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0月中下旬或11月上旬,日期不定,主題不變,是我們幾個朋友雷打不動的大閘蟹宴聚會日。今年聚會日又近,不由又想起去年的螃蟹宴。
去年的聚會日輪到大斌家。我們出錢他主廚,確定了日子我們如期而至。大斌已在廚房忙活,我們則輕車熟路進門、洗手、直奔餐桌。吃螃蟹就是這樣,盡管關了門DIY,但是心里的隆重是無論如何也降不下來的,似乎只有這樣螃蟹吃起來才格外香、格外鮮。
奇怪,往年的螃蟹宴,餐桌上除了精心調配的螃蟹蘸料、古越龍山或特選的白葡萄酒,主角就是螃蟹。其他一切都待螃蟹之后才上桌。這次怎么一上桌,餐桌上就多了好幾道涼菜,廚房里飄出的除了蒸螃蟹的味道,還有油爆蝦的響動和味道。幾個人都有點疑惑了:今年改戲了?
“今年改點戲!”大斌從抽油煙機嗡嗡作響的廚房里開門出來,手里還端著一蓋著的玻璃大碗,碗中有活物在跳,“熗蝦”!與大斌同為上海同學的老趙,玻璃碗甫一上桌,他已然眼尖話到。
“今天先讓河蝦當主角。”說話間,一碗鹽水蝦、一碗油爆蝦又上了桌。這讓北方人小方頗不以為然:干嘛搞這么多蝦菜?老趙和大斌則明眼人肚里清,對視一笑,已然各自一只蝦落肚。
在基圍蝦橫行的時下,傳統的河蝦不要說北方地區的人,就是傳統上喜愛吃河蝦的江浙人,也快要淡忘河蝦了。但總有那么一些人,對河蝦的堅守不啻于對大閘蟹的癡迷。
河蝦的個頭與海蝦無法相比,但肉質特有一種細嫩、鮮甜的味道,又非肉質粗壯的海蝦能比。大而鮮活的上蘇杭本地產河蝦以往是他們春秋兩季餐桌上的時令家常菜。吃法絕對算不上不隆重,但沒有絕對不行。自從隨廣式菜肴而濫觴的人工養殖的基圍蝦登上了餐桌“一蝦”的位置后,如今已很少見到個頭大、青灰鮮活的真正河蝦了。過去南方人的婚宴上必須得有鹽水河蝦,如今都讓基圍蝦取代了,這讓堅守河蝦的人頗為無奈。
據說河蝦要求的養殖面積要比基圍蝦、羅氏蝦的養殖面積大得多,單體個頭卻比它們小很多。居住面積的不合時宜和產量的巨大差異讓許多蝦農放棄了養殖河蝦,造成上蘇杭河蝦的養殖面積近幾年急劇萎縮,產量大大下降,價格卻急劇攀升,一斤的價格即便不到100元,七八十元總要有的,這讓吃慣了河蝦這一口的人煞是糾結——大閘蟹吃的次數已然有限,如今連低調的河蝦也變得如此金貴。即便以往對河蝦有些“審美疲勞”的人,現在逮到機會也絕不放過。
每年的春秋兩季是河蝦大量上市的季節,每到此時,公蝦壯碩威武,母蝦膏紅籽滿。精細又有耐心的人不僅會熗、煮、爆、炒一樣都不拉,還會將母蝦的蝦籽一點點洗出來,將蝦珍蝦籽慢慢烘干,一次次耐心收集小心收藏。蝦籽蝦珍的味道一點不輸蟹膏,放一些到醬油中就成了鮮美的蝦籽醬油,再在做其他菜譬如蒸蛋羹時放上那么一點點,菜式的味道便能得到很大的升華,而小孩子們則從小就猴兒精地知道一碗蝦中哪只蝦有蝦珍,哪只蝦蝦籽多,毫不猶疑地挑出來放進嘴里。
活熗河蝦、鹽水河蝦、油爆河蝦,是河蝦做法的經典三絕,但其實做法都不以繁復取勝,簡單得家家會做,河蝦的品質才是味道的關鍵所在。能買到5厘米以上的河蝦就要驚艷了。今年10月,不妨也換一換口味,低調而不降低品質地滿足一下蝦癮,絕不會讓你感覺是瞎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