師不要急于介入、包辦、仲裁,而是給機會盡量讓幼兒運用生活技能、手工技能、社會交往策略來解決問題。
二 提供適宜的物質材料,激發幼兒自主地嘗試與探索
在幼兒角色游戲中,出現較明顯的主題和角色。但是他們的角色不是從分配開始的,而是受周圍的事物和環境的直接影響。當他們看見布娃娃、小被子時,就想到扮演“媽媽”這個角色,當看到聽診器,就立刻想到扮演“醫生”這個角色。如果沒有這些直觀材料,這個階段的幼兒很難想到扮演這些角色。因此,游戲的場所、設備和玩具材料是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材料對激發幼兒的游戲愿望和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游戲材料的投放應把方便幼兒、有利于幼兒游戲作為出發點,且材料投放的目標并不是單一的,例如:玩具娃娃在角色游戲中不僅起著角色的作用,而且能增加游戲情節、豐富游戲內容。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了解本班幼兒的實際游戲情況,本著讓幼兒盡情地快樂游戲、促進幼兒游戲水平循序漸進提高的目的,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玩具、材料。如:幼兒早期娃娃家游戲中投放的玩具要形象逼真、容易引發幼兒游戲的愿望。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投放半成品和在游戲中可用來替代的材料,如各類紙、紙盒、塑料瓶、毛線、布頭等,讓幼兒大膽地嘗試與探索,再現和創造性地表達生活經驗,增強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意識。
三 引導幼兒觀察生活,提高幼兒在游戲中的創造性表現水平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豐富的生活經驗是發展角色游戲的基礎。幼兒的生活經驗主要來自家庭和幼兒園的生活,教師要在日常生活、節日娛樂和社區活動等多種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社會生活,積累生活印象。
小、中班幼兒經常會在有了游戲主題后,卻由于角色意識和角色交往能力較弱,不會豐富延伸情節。大班幼兒的游戲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他們已由只對游戲用具感興趣,發展到對所扮演的游戲角色感興趣,并努力地去理解和表現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自主創編表演游戲情節,以提升幼兒創造性的表現水平。
幼兒每一次的創造性表現,都是對游戲內容的豐富,也是他們對自己生活經驗的消化、再反應,這樣的經驗運用和創造能力,能讓其他幼兒也借此豐富自己的游戲內容和游戲方式,還能由此及彼引發出更多的游戲情節。當幼兒的創造性游戲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發現幼兒遇到的問題,可靈活地以各種合適的角色,自然地介入游戲中,用提問、建議、動作示范、角色提示等多種有效的方式,促進游戲情節的延伸與豐富。
四 通過觀察、記錄,提供積極有效的指導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主動地運用社會、語言等方面經驗的游戲活動。教師要注意觀察并記錄幼兒游戲的主要情況,及時發現幼兒在游戲時存在的關鍵問題或玩法上的創新;看看孩子們在游戲中是積極主動創造性地、獨立性地玩,還是模仿他人、跟著他人玩;和同伴相處的關系如何;動手能力怎樣。根據幼兒游戲的經驗、能力、態度、反應和需要再決定是否介入,所以老師的觀察和思考是關鍵和前提。從目前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對幼兒角色游戲的過程缺乏真正的觀察;很少用心去了解幼兒在游戲中是怎么想的,總是習慣把現成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有時還會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
幼兒是游戲的主人,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師的指導,而是需要教師更隱蔽、更策略、更有效地指導,一方面需要教師具有在游戲中隱含教育意圖的能力,在游戲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中將教學的內容客體化,使幼兒在作用于環境和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師具有對幼兒發展進行日常觀察與評價的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看懂幼兒游戲行為所蘊含的發展水平,并預測在當前活動中幼兒可能獲得的發展,即善于在游戲中發現幼兒正在進行的無意性學習,并給予及時支持,或者善于從游戲中捕捉與教學目標相關且與幼兒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內容,從而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主發展。
總之,在開展角色游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幼兒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指導,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使角色游戲發揮出應有的教育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占蘭.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1
[2]李淑賢、姚偉.幼兒游戲理論與指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05
[3]李萍.在換位思考中促進幼兒發展.學期教育,2009.02
[4]華愛華.幼兒園課程改革中的游戲實踐分析[J].幼兒教育,2009(10)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