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商務最火爆的時候,業界流傳這樣的笑話:有投資人提著裝滿現金的皮箱去見創業者,可見投資之生猛。如今,移動互聯網卷入新一輪的投資狂潮,猶勝于昔。
今年8月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騰訊CEO馬化騰預測:未來過半的互聯網流量和使用時間將從移動終端產生。同期,清科集團CEO倪正東表示,清科創投約有80%的投資將轉向移動互聯網。
投資公司都盯上了移動互聯網。有時一個項目被四五家投資機構看好,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姜皓天告訴《數字商業時代》,“移動互聯行業的很多公司都能拿到投資,個別項目估值也非常高。”
“iPhone把整個行業重新定義了一遍,讓大家都知道原來移動互聯網可以這樣做。”啟明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對記者指出。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后的今天,智能手機新三分天下的格局初露端倪。創新工場CEO李開復預言:未來在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模式下,每人有足夠便宜的智能手機和足夠易用的體驗,用搜索、社交連接起圈子,產生商業價值,社交的、本地的、移動的,三者結合加商機,將成為最大的爆發點。這正是智能手機賦予移動互聯網的魅力。
投資生猛上半年已披露案例31起
進入2011年,清科創投董事總經理葉濱發現,一些大公司里從事游戲或移動開發的人員,聯合幾個朋友一塊創業的情況不在少數。“以前可能七八個人一起做事,移動互聯網來臨,兩三個人合伙就能創業。”
他無限感慨,從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到天使投資人薛 蠻子、徐小平等,周圍熟識和不熟識的人都在投資移動互聯網。
“像IDG、紅杉資本、經緯,都投得比較多,當然我們也投了六七家。”姜皓天介紹,這其中尤以早期項目的移動互聯網投資異常活躍。他最大的感觸是投資的速度非常快,“一些機構在投資的時候,好像有點非投不可的意思,因為怕錯過這個行業的一些機會。”
在資本市場,大家對國內外的股市走勢有各式各樣的擔心, 不管VC還是PE,都在尋求新的投資出路。
一些規模小、時間短的項目,也可能拿到上千萬美元的投資。小米科技是其中較為年輕的代表。早在去年底,天使投資人雷軍投資的APP開發團隊小米科技就獲得晨興和啟明創投的3500萬美元融資。“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事情。”葉濱坦言。
“溫度很高,機會也很多。”與雷軍淵源頗深的鄺子平感慨。而雷軍本人對移動互聯網也十分熱衷。五六年前他就先后投資了手機瀏覽器UCweb、移動社區樂訊、資費通、小米科技,等等。他認為,移動互聯網勢不可擋,其規模將是互聯網的十倍以上,未來十年手機將取代PC。
自今年起,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案例尤其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已經披露的相關投資案例31起。其中,披露金額的投資案例24起,總投資額3.18億美元。無論投資案例數還是投資規模,均超過2001年以來歷年全年情況。
迄今為止,啟明創投、北極光創投、清科創投今年投資的移動互聯項目各有七八起。整個行業未披露、不完全統計數據著實驚人。
早在3G時代之前,北極光就投資過像12580、3G泡泡、寬連十方等屬于彼時還被稱作“無線”領域的公司。去年,公司更是大手筆投資了Android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ThunderSoft(中科創達),對移動互聯的重視可見一斑。
這股投資勢頭還會繼續持續下去,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資本涌入。據不完全統計,人們每天平均在PC旁邊的時間僅三小時,而手機是隨身攜帶的,這意味著移動互聯網可能被使用的時間是PC的十多倍。
金主也青睞智能手機打開窗
移動的終端越來越數字化。鄺子平指出,很多新的過去敢想不敢做的,甚至想都不敢想的應用,現在大家開始做了。
以前互聯網的用戶入口基本是搜索引擎、導航、門戶等,但這些入口被諸如百度、好123、新浪把持之后,新進入的創業者再建立新入口比較困難。
但這一切隨著智能手機侵入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而改變。新浪微博客戶端就是很好的典型,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其用戶中已有50%是在手機上網,另外50%來自PC客戶端。“用戶可能直接通過手機應用就進入,入口的變化帶來新機會。如果能較早把守有利位置,往下運營肯定會有很多的優勢。”葉濱說。“整個移動互聯網行業剛開始,相對來說是好的時機點,早做比晚做好。”姜皓天也如是認為。
不僅如此,移動通訊本身的功能、特點也可衍生出新動向。比如和用戶的位置相銜接,通過LBS定位應用,精準本地化信息;通過智能手機的攝像頭、語音、通訊錄等也可能造就米聊、微信等熱門工具。“基于語音的米聊、微信等還只是比較初步的應用,移動互聯還會繼續深化。”鄺子平說。
除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的擴展和多種應用之間的融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機交互的界面愈發多元深入,未來有無限可能的增值點。
iPhone的出現帶來了很多高端用戶。以前不用手機上網的人越來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機。今天的商界大鱷,不需要再借助秘書發博客,而是自己“織圍脖”。有高消費能力、對信息要求精準、迅速、互動性強的高端人士成為智能手機用戶,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掘金的信心所在。
雖然現在智能手機整體的用戶量并不很大,但是其帶來的輻射效應非常強悍,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掏錢,“到明年底至少是1個億的智能手機用戶。”葉濱判斷。隨著高端用戶不斷下滲,帶來的價值將會非常大。
投資別栽跟頭誰在盲目賭未來
“業界聽到的故事很多,但還都處在砸錢階段。雖然很多人在投資,百萬人民幣的不少,但真正能融到百萬美金數量級的移動互聯網項目其實并沒有那么多。”葉濱指出。
貨真價實的早期投資還是比較有限,移動互聯網并不是一個容易投資的行業,仍有一些人會在里面栽跟頭。很多人只是相對盲目地在賭一個將來。
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和投資都不容易。創業者提供的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可能同一款聊天工具的應用,幾十款產品都大同小異。這讓投資者難以抉擇。
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雖然處于早期,但是傳統的互聯網巨頭都虎視眈眈開始布局。今天倘若有個熱點出來,不光是創業者會關注,大佬們也會去關注,用更雄厚的資源和你打擂臺。
小米科技的米聊出現后,勢頭一度非常好,但騰訊很快推出了微信,微信一發力,米聊也就相對“弱勢”了許多。中國移動如今又出了一個“飛聊”。在競爭態勢洶涌成潮的情況下,投資人如何去選擇創業型公司投資,避免“被擠掉”的風險,也是挑戰。
未來到底誰勝出,投資人其實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實際上,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創投公司顯得尤為謹慎。在啟明創投,一開始投資小米科技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分歧,所以A輪融資金額較少。清科創投在移動互聯網投資的好幾家公司,因為項目相對處于早期,而且項目的創始人也都比較低調,大部分都沒有公開。
北極光也是類似的投資理念。對于種子期的投資,投的錢并不是很多。姜皓天說,北極光對于他們的策略是:如果有覺得特別好的可以投資的,也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是不能做太多。
任何一個項目都有很大的風險,投資人要看產品的思路,創業者是否有獨特見解。如果產品是抄襲或者山寨,很難被投資者看好。更重要的,投資人看團隊。早期投資對團隊的判斷力顯得尤為重要。啟明創投對小米的A輪投資是看好雷軍的團隊,B輪跟投是看好其產品思路和要做的事情。
移動互聯網領域對投資人的要求其實非常高。葉濱說:“通常大家會看一些通用指標,如用戶數、產品體驗等。但實際上這些有時僅是表象,用戶的來源在哪,怎么獲得,流傳率怎么樣,都非常關鍵。很多創業者的產品、應用都很優秀,但他對未來要面臨什么樣的敵人,應該做些什么,實際并不理解,可能只看到大象的一條腿,就沖出來打仗了。”作為投資人,要對競爭趨勢看得更深入一些,這樣才可能有自己獨立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