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闡述了中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數學 情感培育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162-01
一 中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中學數學的教學目的
中學數學教學目的,是指通過數學教學,在數學的知識和技能、智力和數學能力、個性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所應達到的目標。作為數學教師,應不斷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素質,從生命的內部去點燃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中關于數學學科情感與態度的描述是:(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中學不僅要承擔傳授知識的任務,更要發揮品格和性格的塑造功能,為學生真正成為高素質的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而作為中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學數學教學更應該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現狀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對數學有“畏難”情緒,數學學習的心理壓力過大,由此產生焦慮感。心理焦慮的學生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不敢看老師,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很低。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更苦。數學學習的惡性循環只會加劇。就目前國內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迫于升學壓力,為了應對考試,許多數學教師沒有真正花時間探討學生數學學習的動機、興趣等情感因素,對情感教育不甚重視,未真正將情感教育落到實處,從而造成理論學家們的情感教育理論與數學教學實際中的理論推行相互脫節。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陷入數學題海,卻無法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更不知道如何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而灌輸式的教育又會造成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情緒,致使厭惡數學的學生與日俱增。
二 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家陶行知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而羅杰斯提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可見,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教育、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相互交流的過程。數學課教師要做好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掌握情感教育的本領。教師應在課內外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成功的數學教學依賴于師生之間的真誠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賴于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情感猶如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播種在這樣的土壤中,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2.正確評價,激發學生自信,嘗試成功的喜悅
學生信任教師,并樂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師激發學生的自信,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自信是一種積極、肯定而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人們往往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來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應的自我評價。如果外部評價不恰當,就會產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知覺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學生的外部評價主要來自教師,因此教師的評價十分關鍵,尤其是對那些后進生的評價。對他們的評價應遵循“評價積極性原則”,即: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也在不斷進步,從而消除懼怕、緊張情緒。
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數學教材本身蘊含大量情感因素,為教師在教學中情感性地處理教學內容、積極發揮情感因素的各種作用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主題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師應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蘊含著的顯性、隱性和中性情感因素。另外,注意展示數學蘊含的內在美。數學的美客觀存在于教材的各個角落,有時蘊藏在公式、定理、法則的背后,有時呈現在數、形之中。如三角形體現了數學的內在美,函數與圖形體現了數學的數形結合美等,這些都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去體驗、感受。
4.加強心理輔導,提高抗壓能力
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整個社會充滿著競爭。競爭既給人以極大的心理壓力,又給人在競爭獲勝后極大的快樂。數學教師必須既要抓好教學工作,又應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配合心理輔導教師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數學學習和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逐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適應社會的要求。將學生當成溫室中的花朵,不經任何風雨的培養方式是不可取的。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遇到困難、挫折,教師的職責是幫助他們“解惑”,而不是不讓學生遇到困難。在解惑中體味教學快樂,在解惑中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在解惑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形成越挫越勇的心理素質。這樣為學生以后走上社會,迎接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結束語
情感因素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不容忽視,只有當受教育者的心理處于積極健康的狀態時,只有當教育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和被教育者的良性感情交流,雙方形成相處和諧、情感共識、心理共鳴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泊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盧家楣.教學內容的情感性處理策略[J].教育研究,2002
[3]馬建彬.培養師生感情促進教學和諧[J].特色教育探索,2003
[4]蔡慧琴.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