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指出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此背景下,郴州有色金屬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如何引導地方有色金屬產業升級換代,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金融如何支持有色金屬產業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值得關注和探討。
一、金融支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情況
1.金融總量支持大增。截止2011年6月末,郴州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082.32億元,同比增長21.91%,增幅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比去年末提高3.19個百分點,剔除季節因素后月環比折年增長27.07%,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33.57億元,同比增長25.14%;剔除季節因素后月環比折年增長率達到71.81%。2011年上半年新增各項存款134.82億元,同比多增47.08億元,增長53.66%。新增各項貸款61.52億元,同比多增30.82億元,增長100.41%。各項存款余額居全省第4位,各項貸款余額居全省第7位,新增貸款居全省第2位,新增貸款增幅居全省第1位。上半年,全市社會融資規模累計達119.9億元,同比增長 3.7%。其中市內銀行61.5億元、外埠銀行5.9億元、住房公積金3.8億元、集合資金信托計劃2.5億元、小額貸款公司放貸6.5億元、BT合同融資29.7億元、私募股權3.1億元、企業債券6億元、租賃融資0.9億元。金融總量的大幅增長,為我市的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
2.金融政策支持突出。郴州市為大力發展的有色金屬產業,在政策、發展規劃、園區建設等方面給予了優先支持。一是政策支持。2007年5月湖南省正式提出“湘南大開發”戰略,2009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措施》涉及11個方面共34項政策措施,包括財政支持、金融服務和融資渠道、產業布局、交通建設等。郴州市緊抓34條先行先試政策重大契機,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制定了《湖南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充分發揮有色金屬資源優勢,通過引進與吸收外來資金和技術,吸引有色金屬龍頭企業集聚郴州,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二是支持工業園區建設。郴州市現有10個省級產業園區中有6個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包含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及深加工,其中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園,重點發展鎢、鉬、鉍、錫等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2010年有色金屬總產值大38.5億元,占園區總產值比重的73%;湖南省永興經濟開發區以金、銀等稀貴金屬冶煉為主,2010年有色金屬總產值達43.7億元,占園區總產值比重的99.5%。三是政府規制取得成效。近年來,對于有色金屬產業無序發展局面,郴州市全面落實國家和湖南省對礦產資源的宏觀調控措施,積極實行以整促改、以整促管,堅持依法辦礦、依法管礦,實施國家、省、市三級規劃礦區管理制度和“三區”管理制度,取得明顯成效,初步扭轉了鎢、錫、鉍等優勢金屬礦產過量開采的狀況,走向了有色金屬產業有序發展。
3.信貸投放向有色金屬產業傾斜。郴州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郴州工業主要是在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成為銀行信貸投放的主要領域。201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對采礦和制造業(其中有色金屬產業占一半以上)的貸款余額達到54.77億元,同比增長38.62%,占全市貸款總額的14.7%,全年新增15.26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25.02%,其中向郴州鉆石鎢、金貴銀業、宇騰化工、柿竹園等大中型有色金屬企業累計發放貸款近7億元。金融機構對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的貸款余額達到63.91億元,全年新增9.18億元,占新增額的10.6%。
4.根據產業特色創新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立足有色金屬產業特色,創新金融產品,進一步加大了金融對有色金屬產業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機構對有色金屬產業創新開辦了貴金屬質押、倉單、貨權、貿易融資等金融品種。2009年重點在永興、資興開展了有色金屬倉儲質押貸款,較好地滿足了冶煉產業對資金需求“短、頻、快”的特點,解決了冶煉產業資金需求量大與融資渠道窄的矛盾,截止2010年底,永興縣累計發放倉儲貴金屬質押貸款4.12億元,為企業創造了約6000萬元的利潤。二是率先在全省出臺《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若干意見》(郴政辦發〔2010〕6號),引進私募股權實現一級融資達11.3億元。三是南方稀貴金屬交易所正式落戶郴州,項目注冊資本5000萬,首期投資2.6億元,有力促進了金融與產業的融合。四是國有商業銀行開辟了各種貿易融資渠道,其中市工商銀行累計為企業貿易融資額達到8.9億元。五是推出了中小企業聯貸聯保業務。2010年金融機構對中小型有色金屬企業的貸款余額為36.65億元,比年初增加10.23億元。六是各類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4.7億元;9家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累計擔保3724筆,擔保金額為29億元,在保金額14.6億元,其中發放的大部分是有色金屬企業。
二、金融支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有色金屬產業布局不盡合理。郴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資源優勢還沒有完全轉變為產業優勢,這使得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產業發展后勁不足。一是企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大型龍頭企業。郴州有色金屬及非金屬產業集中度低,專業化分工程度不高,重復建設嚴重,全市規模以上采礦及冶煉企業近700 家,但是大部分技術工藝落后,產業集中度低,產值過10億的有色金屬及非金屬企業目前還沒有。二是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結構不合理。郴州上游礦產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別是附加值高的產品深加工率過低,產業鏈延伸力度不夠。目前,全市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占總產品的比例不足10%,產量較大的鉛、鋅、鉍、白銀等產品作為郴州有色金屬的主打產品,80%的原料需從外省購入或依賴進口,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產品附加值相當低。三是科研能力缺失。據調查,由于生產加工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轄內絕大多數規模以上企業,沒有穩定的科研隊伍,學者型高級工程師、技術員缺乏,生產加工主要沿襲傳統技藝和經驗,自我創新和研發能力不強,新產品研發動力不夠。
2.新興產業發展滯后造成缺乏新的信貸增長點。郴州傳統產業比重偏高,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滯后,2010年郴州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7.24%,雖比2000年提高了5.35個百分點,但所占比重不到GDP的10%,比重仍然嚴重偏低,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1個百分點。2010年郴州高新區實現增加值僅為1.47
億元,只相當于長沙的0.3%、株洲的0.7%、湘潭的1.9%、衡陽的3.3%。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加強信貸資產與朝陽產業、優質客戶結合,既符合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也符合國家支持和鼓勵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由于郴州新興產業發展滯后,信貸向新興產業傾斜的基礎不牢靠,導致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步伐緩慢,轄內新興產業信貸增長也駐足不前,2010年末金融機構向鉆石鎢、強旺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新興產業企業合計發放貸款1.96億元,占全市信貸投放的0.52%。
3.產品缺乏定價權導致信貸支持弱化。郴州礦產資源中雖然有很多品種儲量及產量位居中國前列,比如鎢、鉍、鉬、白銀等,但出口主要以初級加工產品和原材料為主,在世界上缺乏定價權,議價能力較低,作為我市重要出口品種,2010年底鉍出口3853萬美元,白銀出口17968萬美元,石墨出口7559萬美元,由于受世界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影響明顯,風險不斷加劇,這對企業融資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因而銀行對有色金屬及非金屬行業的貸款有敬而遠之的苗頭。2009年開辦的有色金屬質押貸款作為郴州金融創新的重要品種,在支持有色金屬走出金融危機影響過程中搶占了先機,2010年累計發放貸款4.12億元,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屬企業發展,但隨著歐債危機持續爆發,世界大宗商品市場受美元指數影響出現大幅波動,企業抗風險能力下降,被動性上升,銀行對這一新的貸款創新品種也采取了謹慎的態度,有色金屬質押貸款發展緩慢。2010年末貸款余額2.03億元,和6月份相比僅增加0.02億元,增長1.19%,和9月末相比減少了0.1億元,下降4.65%。
4.多元化融資渠道尚未暢通。一是主要融資渠道靠銀行信貸。但現有的“兩高一資”產業和國家的產業政策相悖,和銀行的“綠色信貸”相悖。郴州采礦業及礦產品加工業作為“兩高一資”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形勢下,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同時不符合銀行的信貸要求,金融支持的持續性可能會受影響。二是資本市場融資少。目前,郴州市有色金屬產業是郴州市的支柱產業,也有幾家企業如宇騰、金貴、雄風等正在上市培育,但還沒有一家上市融資,大多有色金屬企業由于達不到上市門檻只能“望股興嘆”。三是債券融資缺。我國債融券市場,尤其是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有色金屬企業發行債券融資的規模。四是基金融資未成規模。
三、金融支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1.政府加大對有色金屬產業的指導,加快構建有色金屬產業集群。政府要加大對有色金屬產業的規劃指導,提高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的戰略地位,引進技術成熟、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明確引導金融支持的目標和方向。根據郴州目前有色金屬產業情況,重點扶持有色金屬產業及以石墨為代表的非金屬產業集群,改變當前產業結構“小、散、亂”狀況。充分利用省委出臺的《關于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重點支持有色金屬產業集群發展,實現金融資源與產業資源的有效對接,結合政府對產業集群的規劃,制定相應的金融支持規劃,滿足產業集群建設各階段的資金需求。
2.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向精深加工延伸,拉長金融服務鏈。目前郴州采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大部分停留在原產品開采和初級產品加工,深加工企業相對缺乏。為此,應依托優勢資源,壯大深加工、精加工企業,不斷延伸產品附加值和產業鏈,著力發展集采礦、精加工、硬質合金產品生產于一體的生產加工企業。重點加快發展鎢、鉬、鉍、錫、鉛、鋅、白銀、石墨、螢石等礦產品產業鏈。金融機構在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的過程中,根據產業鏈不同位置企業的金融需求,搭建信貸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信息平臺,開發適應產業鏈發展的多元化、多層次的信貸產品,積極介入項目的起步及發展階段,實現信貸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對接。
3.加快直接融資等多元化資金支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把資本市場作為構建郴州現代產業體系重要的投融資平臺,為自主創新企業及成長性企業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促進郴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對運行質量較好的重點培育企業要加快股份制改制步伐,加大企業上市力度。重點組織和推進我市金貴銀業、宇騰有色、雄風稀貴等優勢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暢通資本市場的投融資渠道,促進企業新上深加工項目。加強有色金屬企業和深加工企業并購重組的協調和引導,形成采、選、深加工利用一條龍的綜合類企業,集中資源優勢,發揮規模效應,實現強強聯合,促進礦產品深加工產業集聚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有色企業龍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類融資工具,募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鼓勵經營業績好、資信優良的中小企業按市場化原則,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廣泛吸收社會資金。
4.加快創新金融產品,建立銀、信、證、保相結合的多樣化的產品。一是推進知識產權、股權質押融資以及產業鏈融資等信貸產品創新。各金融機構要根據有色金屬企業的特點,積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文化創意產業版權質押等擔保方式創新,讓更多的企業分享銀行的服務。二是推出“投保貸”創新產品。各金融機構為有色金屬企業提供授信支持的同時,利用銀行的資源優勢向企業推薦優質的投資機構。三方協商后,銀行提供貸款融資,投資機構提供股權融資,這樣既解決了企業負債率過高不能融資的問題,也為企業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為企業提供了全面融資的方案,最終實現“三贏”。三是開展“信托+理財”的融資方式。各金融機構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對企業進行投資(信貸投資或權益投資)。信托理財產品既能實現對受政策扶持產業的支持,又有效規避了對于銀行股權投資的限制、對銀行信貸規模的限制等。信托融資可以涵蓋籌資轉貸、融資租賃、債務重組、收益權信托等相關金融產品,為分散的社會資金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渠道,起到了連接資金供需方、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功能。
參考文獻:
[1]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10).
[2]韓廷春.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的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2001,(3).
[3]陳普興.縣域資源型特色產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J].金融經濟,2010(1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郴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