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賞景物類文章多為寫景狀物類散文。這類文章是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輔之以敘述、抒情、議論、說明,以描寫人文環境、自然景觀或特定物件為主要內容。這類文章是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俗風貌當做主要描寫對象,以寫出它們的形、聲、色、味以及情態特性,充分展示其風采和魅力,以達到表達作者情感,并吸引讀者、感染讀者的目的。贊賞景物類散文是詩情畫意的,因而也是最受讀者青睞的一類文章。同學們做此類題時,當把握此類文章的特點和答題技巧,以便獲得高分。
■
1.體味情感。如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對景物進行描寫,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景物描寫對文章的主旨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理清思路。因寫景文章結構靈活多變,主旨隱藏于文字之間,多從文章線索和寫景順序上來考查。
3.表達效果。考查文章中某一句話或某一段采用了哪種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時也會考查修辭手法的使用及作用。
4.語言意蘊。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寫景文章的一大特色,對語言品析命題常從這個角度設題。
5.抒寫感悟。主要考查同學們對人、對物、對景的感情態度。
■
1.熟知景物描寫的作用。
首先,我們應從思想內容上考慮。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抒發感情;渲染氣氛;襯托人物;突出主題;交代背景。其次,要從結構思路上考慮。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起線索過渡作用;推動情節的發展。同學們答題時可結合文章的思想內容與結構綜合來回答。
2.把握結構,理清思路。
寫景文章,結構盡管靈活多變,但是有一條基本的寫作思路,即文章的前一部分為揭示主旨作鋪墊,后一部分則卒章顯志,結構多為總—分—總或分—總。線索則是文章反復描寫的對象,要抓住文章描寫對象的特征。思路大致歸結為三步:主要的景物和人——次要的景物和人——揭示主旨。對主要景物和人的描述是為了直接揭示文章的主旨,對其他景物和人的描述除了起到與前者形成對比、反襯等作用外,還有引出對象、作鋪墊等作用。
3.注重表達的修辭效果。
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同學們需熟知這幾種表達方式在不同文體中的作用。如議論、抒情在寫景文章中的作用無疑是畫龍點睛、揭示主旨。修辭手法在寫景文章中最常見,同學們需了解比喻、夸張、對偶、排比等常用的修辭手法,掌握每種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這樣就可以分析出文章在景物描寫時采用了哪種修辭手法,以及這種修辭手法的使用在這里表現了景物的何種特點。
4.瞻前顧后,品析語言。
理解文中某個詞語的含義時,同學們要緊密結合上下文,扣住景物的特點,把握人物心理,密切聯系文章中心,先看詞語本意,再分析詞語的引申義或比喻義,看其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或事物的什么特點。
5.拓展思維,抒寫感悟。
結合文章內容,聯系實際,緊扣題目要求,將文章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說出真話,道出真情,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
■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一、戈壁風景
□楊寶奎
來到戈壁灘已近兩個月了。記得剛進場的時候,看到胡楊樹上樹葉還是金黃金黃的,而現在被凜冽的寒風已吹得全部飄落了。恰巧早上下了一場霜,原來光禿禿的樹枝上全掛滿了銀霜,地上的枯草也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花。再向遠處看,一排排沙棗樹,樹干粗糙而挺拔,密密麻麻的樹枝被白霜裝點著,著實是銀裝素裹,唯有那掛在枝條上的沙棗一串一串的,一片一片的閃著紅光,格外醒目。
在一棵沙棗樹下,有一個農民朋友正在拾撿著被風吹落在地上的沙棗,頭上的皮帽子早已掛滿了一層霜雪,口中呼出一團團白氣,看不清臉龐,只看到他粗糙的一雙大手,撿起地上的沙棗來雙手敏捷而有節奏,就像兩只饑餓的母雞啄食著地上的玉米。我好奇地蹲在他旁邊,學著他的樣子也撿了起來。沙棗比花生米大一輪,橘紅色的表皮非常光亮滑潤,輕輕地一剝,薄薄的表皮破了,里邊露出了乳白色的沙棗粉。“這沙棗粉可以吃嗎?”我和拾沙棗的農民聊了起來。農民朋友操著濃重的甘肅話說了起來:“這沙棗可是我們這地兒一寶啊,沙棗屬溫熱性的,剝開外面的紅皮,把沙棗放到清水中浸泡,有一夜工夫,沙棗粉輕輕地一揉搓就搓下來了,沙棗粉烤干后甘甜可口,我們這里比較窮不舍得這樣吃,而是放到玉米粉中混著吃,煮成了粥,也可以放到面粉里蒸成饃,我們這里的娃兒們都喜歡喝沙棗粥,吃沙棗饃。你們沒見到我們這里的娃兒們一個個胖乎乎的,小臉紅撲撲的嗎?都是吃沙棗饃吃的,他們冬天也不怕冷,也不得感冒,可好了!”“這沙棗核有用嗎?”我問道?!坝杏?,將沙棗核洗凈晾干,可以做成枕頭,沙棗核做成的枕頭松軟、舒服,夏天枕起來涼涼的,有安眠作用,我們這里的人枕著它很快就能睡著。”“這沙棗樹好種嗎?”農民朋友頭也沒抬隨聲答道:“在這戈壁灘上大部分是野生的沙棗樹,人工栽它也很省事,早春截一根稍粗一點的樹枝,在地上插得深一些,澆上滿滿的一桶水,第二年秋天就可以結沙棗了。”
不一會兒農民朋友就撿了一大包沙棗背在肩上,向遠處的村莊走去,最終我也沒看清他的臉。我站起身來,細細端詳這一排排沙棗樹,有一種崇敬之情?;液稚珮淦ち验_了一道道口子,像藤條一樣緊緊地纏繞在樹干上,十分堅硬;樹上的枝條是那么的繁茂,在白霜的包裹下,像黎族姑娘頭上的銀飾,一閃一閃地發著銀白色的光;再向上看橘紅色的沙棗就像紅寶石穿成的珠簾,一串串又連成了一片片,整整紅了一片,在銀色的枝條映襯下是那么耀眼那么璀璨。
在這么惡劣的環境里仍然有這么強的生命力,我確實被冬天的沙棗樹所感動!在這茫茫戈壁灘上還有這么美的景觀,我的確被冬天里的沙棗樹的美麗而折服!
(選自《人民日報》2011年1月31日)
1.本文寫的是戈壁冬天里的沙棗樹,第一自然段寫胡楊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寫戈壁冬天里的沙棗樹,為什么要著力寫與農民朋友的談話?
3.沙棗的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4.這篇散文的開頭、結尾從結構上和表達效果上起了怎樣的作用?
二、寫不盡的江南
□雨明
每每到江南,人未到,心先柔潤起來,濕漉漉的宛若輕輕一攥,就有清清的流水輕靈而落。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倒在江南迤邐的湖光山色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風雅詩人寫就華彩篇章,可江南是寫不盡的,一如江南的雨、江南的水、江南的風情……
最喜歡的風景,就是靈秀的江南小鎮,垂柳依依,白墻青瓦的小屋依次排列在水邊,裊裊娜娜的炊煙,懶懶散散地氤氳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勤勞的水鄉妹在溪水邊洗衣服,烏黑的長發,蠟染的碎花布衣服,挽起的褲腳,耳鬢邊上似不經意插著的一朵小花兒,時不時撩一下頭發,靜靜的流水在她面前歡快地舞蹈著,一條溫順的小狗瞇縫著眼睛,在她身邊享受寧靜,這是怎樣靜謐和美的圖畫呢?
最喜歡江南的花兒,恣意大膽地開放,全然不顧你的目光。那些花兒從不抱怨生長的地方,在水渠邊,在小橋下,在人家石板臺階的縫隙里,甚至在有細小裂縫的墻上,只要能立足,就燦爛地擎起那些鮮艷與美麗,有些花兒連葉子都很少,只有那一朵碩大的花朵得意地歡笑著,?
喜歡坐在小小的烏篷船上,晃晃悠悠地在水道漫步,那是何等的享受呀。撥開垂柳,細細品味江南的水,水面絲柳裊裊,水霧氤氳縹緲,遠處鏡湖瀲滟,眼前鷗鷺嬉戲,還有那天邊的點點萬里歸帆,擦肩而過的各樣小船;岸邊,你能聽到吳歌輕輕、軟語呢噥,那些細致溫柔羞澀的江南女子,西施般的裊娜娉婷,又是怎樣讓人陶醉的風情?樓臺亭閣里,多少才子吟詩作賦,多少姑娘歌舞繡紡,在淡淡香氣繚繞中只見衣袂飄然、紅袖盈香,又?
喜歡江南絲絲縷縷、纏纏綿綿的雨。那雨是有靈性的,懂得人的感受一般,時而淅淅瀝瀝,時而如泣如訴,間或點點滴滴,總讓人有一種想把心事一起放飛在雨中的沖動,于是,來到雨中,盡情沐浴在這樣溫柔的觸摸中,清清涼涼、滋潤舒爽。這樣的時候,總會想起最柔軟的故事,情愫在雨中舒展著,一如干凈葉子上慢慢滑動的水珠,晶瑩而嫵媚。
喜歡江南的綠,那種無邊無際的、無處不在的綠。在江南,綠色主宰著一切,水是綠色的,所有的土地都覆蓋了綠色,樹葉的綠鮮亮而潔凈,甚至連飄落的雨也是綠色的。在這樣的綠色海洋中,你的心很靜很靜,眼睛也極舒服。陽光下的江南,綠得滋潤而清澈,綠如同要流動起來。
江南是什么?是悠閑自在的烏篷船?是默默無聲的青石小橋?是彎彎曲曲的風情雨巷?是風姿綽約的曲苑?是矜持絕美的荷花?是靜靜的回廊、雅軒?還是那纏綿的竹笛、簫管、絲竹?我說,江南是水的詩行,是雨的輕歌,是柳枝的婀娜,是寬寬窄窄小橋的靈秀,是綿綿密密的槳聲燈影,,
……
來到江南,把夢里江南的柔媚細雨寫進我的詩里,把江南的石板拱橋搬進文字中,迎著江南的桃紅柳風,飽蘸江南的柔翠煙霞,寫對江南的鐘情;江南的琵琶清音把我灌醉,江南的鶯燕鷗鷺帶我入夢,江南的梅竹秀氣纏繞身邊,沉浸在江南的細膩婀娜里,你如何能寫盡美妙如煙的江南?
(選自《潤·文摘》2010年第9期)
1.本文題目是“寫不盡的江南”,文章主要寫了江南的哪些景色?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兩個黑體詞分別改為“裊娜”和“懶散”好不好?為什么?
3.下面兩個句子分別是從第三、四自然段的句末抽出來的,請根據意思還原。
A.怎能讓人不流連忘返
B.怎能讓人不癡迷
4.根據文中的畫線句子展開合理想象,在橫線上再補寫兩個比喻句。
■
春天來了,幾陣清風,數番微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大地透出了嫩綠的顏色,花兒們也陸續開放了。若照嚴格的花時來說,她們可能彼此見不著面,但是在既非真實,也非虛妄的園中,她們聚集在一起了。不同的紅,不同的黃,以及潔白、淺紫,顏色絢麗;繁復新巧的,纖薄單弱的,式樣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園中鋪展開一片錦繡。
花兒們剛剛睜開眼睛時,總要驚嘆道:“多么美好的世界,多么明媚的春天!”陽光照著,蜜蜂兒蝴蝶兒,繞著花枝上下飛舞;一片絢爛的花的顏色,真叫人眼花繚亂,忍不住贊賞生命的濃艷?;▋簜儙е缕娴男那橥磺?,慢慢地舒展著花瓣,從一個個小小的紅苞開成一朵朵鮮麗的花。她們彼此學習著怎樣斜倚在枝頭,怎樣顫動著花蕊,怎樣散發出各種各樣的清雅的、濃郁的、幽甜的芳香,給世界更添幾分優美。
(選自宗璞《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