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特別推崇周弘的賞識教育,曾看過他的賞識教育系列叢書和光盤,并在教學中加以探索和應用,實踐經驗證明賞識教育至關重要。
俗話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當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不埋怨莊稼。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筆者認為班主任應該向農民學習,不要怨學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采用賞識教育就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體談談本人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賞識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 采用賞識教育突出學生個性發展
賞識教育要求重視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的短處。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個性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絕不能因學生成績差而稱之為“差生”,更不能總是繃著臉、目光嚴厲、振振有詞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脅若不改正,將報告家長、送校長教育等。有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是夾雜著“白癡”、“笨蛋”等有傷學生自尊的話語。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生成績差或某些方面表現不盡如人意,并不意味著這個學生就一無是處,有的學生可能在書法上有造詣、有的在體育上有專長、有的對音樂有靈性、有的在班上勞動時表現突出,所有這些方面都體現了學生個性的發展。老師應該對他們的長處倍加贊賞和肯定,即使是批評,也要蘊含深愛,讓學生感覺自己還有希望,這樣師生之間的交流才能自然親近,學生就會對老師的教育帶著一種感激而欣然接受,缺點改正起來也真誠和執著,他們的長處也會得以發揮。
對于學習、行為或性格有缺陷的學生,缺少尊重、愛護和賞識,就不會有啟發和誘導;而沒有啟發和誘導,就無法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老師一句短短的表揚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淡淡的安慰、一個淺淺的微笑,都會讓學生獲取莫大的力量,恢復自信,以極大的勇氣去面對遇到的困難,積極健康地發展。這也正如冰心所說:“有了愛,有了賞識教育,便有了一切。”
二 采用談心作為賞識教育的重要手段
人都好面子,學生也如此,犯了錯誤絕對不愿老師當眾批評,老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的“隱私”,哪怕他所犯的錯誤已是眾所周知,也當做“隱私”來對待。有的問題確屬學生“隱私”,老師更不能“公之于眾”了。這時,談心就成了最好的教育方法。采用賞識教育與學生談心,可以從其閃光點入手,以此作為談話激勵的中心,引導其重拾自尊、自信,從而端正其紀律、學習態度。每帶一個班,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分析學生的情況,與他們談心。曾經帶過一個讓人頭疼的學生賴×,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清秀的臉,但目光中卻有一種小學生不該有的冷漠。他媽媽對他除了打罵,完全不知所措。他對學校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不加理會,常常遲到,或將同學的本子扔在地上,或上課時扯女生的頭發,或在同學的水杯里吐口水,導致班里同學對他“恨之入骨”。
了解賴×的各方面情況后,我決定找他談話。我親自到教室,不理會同學們詫異的目光,牽著賴×的手,一同走到辦公室。面對他的疑惑不解,我不動聲色地說:“賴×,先坐下來,老師有話對你說。”他一臉疑惑地坐了下來。“老師想向你了解一下班上同學的優點,你能給我做一個介紹嗎?”“不知道。”他很生硬地告訴我。“那么,說說你的優點吧。”“優點?我哪有優點,我身上全是缺點。”“怎么會呢?我覺得你身上的優點挺多的,幫矮個同學擦黑板;大掃除時,你一人提的水比兩個同學一起抬的還多……”我把我開學以來尋找到的閃光點都講了出來。聽著聽著,賴×失聲痛哭。我摸著他的頭,讓他盡情哭出心中的委屈。哭完后,他向我說出了原委。原來,父母離異后,父親就不管他們兄妹了,母親整天忙于生計,疲累之下,缺少耐心,賴×一犯錯誤,非打即罵。在家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受同學譏笑諷刺,因此他產生逆反心理:通過惡作劇來報復母親、同學。我指出他這種想法、行為上的錯誤,鼓勵他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用實際行動改變母親和同學們的看法。他點頭答應了,決心從此改正錯誤。談心后,我又牽著他的手,把他送回教室,在大家詫異的注視下,摸摸他的頭,離開了教室。后來的結果可以預見,賴×轉變非常大,他成了媽媽的幫手、同學眼中的上進生。
三 采用賞識教育要恰到好處,不能濫用、過度
賞識要正確客觀地分析,要了解學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學生心理狀態,根據真實情況進行表揚、鼓勵。而不能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牽強地賞識,這不僅對學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會影響周圍的學生,讓他們感覺到賞識的虛偽,同時也失去對教師的信任。事實上,懲罰也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特別是處在成長階段的學生難免會犯錯,一味地賞識而不敢批評、不敢懲罰,只會扭曲學生的認識,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不過,批評和懲罰應該是明確針對學生的過失。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賞識的地方,同時也有需要批評之處。正確的賞識,可以給學生極大的鼓舞;恰當的批評,也會促使學生進步。賞識不能過度,否則會導致學生對自己認識不足,會產生自滿自傲的心態,稍遇不順就會一蹶不振。同時賞識要因人的性格而操作。例,對膽小的學生要多肯定、鼓勵,對調皮、好動的學生,要適當賞識,同時要多提新要求,幫助其克服不良習慣。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學生是有獨特個性的人、學生是蘊含潛力的人,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價值與尊嚴。我們應該真誠地幫助他們,多一份寬容,多一份鼓勵,多一份賞識,樹立他們的自信、希望,我們的教育才無愧于心。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