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巴西著名學者弗萊雷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能夠引導學生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理性思維過程,充分顯示出學生回答問題的重要性。有效提問應該把問點設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的關鍵處,由淺入深,以“最近發展區”為奮斗目標,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巧妙設計問題,面向全體,照顧大多數,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實現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效 交流 問點 由淺入深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156-02
學生進入高中學習不久,就感到物理是最難學的課程之一。聽老師講課,一聽就懂,自己做題卻一做就錯。如何解決此類“教”與“學”的脫節問題,值得教師們思考和探索。通過我和我的同事們進行這方面的課題研究,總結出一些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其中課堂有效提問非常重要。
一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
為了讓學生完全投入到學習中去,并從課堂學到知識,掌握本領,則需要教師的逐漸引導——提問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引導得當,就會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養成“動腦又動手”的好習慣。且教師也會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構建充滿活力的有效課堂。所以有效的課堂提問意義能夠引導學生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理性思維過程,充分顯示出學生回答問題的重要性。
二 課堂教學為何需要提問
巴西著名學者弗萊雷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教師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以接受知識為主。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教師一味地根據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了解,更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作為學生,雖然能將公式、定理和定律記住,但沒有真正理解其內容,老師解題時,只將解題過程記錄下來,至于題目為什么這樣考慮,從什么角度去考慮,卻沒有真正思考過,等遇到相同類型的題目時,還是無從入手。
記憶不等于學習,學習是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實現知識的個性化和推廣應用的過程,利用自己的觀點進行自覺思考的結果。為了真正從課堂學到知識,現代教學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體驗參與和成功的喜悅。
比如,在理解“平拋運動”這個概念時,如果老師簡單地問“什么是平拋運動”,學生往往只是把課本上的定義重復一遍,效果不明顯。如果能設計成一些具體題目分層提問,使學生知道在諸多類型的運動中,什么樣的運動屬于平拋運動,全面了解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這樣學生就不會去硬記定義、定律和公式,而是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來回答問題,掌握知識。所以課堂教學需要“有效提問”。只有有效提問,才能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才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課堂教學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提問
課堂提問的方式很多,有的提問是高效的,有的提問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有效提問具有的一些特點:
1.問點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的關鍵處
所謂問點就是問題的切入點。以往大部分老師為了在課堂時間內覆蓋所有的內容,沒有及時關注學生怎樣考慮、怎樣構建概念和結論為自己所用。如果提問時機不當,教學效果偏低甚至是沒有效果。如圖1所示,滑塊A套在豎直光滑的細桿上,A通過細繩繞過定滑輪與B連在一起,當細繩與細桿的夾角為θ時,物塊B向下運動為V0,求滑塊A的速度。如果直接提問學生“提高滑塊A的速度是多少?”部分學生受到前面所學知識“力的分解”影響,將運動的分解與力的分解相混淆,錯解為滑塊A的速度為VA=V0cosθ。如果能考慮到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尋找恰當的切入點提問,如,“滑塊A是否有垂直細桿的速度?”“滑塊A的移動方向如何?”“連接A的繩子端點的實際運動相對定滑輪Q產生哪些運動效果?”使學生理解這些關鍵處的問題,即使有個別同學把速度沿其他方向分解,但最終確定物體A的運動速度分解如圖2所示,得物體A的速度正解為VA=V0/cosθ。如果沒有把這些問題的關鍵處弄清楚,不管老師重復多少遍,學生也會屢屢犯錯。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恰當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就會輕易啟動學生靈感的大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問題時,要由淺入深,注重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教師既要緊扣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教材各章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又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設計問題做到由淺入深和難易適中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避免直接應用課本原文內容回答。例如,學習“伏安法測電阻”時,此內容是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應用,有聯系實際的意義。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所畫的電路圖提出問題。對于學生的回答不作評價,而是由學生親自實驗,自己發現問題,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使學生心理經歷一次空前的科學意識與物理規律的強烈碰撞,迅速進入主動學習的角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僅使所學概念得到了擴展與升華,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精神。
3.分層教學,設計問題
分層是為了讓學生以“最近發展區”為奮斗目標,不斷進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施加不同的影響和心理暗示,以促進他們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備課要詳細,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以選擇最好的教法,設計最恰當的問題。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巧妙設計問題,面向全體,照顧絕大多數。有時提問一個問題,可以提問單個同學,也可以提問多個同學,形成一種討論問題的氛圍,激發班集體積極思維的熱情。亦可以根據某一現象,讓學生互相提問,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作出評價。
對于學生在提問中作出的回答要正確分析。比如,對于個別學生的回答,不管正確與否,都要考慮這種回答是否代表大多數學生的觀點;對于個別學生好的回答,要考慮大多數學生是否理解了有關內容;對于個別學生需要矯正答案的回答,要考慮此問題是否代表了大多數學生的想法。教師只有要把這些問題弄清楚,及時反饋到課堂教學中,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此外,在課堂設計知識的范圍中,可以由小到大,也可以由大到小。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最后概括出結論。問題開始提得大,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讓學生散發思維,明確方向及途徑;問題提得小,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課堂就是由這樣的大小問題組合成“問題鏈”。通過“問題鏈”使學生有序思考,構建知識系統,打通思路,掌握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物理有效提問的方法還有很多,有待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探索研究,使課堂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朱琦.創新教育模式下“電阻的測量”教學設計與教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1(5)
[2]黃薇.物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物理教學,2008(11)
[3]趙紅兵.物理課堂提問藝術[J].教學交流(下半月),2007(11)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