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借助當前流行的SecondLife三維虛擬平臺,在分析其特點和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在該平臺上構建學習環境,開展體驗式學習活動。認為借助SecondLife所構建的虛擬學習環境,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學習者通過化身可視化、“面對面”地以文本、語音、表情等方式互動,借助相關工具進行學習評價和自我反思,從而獲得良好的體驗學習效果。
[關鍵詞]SecondLife;體驗式學習;學習活動: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10-0034-03
一 引言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實踐和反思來獲取知識的學習方式,它可以打破學生先知后行、學用分離、學習被動等問題,通過在實際的工作中或者模擬工作情境中親身去經歷、親身去感受。研究表明,借助三維虛擬平臺開展體驗式學習,不但能創造體驗式學習的機會,還能有效地提升學習的效果。SecondLife作為三維虛擬平臺的代表,具有沉浸性,開放性、易操作等特點,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體驗,從而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
二 體驗式學習的內涵及其特點
1 體驗式學習的內涵
傳統的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通常表現為參觀、考察、訪問等體驗方式,教師從中發掘豐富的生活內涵,把抽象的知識和價值、情感轉變為可以體驗的生活事實;或讓學習者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知識的活動。

互聯網和虛擬現實技術的飛速發展賦予了體驗式學習新的內涵——體驗學習虛擬化(有學者稱為基于社會場景的“e化”體驗學習),即利用網絡和虛擬現實技術,通過模擬現實的情境,學習者親歷某件事、通過實踐與反思相結合來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阻隔、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認知途徑的限制,有效減小了由于代價高、危險性大和不可重復等因素而導致體驗學習效果受制約的不良因素。本文所探討的體驗式學習,正是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體驗學習。
2 體驗式學習的特點
情境性。體驗式學習常常是在一種真實的或是虛擬的情境中進行,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受到多感官的、強烈的刺激。在這一過程中不管情境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但學生的體驗是真實的。
Hilary Mason認為,借助虛擬環境開展體驗學習,其學習情境必須與現實世界有一定的關聯,也就是說,學習的內容要盡可能地來自于現實生活,盡可能地還原情境。
親歷性。學習者進入到某種情境,參與其中的活動,親身去感受和體悟。親歷并不等同于親身經歷,它主要包括兩個不同的層面:一是指實踐層面的親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通過實際行動親身經歷一件事;二是指心理層面的親歷,也就是主體通過虛擬等形式進行“親身經歷”,在心理上獲得和實踐親歷一樣的感受。
反思性。反思是體驗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習者“通過實踐和反思,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它要求學習者用“為什么”、“如何”、“是什么”來反思所學內容的價值、學習方法的適當性、每個階段的收獲以及與過去知識的聯系、知識的生成,需要調整的環節等等。
個體性。體驗總是與每個具體體驗者獨有的認知結構、情感結構、價值取向、人生經歷發生聯系,因此,即使面對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也會形成不同的體驗。
三 SeoorldLife中開展體驗式學習的優勢分析
SecondLife三維虛擬平臺是一個有效的支持體驗式學習的平臺,該平臺以形象的化身設計、逼真的情境模擬、豐富的交互手段、多形式的資源提供等為開展體驗式學習創造了條件。
1 形象的化身設計,有利于增強存在感
在SeeondLife中,教師、學習者以化身(Avatar)的形式存在,化身可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調整編輯,可以非常像真實生活中的外形,也可以像自己理想的外形。學習者以化身的形象進行體驗學習,親歷情境中,但體驗中的感受、反思及體驗結果源于學習者自身。
2 高度的現實模擬,有利于加深體驗感
SecondLife具有高度的現實模擬功能,該平臺提供了一套功能強大的三維模型建立系統,用于創建空間場景,假若給創建的對象賦予真實物體的材質,便能模擬出和現實一樣的物體。此外,SecondLife還有一套編程語言——林登腳本語言(Linden ScriptingLanguage),用于提供虛擬對象交互功能的擴展,若在創建的對象上按照腳本語法編寫具有一定功用的腳本,物體便具有了交互功能,如在創建的汽車模型上編寫腳本,可實現汽車駕駛、剎車、車速控制等一系列復雜的運動交互。
3 學習資源的立體顯示,臨場獲取信息
在SecondLife虛擬學習環境中,學習資料直接在三維虛擬平臺中呈現,資源可以由文字、圖像、視頻、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組成,也可以由能提供實時交互的三維實體對象呈現,如實驗器材、分子結構、幾何立體三維模型等,這樣,學習者可視化地多角度與信息進行交互,有利于知識理解和掌握。
4 良好的交互方式,有利于交流協作,縮小距離感
SecondLife提供實時的文本、語音并伴隨化身動作表情等豐富的交互手段,化身間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一對一(IM),一
該活動框架由三部分組成: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以及支持體驗式學習活動開展的SecondLife虛擬學習環境。
1 教師的活動
教師是學習環境的創建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引導者。
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習目標構建支持體驗式學習的學習環境,而且該環境處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需要適時地擴展和調整環境的內容。
其次,在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和反思,組織學習活動的開展并及時幫助學習者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
最后,教師要對學習者學到的知識進行測評并及時給予反饋,并根據學習的情況反復強化學習體驗。
2 SecondLife虛擬學習環境
體驗式學習活動發生在體現真實情境的一系列場景中,對多、多對多(“喊”或“低語”)等多種形式。從而,便于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進行協作。
5 學習過程可見性,有利于學習中觀察反思
學習者在SecondLife三維環境中學習時,可以看到自己化身以及其他學習者的學習交互過程。學習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面對面”地進行交互學習。而且,學習者可以方便地借助SecondLife中截圖、場景錄制等功能將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有利于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6 自由的學習環境,有利于輕松愉悅地學習
心理學實驗證明:在寬松自由的時空內,一個人的思維最為活躍,人的創新性思維活動也體現的更為突出。在SecondLife中,學習者有足夠的個人活動空間,他們通過鼠標或鍵盤控制自己的行為,行走、奔跑、飛行或傳送到其他虛擬場景中,如進出虛擬教室、虛擬圖書館、專題討論區、在線課堂以及退出系統等。
四 基于SecondLife的體驗式學習活動設計
結合體驗式學習的特點及SecondLife虛擬平臺的優勢,我們設計了基于SecondLife的體驗式學習活動框架,如圖所示:因此,能否構建出“真實”的學習情境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支持將直接影響學生體驗的效果。教師在創設學習環境時,應以學習目標為指導,構建逼真的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者之間用于協作的工具(如將Email、FAQ、離線留言等整合到SecondLife中)以及促進學習者認知的工具(如在SecondLife中借助MetaGloss工具查詢存儲在Moodle中的詞匯表);學習者通過平臺提供的文本、語音、動作表情“面對面”、可視化地進行實時的交互;可視化地利用教師在該虛擬平臺上所創建的文本、圖片、視頻、多媒體課件等豐富的信息資源;此外,該環境中,還應提供能夠促進學習者反思評價的工具,如在SecondLife中創建測試系統,檢閱學習的效果,通過配置Sloodle實現SecondLife與開源平臺Moodle的整合,在三維世界中通過SloodleI~Web-Intercom、Quiz chair、Sloodle Choice等工具實現對學習的反思和效果的檢測。
3 學生的活動
體驗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學習者應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中,參與學習活動。
積極體驗。學習者進入學習情境中以觀察、表達和行動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學習,此外,還可結合SecondLife創造性的優勢,借助其建模工具、腳本語言等創造性地完成體驗活動。
觀察反思。體驗式學習始終伴隨反思過程,這種反思既要在行動中即時檢查錯誤,鞏固知識,又要在行動后總結經驗,內化知識。
協作分享。學習者學習中,要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知識。學習者借助相應的工具將體驗的知識和經驗內化的過程外顯化,如通過Sloodle toolbarI具條的BIogW具向Moodle中書寫博客,以反映出自己的真實體驗,和其它學習者共享。
內化知識。學習者在不斷總結體驗中獲得的新知識,并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應用本身是一種實踐體驗,根據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再進行新的體驗。因此,該框架中,體驗學習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動態學習過程。
五 基于secondLife的體驗式學習活動應用效果
實踐證明,借助SecondLife進行體驗式學習,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在高度模擬現實的三維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可視化地操作化身進行體驗,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協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學習的結果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此外,SecondLife的創造性特點又使得體驗學習具有了創造的成分,表現在學習者在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建模或簡單的程序設計逐漸豐富了學習資源,完善了學習環境。
六 總結和展望
SeeondLife給教學場景、教學資源的表達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其高度的現實模擬以及對學習對象操作的三維交互特性能夠使學習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借助SecondLife開展體驗式學習,學生可以突破時空與認知途徑的限制,在近乎與現實生活一樣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學習,豐富了學生的現實體驗,使虛擬體驗和現實體驗和諧互補。以SecondLife為代表的虛擬平臺,在支持體驗式學習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其價值有待于教育探索者們近一步挖掘。
參考文獻
[1]Jarmon,L,Tmphagan,T,Maymth,M,et al,VLmmlworldteaching,experiential learning,and assessment:An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course in Second Life[J].ComputersEducation,2009,53(1):169-182
[2]習海旭,鐘柏昌,基于Web的虛擬體驗學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教育技術,2005,15(13):37-41
[3]孫蒞文,祝智庭,體驗學習研究框架——與娛教技術結合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05,(9):24-27
[4]萬力勇,趙鳴,趙呈領,從體驗性游戲學習模型的視角看教育數字游戲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06,(10):5-8
[5]Arreguin.C.Virtual Worlds for Learning Best Practices fromthe Second Life[A].Reports from the Field:Second LifeCommunity Convention 2007 Education Track Summary[C].Chicago:2007:7-10
[6]王嘉毅,李志厚,論體驗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12):44-37
[7]Jarmon,Leslie,Traphagan,Tomoko,Mayrath,Michael.Understand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in SecondLife with a Pedagogy,Training,and Assessment Trio”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2008,45(3):153-171
[8]孫蒞文,鄧鵬,祝智庭,基于娛教技術的體驗學習環境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05,(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