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任何人都很難把王博豪那張還略帶稚氣的臉和四川博豪登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豪登峰)董事長的身份聯系起來。
雖然只是一家成立不過一年的年輕公司,但是博豪登峰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ED節能燈,已經進入倫敦奧運會場館的實際環境試燈階段,在完成工作測試之后,王博豪的燈將照亮倫敦奧運會。這是繼成為上海世博會燈具供應商后,博豪登峰獲得的又一次成功。
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王博豪已經帶領將近200位工人,每個月創造著150萬~200萬元的產值,累計銷售燈泡數百萬只。
“破壞之王”拆出一項專利發明
從小王博豪就被父母稱作“破壞之王”。王博豪家里的五金工具,比任何家庭都齊全,活像一個五金超市,這無疑給王博豪極大的便利。
在父母的默許下,王博豪的“魔掌”所到之處,幾乎沒有電器能逃脫被“肢解”的命運:小到電動玩具,大到彩電、冰箱,無一幸免。
一開始只會拆,慢慢地王博豪看懂了門道,拆完了還能裝回去。這種拆拆裝裝的游戲,讓他對電子產品的結構和電路設計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癡迷。
從小學、中學……,各種級別、規模的科技比賽都少不了王博豪的身影。而王博豪之所以對節能燈動起念頭則源自一次小“意外”。
讀高二時,有一次王博豪家中的燈泡突然壞掉,王博豪的媽媽在換燈泡的時候手被燙著了。“我當時就想:燈泡為什么發燙?如果不發燙不是可以節約很多能量嗎?”從那時開始,王博豪就著手搜集資料、尋找解決方案,在老師和父母的幫助下,他成功研制出了一種LED節能燈。
這種節能燈由不同數量的LED組成,能產生不同的亮度。更獨特的是,只要一盞燈的LED數量在100顆以內,它的功耗都是1.7瓦。王博豪以自己公司的辦公室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熒光燈管的功率是40瓦,24根燈管的總功率是960瓦;更換為功率只有1.7瓦的LED節能燈后,辦公室40個LED節能燈,總功率只有68瓦,節電率高達93%。
誰也沒料到,正是這項發明專利改變了王博豪以后的人生。
在王博豪申請到國家專利后不久,他收到了一份來自北京一家研究所的專利轉化(合作)通知,表示愿出5000萬元購買專利。5000萬,對于一個只有18歲的大二學生來說,簡直就像做夢一樣,“說不心動肯定是假的”,但經過思想斗爭后王博豪毅然拒絕了這5000萬元,拒絕的原因也很讓人大跌眼鏡。
“一年生產上億個,如果一個燈泡賺1元錢,就是1億元,為什么不自己干?”原來并不是禁得住5000萬的誘惑,而是“舍小財圖大財”。
“所以你要說(走上)創業這條路,我覺得說得比較通俗一點,就是跟錢有關系。”
“不務正業”邊讀書邊做生意
王博豪的財迷特質由來已久。身為獨子,王博豪從小盡得父母寵愛,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對錢上的事情,父母不怎么管,我需要什么基本都能滿足我”。
這種幾近溺愛的態度,讓王博豪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上高中后,父母為了讓他學會自己管錢,將零用錢改為“定額配置”,就是一次性給他一定數額,在規定時間內盈余或者不足,父母一概不再過問。
“(錢)用完了沒辦法,也得(自己)找錢,說簡單點,就是被逼的。”王博豪當時就把心思動在了如何“找錢”上,“什么賺錢干什么”。
當時適逢IT熱,王博豪便開始在業余時間做電腦和數碼相機生意。一到周末,太升南路、荷花池、五塊石、鹽市口(皆為成都市規模較大的貿易集散地、電子市場、商業中心等)就成了王博豪的根據地。他在成都進貨,然后回家鄉廣漢賣給同學。靠賺取差價,王博豪在高中時就儼然一個“小富翁”。
然而這種不務正業的行徑,受到了父母的嚴厲指責。“當時父母還是很傳統,就想讓我考一個名牌大學。”
但王博豪并沒有聽父母的話,仍然繼續做生意,就連高三的緊張時期都沒放棄。最后王博豪不但考上了大學,還在高中時期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高考后,王博豪用自己掙的錢買了一輛哈飛路寶車獎勵自己。
進入大學以后,時間沒有高中那么緊張,王博豪更是如魚得水,決心要把“找錢”的事業進行到底。
大二時,學校舉行了一個創業大賽,獎金5000元。老師在班上公布了這件事情之后,忙于進貨賣東西的王博豪并不知情,知道他“愛錢”的同學就轉告他:“有一個比賽,有5000塊錢,我們還是去參加一下吧,萬一拿了錢呢。”
“有錢我就干。”“財迷”王博豪和幾個同學一拍即合:“但是,拿什么參加比賽呢?”王博豪就想到了自己高中時的發明:LED節能環保燈。
王博豪貢獻出電路設計方案,與幾個同學一起天天跑圖書館、問老師、上網查資料,現學現賣寫出了一份包括財務分析、市場分析等的創業計劃書,交了上去。最后等來的消息,居然得了一等獎。
當時擔當此次比賽評委的學校系主任是中國銀行前行長,他十分欣賞王博豪的設計,就鼓勵他說:“小王,你可以把這個東西做下去,有市場,去鉆研一下,去搞一下。”
大學生變老板從利益到責任
也許是因為系主任的鼓勵,也許是因為對王博豪來說,當時“賺錢”依舊是他最大的目標和愛好。在跟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借了30萬元后,制作LED的小工廠辦了起來。找場地、買材料,王博豪和幾個同學自己裝配燈泡,干得熱火朝天,但最初的發展卻并不如他想像般順利。
“當時腦殼一發熱,就做了10萬只燈泡出來。”他的LED節能燈,最便宜的要15元左右。幾個月下來,10萬只燈泡只賣出去1000只。一盆冷水,幾乎讓王博豪絕望。最后,一個做外貿生意的朋友聽說了這種LED燈,以成本價將所有燈泡收來銷往越南、老撾等地,幫他度過了這次危機。
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得益于節能環保的優勢和國家推廣節能環保燈的大政策傾向,王博豪借機找來大學生兼職到處發傳單,在論壇發帖、在網絡推廣,他的產品開始漸漸為市場所接受,每個月售出的燈逐漸達到10萬只。
這對于當時既是學生又是老板的王博豪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和考驗。學校的學業需要完成,公司的成長也需要王博豪具有豐富的知識面,在兼顧大學課程的同時,王博豪不得不努力學習市場營銷、財務會計等實戰技能。
“選供應商、談判,交貨時間能拖就拖;價格要盡量談高、貨運過程擔心損壞;培訓工人手藝,銷售、庫存、發貨……全部都要管。我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半用。”王博豪說,為了趕時間,他經常把自己的哈飛路寶當賽車開。
隨著公司的壯大,王博豪顯得老練了許多。他自己也覺得,在這三四年創業中,自己發生了很大改變:“首先是性格,以前是三句話不對就要跟人對罵、要跟人動手的沖動性格,現在經常跟三四十歲的人接觸,我就慢慢穩了很多。價值觀上,當時看到有錢,我才去參加比賽,但到現在,公司有一百六七十人,得有一種精神依靠,一種文化認同,有一種責任感。”
在這個日漸成熟的掌舵人的帶領下,博豪登峰也正飛速上升。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博豪的LED節能環保燈被上海世博會采用,“當時是一個裝修公司向我們下單,也就上百萬的單子,但對方要求很高,有幾次差點就沒談攏,后來才知道這些燈具是供世博會場館使用的。”
2011年初,王博豪又接下成都市部分路段路燈、市委市政府辦公樓照明燈等一批公共工程的訂單,訂單總金額在500萬元以上。
如今,倫敦奧運會已經向博豪登峰下發了3800只登峰LED節能日光燈管的試單,產品正式進入奧運會實際環境安裝的試燈階段。一旦試燈成功,王博豪的LED燈將照亮倫敦奧運會的場館。“這個單子至少會是億元規模的。”王博豪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
現在王博豪對公司的發展思路已經慢慢清晰:“現階段我必須自己做,以后做大了可以請職業經理人,我什么環節都懂,職業經理人才忽悠不了我。”王博豪說,現在公司的運作模式已經得到認可,有好幾家風投找過他并希望注資。
“你知道新希望集團旁邊那塊地吧,以后就是登峰集團的所在地。”王博豪野心勃勃。他的奮斗目標,是做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那樣成功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