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8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先后實行從緊、適度寬松和穩健,小、微型企業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一直倍受社會關注。其相應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究竟如何?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為例進行了揭示,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成本;分析
伴隨著極其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我國加強金融宏觀調控,先后實行從緊、適度寬松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小、微型企業因融資渠道不暢和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而倍受社會廣泛關注。為此,筆者以湖北省十堰市為例,對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與成本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試圖揭示其現狀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方法與樣本數據描述
㈠調研方法
調查采用問卷、座談和個別訪談方式進行。本課題對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進行了簡略梳理(見圖1)。為較客觀反映十堰市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及成本的一般狀況,樣本企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共發放問卷104份,回收104份,有效問卷101份。
㈡樣本數據描述
1.樣本企業所有制實現形式
101家樣本企業中,股份合作企業10家,占9.9%;聯營企業12家,占11.88%;股份有限公司19家,占18.81%;有限責任公司47家,占46.54%;其他各類企業13家,占12.87%。
2.樣本企業行業分布
分行業來看,汽車零部件行業27家,占26.73%;涉農行業24家,占23.76%;電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7家,占6.93%;非金屬礦物制品業5家,占4.95%;醫藥企業5家,占4.95%;房地產8家,占7.92%;商務及科技服務企業7家,占6.93%;其他行業18家,占17.82%。
3.樣本企業規模分布
按照2011年7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101家樣本企業中,小型企業57家,占56.44%;微型企業44家,占43.56%。
4.樣本企業資產負債率
在“2011年9月末企業資產負債率情況”選項中,選“30%以下”的有14家,占13.86%;選“31-50%”的有34家,占33.66%;選“51-70%”的有44家,占43.56%;選“71-90%”的有9家,占8.92%。
5.樣本企業資金狀況及融資特性
在對“目前企業總體資金狀況較去年同期相比”的回答中,有49家選擇“緊張”,占48.52%;33家選擇“持平”,占32.67%;19家選擇“好轉”,占18.81%。在對“企業最希望的融資方式”的回答中,有68家企業首選銀行貸款,占67.3%。而企業的債務融資又以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主,占全部負債的53.4%。
二、十堰市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與成本現狀
㈠企業融資渠道現狀
1.內源融資是基礎,但基礎較薄弱,后勁不足
問卷顯示,“2010-2011年企業籌融資渠道”選項中,“留存盈利、折舊、定額負債轉化為投資”的81家,占101戶樣本企業數的80.2%,其投資額4.41億元,占到樣本企業融資總量的14.12%。如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遷址以擴大經營規模,投入1億元,其中0.4億元來源于自有資金。據了解,十堰市2011年1-9月小微型工業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利潤出現下滑,同比下降6.69%,虧損企業數同比增長3.6%,企業效益有所下滑。
2.銀行貸款是首選,且增幅明顯,總量超三成
據金融統計監測數據,截至2011年9月,十堰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含票據)達到145.87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47.2%,較年初增長29.3%,比全部貸款增速高13.1個百分點。同時,小微企業貸款較年初增加33.1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5億元。從監測數據來看,抵(質)押貸款占小微企業全部貸款的65%以上。
近年來,十堰市國有商業銀行重新布點,創新金融產品,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進駐,信用社改制,鄉鎮實現基礎金融全覆蓋,拓寬了小企業融資渠道。如工行開展應收賬款池融資、小企業網絡循環貸款,農行先后推出汽車產業集群授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貸款擔保模式、國內保理等融資產品,信用社開展聯保貸款、流動資金循環貸款,銀行表外信貸等深受小微企業歡迎。
問卷顯示,2011年1-9月在銀行有貸款的小微企業共84家,占樣本企業數的83.17%,貸款額占樣本融資量的32.27%,超調研樣本融資總額的三成。由于2011年小微企業流動資金需求增長快,銀行貸款滿足率受利率定價水平和信貸規模控制影響,反倒呈下降趨勢,但仍在74%以上,與貨幣政策調整正相關(見圖2)。
3.民間借貸活躍,方式多樣,小微企業參與度超七成
本次問卷將民間借貸分為企業間借貸、企業向個人借貸、民間票據融資、網絡借貸、“準金融機構”融資、其他等六類。問卷統計顯示,在調查的101家企業中,2011年通過民間融資獲取資金的有78家,占77.23%,其中:企業間借貸(含票據貼現)40家占39.6%,企業向個人借貸65家占64.36%,網絡借貸4家占3.96%。民間融資額達到13.96億元,占調研樣本融資額的44.69%。如某工貿有限公司,2011年1-9月除企業自籌、銀行貸款、差額承兌、占用客戶資金外,還向其他企業借貸700萬元,占其融資總額的21.72%。
4.“準金融”融資是補充,其增幅遠大于銀行貸款增幅
據金融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9月,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達到4.66億元,較年初增長497.4%,比上年同期多增3.38億元,比銀行貸款增速高468.1個百分點。
從樣本數據來看,2011年1-9月,小微企業在小額貸款公司、典當公司貸款的分別為1.02億元、0.64億元,較2010年同期增幅都在300%以上,融資滿足率分別為76.9%、81.4%。而同期樣本企業的銀行貸款增長20.86%。調查了解到,民間中介機構貸款有其優勢:發放速度快,手續簡便,最快的僅用3個小時,最慢的也只需3天,且貸款條件相對寬松,很多是保證貸款。
5.融資渠道趨于多元化,但仍屬起步階段
問卷顯示,2011年小微企業通過私人股權投入(PE)、風險投資(VC)等非公開權益融資渠道的有2家,占1.98%,比上年同期增加1.2個百分點。其投融資額為0.06億元,占到0.19%,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如某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2月成立,2011年1-9月投融資0.05億元,即為某投資有限公司提供的風險投資。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快速增長,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等渠道也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快捷方式。問卷中,信托貸款占到樣本企業融資量的1.92%。
從圖3來看,銀行融資渠道占比三成左右,民間借貸占比超過銀行貸款占比。從問卷統計情況來看,微型企業越多,銀行貸款渠道占比趨小。
㈡融資成本現狀
1.綜合融資成本表現出持續的較高水平。
調查以100萬元融資額為例,得到樣本企業2011年主要融資渠道的加權平均成本。其中:企業間借貸、典當行融資、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企業向個人借貸和銀行貸款的加權平均成本分別為30、26.24、19.68、18、8.94萬元。問卷了解到,4年間,民間融資利率基本上在月息2.5%徘徊,2011年加權平均利率比上年高出5.6個百分點。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通常在基準利率上浮30%左右,也比大中企業貸款利率高。問卷得知,2011年小微企業取得銀行貸款最高利率為12.05%,最低為7.22%,加權平均利率較2010年同期提高3.11個百分點。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普遍存在,且總體仍呈小幅走高態勢。
2.銀行信貸規模受控,“排隊”等貸加大企業成本。
2011年以來,企業通過銀行融資,因銀行受信貸規模控制,普遍需要排隊,并看企業資質和項目好壞,耗時一般在3個月左右。許多急需流動資金的小微企業望而卻步。何況很多小微型企業難以達到銀行要求的信用評級。
3.融資中介費用太高,企業反映最強烈。
問卷中,有76家企業認為“融資中介費用過高對本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很大”,占75.2%。小微企業在辦理銀行貸款的過程中,面臨直接或間接收費的單位和部門多,諸如財務咨詢、保險、擔保、資產評估、審計驗資、抵押土地評估、抵押房地產評估、環評報告、信用評級、產品設備質檢等10多項費用。如某糧油有限公司,2009-2011年間先后三次獲得銀行貸款,辦貸中,抵押土地、房產分別按評估額的15%、3%支付評估費,同時支付了咨詢費、擔保費、保證金(還款后退還企業)、審計驗資費和其它費用,收費項目占貸款額的2.16%。
4.融資成本高低與融資渠道可得性成正比。
問卷得知,企業間借貸、典當行貸款、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企業向個人借貸、銀行貸款的滿足率分別為85.6%、81.4%、76.9%、75.1%、74.53%,融資成本高低恰與其融資渠道滿足率成正比,即滿足率高,成本高,反之滿足率低,成本較低。問卷反映“銀行貸款門檻高、手續繁多”的占94.5%,而反映“民間融資便捷”的占97.03%。分析影響成本的因素,內源融資主要看各類投資機會,內部集資、參股增資一般參照銀行利率提高百分點,銀行融資主要看企業信用等級、抵押物價值和中介不確定性收費,民間借貸則主要看企業人脈、景氣度和市場引導。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
㈠融資成本高企,擠壓企業利潤空間
從101家企業的調研樣本看,48.57%的企業因為租賃經營,土地、廠房不能作為抵押物,設備及其他固定資產抵押又不足值,難以從銀行貸款。為滿足生產資金急需,不少小企業不得不求助于民間借貸,民間借貸利率一路高走。2011年,企業綜合成本上升14.5%,利潤率從上年的5.7%下降到3.5%,平均減少2.2個百分點。一些企業反饋,訂單下滑15%-20%,明顯是從6、7月份開始的,而往年這個時候正是生產旺季。
㈡緩解一時之需,民間融資風險值得關注
企業反映“銀行無規模,貼不了現”的占樣本企業數的38.4%。僅從樣本數據來看,有34.74%的企業通過民間融資這個途徑獲取了資金。然而作為一種非主體的融資模式,有其內在缺陷。民間融資缺乏監管,其借款利率一般遠高于銀行貸款利率,期限較短,也只能緩解企業一時的資金緊張。當前區域經濟形勢相對走弱,小微企業盈利能力有所降低,償還到期的高額利息壓力加大,一旦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倒閉在所難免。
㈢融資綜合成本抬高,折射出宏觀調控難度加大。
2011年以來,中央對小企業融資問題進行政策傾斜。銀監會從6月份開始以“差異化考核”激勵商業銀行為小企業服務,適當提高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容忍度等。盡管如此,銀行的政策傾斜也僅僅是照顧了少數的優質小企業客戶,而且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擔保和抵押并沒有放松。房地產行業近年受國家調控限制,企業融資多以自籌、民間借貸為主,成本趨高,但需求不減,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投資品市場甚至是高利貸市場。
㈣ “準金融”受限,很難滿足眾多小微企業資金需求
特別是微型企業,本身規模小,對資金敏感度高,很多選擇短頻快的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但小額貸款公司和典當行自身條件不足,不吸收公眾存款,其在銀行融資額度為資金凈額的0.5倍,因而能夠發放的貸款總量有限。再者,目前準金融機構還沒有建立一套規范健全的風險控制系統,也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端口,想及時了解客戶信用情況非常困難,這勢必加大其經營風險。
四、對策建議
㈠拓寬融資渠道,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
要積極推進小微企業制度改革,推動交易所市場和場外市場建設,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一是鼓勵以發起設立而非公開募集方式設立股份公司。真正創造出小微企業對股權融資市場,特別是私募股權市場的需求,激發創業投資熱情。二是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場外交易市場,健全各類產權交易的中介機構和組織,促進小微企業股權流通,推動小微企業股權私募市場發展。三是創造條件發行集合債、集合票據和企業債,分類選擇不同的融資工具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從國外情況來看,發達國家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通的資金中,債權融資比重一般要高于股權融資比重的數倍有時近10 倍。
㈡創新信貸產品,增強金融服務的針對性
一是管理創新。銀行要進一步完善為小微企業服務的組織體系和考核機制,特別是擴大縣級銀行低風險信貸業務及優質客戶信貸審批權限,推行“信貸工廠模式”。二是服務品種創新。幫助小微企業建立規范的財務制度,探索開展產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鼓勵金融機構開辦融資租賃、公司理財和賬戶托管等業務,建立針對小微企業特點的貸款保險制度。三是激勵與約束機制創新。推行小微企業綜合授信額度,允許企業在有效期和授信額度內循環使用。
㈢發展中小金融機構,研究開辦央行支小再貸款
中小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融資具有信息、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其資產規模決定了它是小微企業理性的融資伙伴,且銀企融資關系的持續時間與銀行規模負相關。與小企業相匹配的中小型金融機構要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如日本的中小企業信用保險金庫主要對中小企業債務提供保險,并向信用保證協會融資。對于重點支持小微企業的銀行機構,人民銀行可研究開辦中央銀行支持小微企業再貸款業務。
㈣引導民間金融健康發展,規范民間融資秩序
監管部門應完善監測體系,同時制定相關法律予以規范引導,有效發揮民間融資靈活的資金配置功能,并積極鼓勵其對小微企業借貸。對于民間融資機構要進行區分,正規的要將其納入體制內管理,給予較大的自主空間,不但不增加額外運作成本,還要在稅率上給予適當的優惠。但對于不合規民間融資機構則要嚴厲查處。民間融資機構應通過行業內的資金互助形式進行資金融通,這樣還可以促進區域內或行業內的上下游企業及相關企業共同發展。對小額貸款公司可以考慮放松設立指標審批,積極鼓勵增資擴股,同時加強日常監管。
參考文獻:
[1]張炳申.21 世紀亞太國家中小企業發展與支持系統研究[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峰娟,安國俊.集群融資——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下融資困境的新思路[J].中國金融,2009,(21).
[3]紀敏.中小企業融資的經濟分析:非公開融資的作用[J].證券市場導報,2007-7-1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十堰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