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產業在宏觀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調整和優化其產業結構是其應對新挑戰的重要途徑,本文從產業鏈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服裝業結構調整優化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產業鏈知識和服裝業基本狀況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產業鏈 服裝業 結構優化 研究
一、服裝產業鏈基本內涵及其對于其結構優化的意義作用和要求概述
服裝產業鏈的基本內涵是指包括服裝生產、原材料提供、服裝款式設計、銷售倉儲物流以及營銷終端等在內的上下游相關主體組成的一體化系統,它是服裝產業價值形成和價值增值的整個渠道,也是關系著整個服裝產業成長質量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服裝產業鏈對于服裝產業結構發展及其優化的意義和作用客觀上要求在服裝業結構優化問題上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和關注并采取措施:調整和優化服裝產業關鍵業務流程并建立成員之間的戰略聯盟關系,轉變傳統增長方式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提升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在服裝設計領域加大創新思維和與國際化接軌的力度向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二、目前服裝產業鏈結構優化調整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我國服裝產業發展過程中從產業鏈的視角和層次去審視自身結構優化問題主要開始于2003年,伴隨著加入WTO而帶來的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起步較晚,歸納起來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服裝業產業鏈各成員和業務流程缺乏有效整合和戰略合作機制的建立。雖然我國服裝的產業鏈結構和成員合作取得了初步的有效運作,但與國外橫向比較起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比較明顯的地方是服裝產業鏈條中關鍵的業務運作流程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比如新服裝產品的開發、新服裝產品的營銷、新產品開發的物流體系以及新產品銷售過程中銷售渠道的整合,成員之間的合作機制也比較薄弱,經常會出現由于短期利益的博弈而發生有損于整個服裝產業鏈的行為。
第二,服裝業產業鏈價值創造能力不強。我國服裝產業鏈的價值創造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其經濟增長方式和發展思維還主要停留在依靠廉價原材料和低成本的勞動力走高能耗、高投入的發展之路,而在目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轉變的條件下,這種思維方式和發展之路逐漸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礎和依據,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特別是對于外向型服裝產業來說人民幣的不斷升值都壓縮了服裝產業的利潤空間,其傳統發展模式可謂是已經走到了盡頭。
第三,服裝業產業鏈中服裝設計環節和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與國橫向比較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服裝產業面對多變的服裝市場需求其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橫向比較起來看存在很多瓶頸和軟肋,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表現在服裝款式設計及服裝設計思維方面,整個服裝設計鏈條環節的創新思維意識和運作流程相對滯后使得整個服裝產業鏈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受到很大影響,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服裝業中新產品開發的周期過長和款式集中定位趨同化比較高。
三、基于產業鏈分析的服裝業結構優化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根據服裝產業鏈基本內涵及其對于服裝產業結構優化的作用意義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服裝產業鏈結構調整優化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從下面幾個方面提出解決的建議和對策。
第一,調整優化重塑服裝產業鏈各成員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和關鍵業務流程。服裝產業鏈與其他行業產業鏈一樣其成員之間的關系機制及其運作流程決定了服裝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高低和好壞,也是衡量其是否具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標志。為此需要根據產業鏈有效運作的相關要求對服裝產業關鍵價值創造和價值增值環節進行細分和有效辨識,根據成員之間的勞動效率最優化原則進行分工并以風險共擔利潤共享機制確保成員之間的有效協作,這是有效地避免由于服裝產業鏈個別成員對于短期利益的追求而產生對于其他成員的外部化行為。
第二,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提升服裝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服裝產業其利潤提升空間和價值創造潛力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有著非常大的升值能力,服裝產業的科技進步主要表現在利用新的技術研發生產新的原材料、新的加工工藝、新的生產流水線、新的倉儲物流水平以及開展互動式營銷終端建設,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時代利用電子商務網絡營銷平臺借助互聯網和移動互聯平臺開展實時化虛擬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管理效能和節約管理成本。這尤其對于出口外向型的服裝加工企業來說就更為重要,因為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幅度和升值預期將其利潤空間壓低到了一個非常低的程度。
第三,提高和強化服務設計成員和主體的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思維,面向新的服裝業細分市場提供差異化更加顯著的服裝產品和款式。服裝設計的國際化視野和創新思維是整個服裝產業鏈條中較為薄弱的一環,其影響因素較多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對于傳統文化和傳統審美情趣的挑戰,這也是導致目前服裝市場服裝款式和設計差異化程度較小趨同化程度較高的重要原因,同時服裝產業鏈中款式設計與國際通行運作機制和流程的接軌程度較低也是導致其設計中難以取得創造和新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對于服裝市場上新的市場需求缺乏應有的敏感和足夠的關注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后續環節的缺失。
四、總結
本文從產業鏈的視角分析和關注了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的問題,針對當前服裝產業鏈的運作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從下面幾個方面提出了建議和對策:依靠服裝產業鏈內部的關鍵流程調整優化來建立成員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高服裝產業和產品服務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水平,在服裝設計領域提高其創新思維和國際化視野向市場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參考文獻:
[1] 谷曙明 史安娜:淺析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8(12)
[2] 齊長余:后配額時代江蘇紡織業發展戰略構想[J].時代經貿, 2009(09)
[3] 周潔 王遠 陸根法 張蓓 宋莉娟:江蘇省紡織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和措施[J].生態經濟, 2009(01)
[4] 雷如橋 陳繼祥 劉芹:基于集聚效應的我國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研究[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