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目標定在研究探索、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研究性學習”是高中新課程的必修課。
【關鍵詞】高中新課程數學課堂 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9-0165-01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強調的是學生研究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即研究性學習。
一 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應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作為新課程的重要構成部分,自我角色發生了轉變,由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教師由教學權威向教學平等參與者轉變,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主動參與者,師生在課堂中是平等的。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素質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嘗試讓研究性學習進入課堂教學,努力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研究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展中發現,在自我發展中創新,改革以“接受性學習”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 改革傳統授課模式,大膽進行研究性學習
長期以來,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是教師認真地講,學生專注地聽,主觀色彩濃厚,總認為學生的認知能力差,常常擔心數學內容沒講透徹,久而久之,大多數學生已習慣了“老師自己講,學生被動學”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現代數學教育理論證明,數學不是教出來的,更不是簡單地模仿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出來的。因此,上課前,首先安排學生提前預習,做好知識的準備。上課設立問題情境,能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更集中,研究的熱情越來越高,各自的數學思維風格也逐漸體現出來。其次是課后作業,原則上絕不選擇題海戰術去困乏學生,而是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心理精心配置兩、三個有研究價值的題供他們研究,然后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三 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創建優質高效課堂
要實現優質課堂的創建,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溝通,進行合作交流。優質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發生了本質的轉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較多的使用小組討論形式,大量進行課堂提問,師生互動法等方法組織課堂教學,這樣徹底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出現了生動、活潑的探究型學習的場面。高中階段,學生精力旺盛,思想活躍,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創設適當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欲望,進而轉化為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 引導探究發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發現論證數學定理、推導數學公式、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爭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使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
例如,在必修集合的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及其研究探索性的思考題,激發學生追求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課。
[問題一]圍繞集合概念設計以下問題:(1)概念中的“元素”可以是一些什么東西?(2)元素和集合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3)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征?(4)常用的數集有哪些?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問題二]圍繞集合的表示法設計以下問題:(1)表示集合的方法有幾種?(2)什么叫列舉法?(3)什么叫描述法?
圍繞上述兩個問題,師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共同研究探索。在共同研討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研究探索能力。
五 以實際問題為背景,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和形關系的一種抽象。因此,在數學中一方面要盡可能讓抽象的數學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用學到的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有關數學的問題,并能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新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函數應用教學上側重于應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已有的成果出現的函數模型,具體講:(1)常見的指數型;(2)常見的對數型;(3)常見的冪函數型;(4)分段型。
[問題一]2000年,某人向朋友借了10000元錢,月利率是2%,時間半年,請問半年后這個人要歸還的錢一共是多少?
這是按單利計算利息的函數模型:y=a(1+xp)。
[問題二]某人往銀行存入10000元,每期利率為1.5%,試計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這是按復利計算利息的函數模型:y=a(1+p)x。
由于問題設計具有時代特色,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享受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也從數字中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
總之,高中數學課必須讓研究著問題的學生走進課堂,教師必先為學生營造一個研究問題的良好氛圍,在數學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只不過是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環節,只要數學老師把研究性學習先深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上,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