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善淘網尋寶是曼妮最近才養成的購物習慣,“一件正品的T恤,在百貨商場起碼要上百元,在淘寶店要七八十元,而在善淘網還不到三十元。”不過,吸引曼妮在善淘網購物不僅僅是因為低廉的價格,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在購物的同時也在變身為一位公益達人。
2011年1月,善淘網正式運營。這是創始人周賢在受到國外慈善商店模式的熏陶后,將其長久以來的想法于中國的正式落地。
有興趣的個人或企業將閑置物品(當然也有特別捐贈或設計的)贈送給“善淘網”,然后由網站進行出售,每一件物品、每一個價格背后都是一個公益援助項目,這些項目可大可小,但一個基本原則是公開透明。“善淘網”在扣除一些必要的運營費用外,在線商品的所有收益會根據捐贈者、購買者的意愿捐獻到指定的公益項目或賬戶。更值得注意的是,“善淘網”運營中心的工作伙伴也以殘障人士為主。
“善淘網體現了多重公益性,捐助只是大家直觀看到的公益。善淘網的團隊吸納了很多社會上的殘障人士,所以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會間接地為這些殘障個體支付酬勞。此外,回收閑置物品本身就是一種環保、低碳的行為。”周賢表示。
以曼妮購買T恤為例,在用29元的價格購買到T恤的同時,曼妮還讓山村一位貧困的孩子在一個月里每天吃到一個雞蛋;為地球減少了7000克的碳排放;還為運營中心的殘障工作伙伴提供了超過1小時的工作收入。
善淘網剛剛發布的《買家2011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山村孩子吃上了19799個雞蛋;33戶淮河農戶喝上了干凈的水;207位高原的孩子洗上了一年的熱水澡;在甘肅西部干旱地區多種植了599棵沙棘樹;為一個村小學的孩子們舉辦了一次作文比賽……
“一位志愿者就能管理一個店”慈善商店的海外“簡譜”
在英國讀MBA的時候,周賢就被大街小巷各式的慈善商店所吸引。“衣服、書籍、玩具、數碼產品、沙發、鋼琴……日常生活所需的任何物品都能夠在慈善商店買到。在英國,人們會經常逛慈善商店。”時間久了,周賢也就養成了逛慈善商店的習慣。
“一位志愿者就能管理一個慈善商店?起初,我還很懷疑,但是了解了慈善店的模式后我就不再吃驚了。”周賢介紹,在英國人們都會把閑置的物品放在店門口,這些物品在送來之前已經是被消過毒或者清洗過的。所以,志愿者每天的工作都很簡單,他只要把捐贈的物品拿回店里,給它們標上價簽并擺放在貨架上就好了。“志愿者甚至都不需要做收銀的工作。”周賢解釋道,購買者在選中自己喜歡的物件后,只需要直接把錢放進收銀機,志愿者通過簡單記賬,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專業的出納或者會計人員。
“萬一有人拿了東西不給錢,或者直接從收銀機把錢拿走怎么辦?”慈善店的經理表示,她所擔心的情況這里從來都沒有發生過。這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管理成本。
在英國,慈善店的銷售收入主要捐給慈善機構,比如,Shelter是專門資助無家可歸者的,Barnardo則主要是救助孩童。據英國慈善商店協會的統計,全英國有約7000家慈善商店,年交易總量在3.5億~4.5億英鎊,年收入約1億英鎊左右(約合10.5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占英國年零售業總額的2‰。以英國最大慈善機構樂施會(Oxfam)所經營的慈善商店為例,年籌款額可以超過2100萬英鎊。
“當時,我就有了把慈善商店開到中國的夢想。”2007年,周賢回國后,她的慈善計劃便開始萌動了。不過,周賢沒有想到的是,在中國開慈善商店面對著超乎她想像的困難。
“在英國,由于受到政府支持,那里的店鋪租金大多都是免費的。但是在中國還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周賢表示,挑戰還來源于對店面的管理,因為想要在中國實現“一位志愿者管理一個店面”比登天還難。
當周賢的美好愿景開始被現實一點一點吞噬的時候,她不得不繼續停留在“商海”:一邊經商,一邊繼續構思慈善店的計劃。
“價格做減法,公益做加法”慈善商店的中國基因
周賢經營的是一家咨詢公司,這個公司的團隊比較年輕,都是“80后”,而正是他們給了周賢很大的啟發。
有一天,幾個員工在討論淘寶網某某店鋪的服裝既時尚又便宜,她們已經不止一次從那家“團購”了,“團購”不僅讓她們收獲了折上折的價格,還能免郵費。這個不經意的討論,讓周賢心中“開慈善商店”的想法再度萌動了。
“為什么不能通過開網店的方式解決實體店的租金壓力呢?可以先從服裝開始做起,不一定追求‘大而全’。”周賢認為,國人對做公益的意識還處于萌芽階段,但是對物美價廉的產品卻有著很大的追求,其實,兩者并不矛盾,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按照周賢的設想,優良的閑置物品通過低價快速售出,讓那些“閑置”不再是閑置,而是發揮了更好的公益效用。這樣以一個較低的價格在保證維持在線慈善商店正常運營的同時,又能實現公益的最大化。
“在英國,慈善商店的銷售額有50%用于維持商店運營的管理費,50%捐贈到慈善機構。”周賢決定將維持網店運營的管理費控制在銷售額的30%以下,隨著銷售額的增加管理費的比率會逐漸降低。
為了控制捐贈物品的質量,善淘網采用了“會員制”。所謂的會員制就是,周賢和伙伴們從身邊的朋友“下手”,鼓勵他們捐贈9成新,甚至全新的物品,當然這些物品都是閑置在家中的,與其讓它們占著空間,不如拿出來發揮它更大的作用。
物品、價格都沒有問題了,那么,如何保證公益的品質?一個偶然的機會,周賢接觸到上海公益事業基金會(聯勸)。“他們發起了讓山村的孩子每天吃一個雞蛋的項目,我覺得善淘網完全可以參與其中。”早年,周賢去過一些貧困山村,她發現住在山村的人們平時連飯都吃不飽,最辛苦的是山村的孩子,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們還要一邊幫大人干活,一邊溫習功課。
“我很堅定做‘一個雞蛋’的項目。”據周賢介紹,消費者從線上慈善商店購買物品的同時,就會參與到這個公益項目。比如,消費滿100元,就意味著讓山村里的一個孩子在一個學期里每天都能吃到一個雞蛋。
用同樣的方式,善淘網又與“一點一滴慈善基金會”合作,開始了“建立高原小學洗澡房”的項目——每多籌資40元,就可以讓1個高原孩子洗上1年的澡。
去過青藏高原的周賢,對當地的孩子有這樣的描述:在一所共有400名學生寄宿的學校,學生來自方圓100多公里的牧民家庭,被四周的高山所圍繞,交通不便。身處高原的孩子們,洗澡十分困難,沒有干凈的水源;沒有洗澡的場所。
為了讓捐贈者以及購買者知道資金和物資是否真的流向了公益領域,善淘網在網站上會有非常明確的財務說明,什么用途,多少錢,何時到位,何時入賬;每個公益機構也必須將他們的財務報告和工作報告定期在線公布。
“因為越公開,客戶就越信任;而帶來的定向捐贈和定向購買就會越多,從而產生的公益籌資也會越多。這就促成了一個非常好的良性透明循環。”周賢表示。
“公益機構和商業機構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它們都是一個組織,同樣是管理一個團隊,只不過最終的目的有差異。商業機構講求股東利益最大化,公益機構既存在生存壓力,也肩負著解決社會問題的責任。”和最初面對的艱難挑戰相比,如今的周賢對這個慈善商店的經營似乎游刃有余了。在經歷了無數次嘗試后,周賢終于找到了一條慈善商店的本土化路徑。
公益、助殘、低碳不只是慈善商店
善淘網上線之際,周賢發布了一則特殊的招聘啟示,大致內容是希望招募殘障人士加入善淘網。“線上慈善商店必須有一個線下營運中心作為處理基地,而這個基地里的大部分工作都可以交給殘障伙伴完成。”周賢希望在發展線下活動的同時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在善淘網,你會看到很多殘障人士,他們來這里不僅僅是為了生活,而是希望和周賢一樣踐行公益的夢想。小燕,是善淘網運營中心經理。很小的時候就被高位截肢,盡管在文憑和證書上她不輸給任何一個求職者,但在應聘的道路上卻屢屢受挫。最終,善淘網為她敞開了大門。
“比起健全人,他們的能力絲毫不差,甚至他們有更強的責任心。”周賢表示,在收集到來自企業或者個人的閑置衣物捐助后,員工們在后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分類、統計、測量、消毒、熨燙、拍攝、定價、包裝……“他們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撥。”
除了公益項目、幫助殘障人士以外,善淘網還有一項“隱形”公益。“參與善淘網的每個人都在為節能、減排默默地做著貢獻。”周賢算了這樣一筆賬,一件衣物從生產到消費碳排放高達47千克,如果能夠制止一件衣服的碳排放,就等同于種植了20棵樹。
“我希望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購買或者循環利用閑置物品是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徑,引導大家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購買觀念來更好地保護環境。”周賢表示。
今天,只要登錄www.buy42.com進行簡單注冊,就能以類似于“淘寶網”購物的方式進行便捷的在線購物。不過,參與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消費者了,因為在購物消費的同時,參與者還做了N種公益行為,化身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公益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