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年來隨著我國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提出,我國正積極統籌人與自然地和諧發展,林業作為促進我國國名經濟發展與維持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紐帶,其中所蘊含的價值正在不斷地發揮出來,我國林業生產經營正在不斷地尋求林業經營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林業 綜合效益
一、現階段我國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研究的實際情況
隨著林業資源價值的充分發揮,世界各個國家正在積極的尋求實現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世界各個國家主要在兩如何認識以及如何計量林業經營綜合效益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
1.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認識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逐步推薦,人們更加注重生態經濟的發展建設,生態經濟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正在積極的開展。我國林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正在努力尋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三者之間的平衡,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但就如何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進行科學的定義,學界還存在一定的爭議,部分學者人為林業的生態效益包含了林業的社會效益。但就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認識,怎樣實現從謀求林業經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體現林業綜合經營的具體內涵,成為我國林業綜合經濟研究的重點。
2.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計量
雖然現階段世界上各個國家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內涵的理論研究還沒有形成共識,但各個國家卻針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中的某一個或是某幾個具體的效益值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計算,并針對具體的某一具體的效益進行了評價,并研制出了評價方法。
由此可見各個國家雖然已經充分的認識到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研究對促進我國林業經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受研究成果、分析手段以及評價標準的不同,各個國家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研究都處于初始階段,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進行全面系統的認識與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二、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科學內涵
目前我國將林業綜合經營效益定義為林業經營的產出成果與投入要素二者之間的比較。林業綜合經營效益在本質上林業經營主體在從事林業生產經營的實踐中,充分發掘林業資源的多重功能,并通過對林業生態中所蘊含的功能實施轉化,創造出能夠為環境生態系統所服務的各種具體效益的有機統一。林業經濟綜合效益中包含了多種效益內容,既有林業經營創造出的直接經濟效益,同時也包含了由林業經營國衍生出的各種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林業經濟效益與林業經營綜合效益二者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為了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與計量研究,使其內涵更為準確,能夠對各種效益進行準確的定位,不導致效益的較差,將林業經營綜合效益成功的劃分為三大邊界不相沖突的效益內容,已經成為學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
林業經營綜合效益中的三大效益內容即:林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林業經濟效益是社會系統從林業經營系統產出成果中獲取的經濟收益,它包括貨幣計量體系中一切可以用于市場交換過程中所獲得的一切直接利益。所謂林業的社會效益主要是指在林業經營過程中所獲得的一切非貨幣化收益,主要通過對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程度與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來體現其社會價值。所謂林業生態效益主要是指林業經營作用于生態系統,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保障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的穩定方面所創造出的價值。
林業經營綜合效益中所蘊含的三大效益各具特點,同時又緊密聯系,密不可分,三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作用于林業經營綜合效益這一整體。隨著我國經營模式的不斷變化,以及人們生產生活需求的改變,三大效益在林業經營綜合效益中的受需求程度將會發生改變,但不論外部環境怎樣變化,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發揮都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需求。
三、對林業經營綜合效益進行科學評價的理論依據
傳統的效益評價理論有其科學性和嚴密性,但其局限性也是明顯的。在這一評價體系中收益部分只重視在市場中可以進行交換的直接經濟效益,忽視了直接經濟收益外的間接收益。這樣,它抹煞了不同產業活動的間接收益的差別性,難以真正反映產業或企業對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在評價體系中,成本部分不包括對環境質量的消耗,使產業的個別邊際成本低于社會邊際成本。顯然,傳統的效益評價理論是需要改進和完善的。環境系統協調發展為目標,我們的觀點是樹立起以社會全成本取代傳統成本,以綜合收益替代傳統的市場收益,真正使產業的個別收益、個別成本與社會收益、社會成本相一致。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客觀而公正地反映林業經營成果和真實效益,并與其他產業活動有可比性,從而確立林業在環境社會大系統協調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和地位。
四、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理論的實際應用
林業生產具有三大效益,盡管在其排列次序、評價方法和經營重點上還有許多爭議,但是,在重視林業經營特殊性這一點上,理論界和實踐部門已取得共識。
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理論的實際應用,有利于社會觀念更新,樹立起現代效益觀,提高人們對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必要性的認識,提高林業經營在國土保安、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識,創造一個社會辦林業的氣氛,這將是林業發展的必要前提。同時還有利于深化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的定量研究,確立林業在社會環境系統中的應有地位,為林業宏觀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特別是林業生態效益的補償機制已被證明是我國現階段林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林業經營綜合效益理論可為補償機制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案。有利于林業經營模式的選擇,由于各國、各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同,林業經營模式有多種形式,各有利弊,各有特色,不可隨意搬用。當前,我國林業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大到全國的林業經營模式,小到一個地區都必須在迅速變化的宏觀環境的制約下不斷加以選擇或完善。
參考文獻:
[1] 陳俊安,黃文斌. 近自然林業的經營效益研究[J]. 民營科技, 2010, (10)
[2] 于志強,張奎. 淺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J]. 華章, 201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