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電影《姐妹》經觀眾票選,入圍第四屆“全球華人非常短片創意大賽”二十強,并角逐數字電影年度大獎。該片的導演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名叫夏孟,是著名導演夏鋼和妻子孟朱的長女。
鮮為人知的是,夏孟因先天性心臟缺損被醫生宣判了“死緩”,認為人工修補心臟方可存活4至5年。焦急萬分的夏鋼夫妻不想讓女兒死在手術臺上,而是用自創的增肥療法,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把女兒心臟上的“窟窿”給堵上了,創造了“女媧補天”般愛的傳奇……
夢中的小天使來了,突現冰涼的死神之吻
1983年的陽春三月,安徽省歌舞團青年歌手孟朱與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夏鋼熱戀3年后,牽手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夫妻倆選擇了北漂。
1986年槐花飄香的季節,孟朱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雖然條件艱苦,他們還是決定生下這個孩子。
隨著預產期一天天臨近,挺著大肚子的孟朱在夏鋼的保護下,來到了上海的父母家里待產。
1986年12月21日,孟朱在上海市婦幼保健醫院生下了體重為6斤4兩的女兒。
給女兒取個什么名字呢?夫妻倆冥思苦想,最終是孟朱一錘定音:“你姓夏,我姓孟,那就叫夏孟吧。”夫妻倆發誓無論怎樣也不能苦了女兒,一定要對她好。
出生沒幾天,夏孟就被醫生診斷為患有黃疸,住進了隔離病房接受治療。一周后,夏孟的黃疸癥狀消失了。孟朱把女兒抱回到父母家里,夏鋼獨自回北京,在劇組里“撞大運”。然而,夏孟卻總是哭鬧不停,吸奶量也很少,還不到正常嬰兒的四分之一,而且睡覺時不能平躺,一平躺就鬧。孟朱抱著女兒去醫院檢查,兒科醫生診斷是患上了喉炎和喉部畸形。治療半個月后,孟朱抱著已康復的女兒回到上海的家里精心喂養。豈料兩個月后的一天,夏孟在吸吮乳汁時吐出了幾口鮮血,孟朱驚出了一身冷汗。她沒敢打電話告訴丈夫,趕緊帶女兒去上海市兒科醫院看急診。
兒科專家診斷夏孟患上了肺炎。在兒科醫院里治療了近兩個月后,夏孟的肺炎完全康復了。孟朱抱著女兒回到了北京,一家三口終于團聚了。夏鋼經常扮鬼臉,一邊逗弄乖巧可愛的女兒,一邊喃喃自語:“多災多難的孩子啊,誰也奪不走我們對你的泣血之愛……”
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夏孟并沒有像希望的那樣健康成長,相反,她的每一天都讓孟朱和夏鋼憂心忡忡。夏孟的身體特別羸弱,最后發展到連奶水都吸吮不了。她可憐兮兮地望著媽媽的乳房,想哭卻哭不出聲來。孟朱只得買來高級營養奶粉,用開水沖好后,加上米粉,調成糊糊,用小勺子一點點喂食。夏孟常常是吃進去,接著就吐出來,這可把孟朱急壞了。她就把女兒放在童車里,跪在女兒面前喂食,只為讓女兒得到點點滴滴的營養。
轉眼到了1987年隆冬時節。一天深夜,夏孟從睡夢中醒來,低聲哭了幾下后,竟然呼吸急促、臉色發青、手腳僵硬。孟朱趕緊喚醒夏鋼,把女兒送進了附近的朝陽區人民醫院。醫生經過全力搶救,總算將夏孟從死亡的邊緣拽了回來。第二天,兒科專家和心肺專家聯合診斷后,確認夏孟患有先天性心室間隔缺損。
“孩子患上這種病,即使動手術也可能活不了多少年。你們夫婦最好還是再生一個。” 醫生的忠告讓夏鋼和孟朱難以承受,他們說什么也不會放棄女兒的,發誓竭盡全力一定要治好女兒的病。
挑戰醫學難題,增肥“補心”不言放棄
手術費籌措到位后,孟朱和夏鋼到處托人在北京和上海兩地請到了最好的心臟方面的醫學專家。專家們會診后建議立即施行心臟修補手術,認為手術宜早不宜遲。
孟朱親眼目睹了同一病區里有個不滿3歲的小男孩做完心臟修補手術后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一周后被推進了太平間;還有一個4歲的心衰女孩做了手術后,落下了雙目失明的后遺癥……她非常擔心手術的風險性,不停地向主治醫生打聽。醫生說,術后很難確保孩子的心臟能正常回流,并且護理工作特別麻煩,言外之意是孩子即使下了手術臺,也有可能挺不過去。孟朱嚇得不敢給女兒做手術了,對丈夫說:“拿女兒這么嬌嫩的生命去進行一場賭博,我受不了,等女兒長大點再做吧……”
夏鋼則與醫學專家站在一邊,堅持盡早給女兒做手術。他去征詢岳父母的意見時,他們卻堅決反對為外孫女動手術,認為夏孟是早產兒,提前近1個月來到人世,隨著她漸漸長大,心臟缺損肯定能自動修復好。于是,夏鋼也動搖了。他和妻子一起央求主治醫生:“孩子年齡太小,身體很弱,手術還是朝后推一推吧。”主治醫生告訴他們:“孩子長到5歲時,必須做手術,這樣還能延長四五年壽命。”
孟朱和夏鋼小心謹慎地把夏孟帶回家,在精心養育的同時,期盼著奇跡的降臨。每天夜里,夫妻倆都不敢睡上一個安穩覺,總擔心一次小小的疏忽會危及女兒弱小的生命。
時光荏苒,夏孟長成了一個懂事、聽話的小女孩。她的呼吸急促,間隔很短,整天就像一只溫順的貓咪一樣縮在家里,不敢輕舉妄動。有一天,她突然開口輕輕說了句:“媽媽,我不想死。”孟朱驚呆了,淚水奪眶而出:“女兒啊,媽媽沒能給你一顆健康的心臟,那咱就想方設法修補好它。”
為了給女兒籌措到更多的救命錢,夏鋼全身心投入到劇組工作中,孟朱則帶著女兒住在上海的父母家里。他們所住的小區里有一個小男孩也患有心臟病,比夏孟的病情要輕。一天,他在爬一扇鐵門時,鐵門倒下來砸在了他的身上,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治而亡。孟朱從中吸取教訓,不敢有絲毫的麻痹大意,開始對女兒“嚴防死守”,全力保護女兒。
1991年年底,夏孟5周歲了,她的心衰癥狀并沒有減輕,反而有了加重的跡象。一連幾次,夏孟在睡夢中突然口吐白沫、兩眼直翻,連嘴唇和指甲都青紫一片。他們立刻把女兒送至附近的醫院搶救,一次次把女兒從死亡邊緣拉回來。醫生建議他們趕快為孩子施行心臟修補手術,但孟朱堅決不同意,說:“女兒的心臟承受不了無情的手術,我的心臟更承受不了!”醫生搖了搖頭,說:“不做手術總有你們后悔的那一天!”孟朱突然對醫生說:“女兒的心臟不就有個洞!我們使勁給她吃,把她喂胖了,那個洞不就補上了嗎?”醫生認為這是一種天真幼稚的想法,有悖醫學理論,可孟朱卻覺得自己說的有一定的道理,堅持自己的想法。
1992年春節前后,孟朱開始嘗試“增肥療法”。她去書店買回一大堆菜譜,每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悉心研究,然后開出菜單,去菜場選購雞鴨魚肉等,變著花樣給女兒做好吃的。面對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夏孟說:“媽媽做的菜真好吃,媽媽最適合當廚師了。”
無論什么樣的美味佳肴,總有吃膩的時候。夏孟經常吃了幾口后,就不愿動筷子了。為了激起女兒的食欲,孟朱經常在家里發起比賽,看誰吃得多,冠軍可得到一袋山楂片或一袋巧克力。在媽媽的鼓勵和獎品的刺激下,夏孟差不多每一次都能奪冠,就這樣,她漸漸變成了一個小胖墩兒。
1993年9月,孟朱把夏孟送進上海市長樂路第一小學就讀。為了減少女兒的運動量,孟朱每天都要背著她上樓下樓。當時,夏孟的體重有30多公斤,孟朱每天都累得汗流浹背,可想到這是為了女兒的前程,她只得咬牙挺住。
夏孟讀至三年級時,仍聽不懂上海話,老師也聽不懂她的“柔聲細語”。孟朱在夏鋼的建議下,為女兒辦理了轉學手續。很快,夏孟就成了北京市海淀區前進小學的一名學生。
當時,夏鋼憑著《遭遇激情》和《大撒把》等電影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等殊榮,成為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知名導演,單位給他分了寬敞明亮的房子。居住環境改善了,夫妻倆對生活更有信心了。
每隔兩三個月,孟朱都要帶著女兒去北京阜外醫院、安貞醫院、兒科研究所等多家醫院體檢一次。醫生們一致認為夏孟的心臟病依靠自然生長痊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勸孟朱放棄增肥“補心”的念頭,盡快給女兒做手術,孟朱卻堅持自己的理念。
孟朱從一本書上看到彈鋼琴有助于心臟病患兒康復的介紹后,當即與丈夫拿出大部分積蓄買了一架鋼琴,讓女兒練習彈鋼琴。孟朱當起了女兒的輔導老師。女兒的悟性很好,沒多久便學會了彈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孟朱希望女兒的心臟能承受住鏗鏘有力的“命運的敲門聲”。
1994年11月的一天,孟朱一如既往地帶女兒去安貞醫院體檢。醫生驚奇地發現,夏孟的心臟部位形成一個小小的膜部瘤,也就是說,出現了初步愈合的跡象。 此后,孟朱每天都忙著給女兒大幅度增肥。
奇跡降臨心臟完好,放飛愛女那顆感恩的心
1999年年初,孟朱再次帶著夏孟去安貞醫院體驗。超聲心動圖表明,夏孟的心臟回流現象消失了。主治醫生不敢相信,當即邀請幾位心臟學專家一起會診,確認夏孟的心臟病已經痊愈。
夏孟康復后,長期壓在夏鋼和孟朱心頭的巨石終于挪開了。此前,為了拯救女兒,夫妻倆不得不一次次放慢事業的腳步,謝絕了許多片約,現在該是奮起直追的時候了。2000年,夏鋼導演、孟朱編劇的《親情樹》、《天下第一樓》等都市言情戲再次火暴熒屏。
轉瞬到了2003年,夏孟成了北京醫科大學附中高二學生。她已出落成了一個身高162厘米、體重近50公斤的美麗女孩。一天,夏孟放學后搖搖晃晃地回到了家里,孟朱見勢不妙,趕緊迎上前扶住女兒,問她怎么了。夏孟說:“沒什么,頭有點兒暈。”
此后,夏孟經常喊頭暈,孟朱以為女兒是學習壓力大所致,就通過學校老師想方設法給她“減壓”,但也無濟于事。無奈之下,孟朱拉著女兒去看醫生,經診斷,她患上了眩暈癥。
孟朱與丈夫商量后,決定給女兒強身健體。孟朱特地買來了跑步機,放在家里,叮囑女兒早晚都要鍛煉半個小時。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孟朱特地穿上女兒淘汰下來的校服,不是帶著女兒去打網球,就是與女兒一起去郊游,在林間草地上舉行會餐。有時,孟朱還會帶著女兒去北京的片場體驗生活,讓她過一把演戲癮。
隨著2004年高考的臨近,夏孟報考哪所大學就成了重中之重。孟朱和夏鋼傾向于讓女兒學醫,將來成為一位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白衣天使,可夏孟卻要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說要當好爸爸的接班人,爭取成為“女卓別林”。
在夏孟的強烈要求下,孟朱和夏鋼只得尊重女兒的選擇。當時,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不啻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夏鋼和孟朱針對夏孟并不具備絕對競爭力的特點,考慮再三后,決定托關系給夏孟“開小灶”。沒想到,此舉遭到了夏孟的堅決反對:“不要你們幫我,我要自己試試身手,露露鋒芒……”
2004年6月,夏孟在5000余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一名新生。孟朱特地拿出一套復印的《親情樹》劇本,在扉頁上給女兒寫下一段祝福語:“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愿你健康快樂,廣交朋友,積累屬于自己的人脈資源,這樣你在不遠的將來就能蓄勢而飛……”
接過這份厚重的升學禮物,夏孟感慨不已。那天晚上,她久久難以入睡,在媽媽的祝福語后面寫下了一段成長感言:“古有女媧補天,今有媽媽‘補心’。媽媽的愛灑在天上是點點繁星,落在地上就是女兒生命中的堅強心音。媽媽的愛陪伴我走過青澀的青春歲月,一路收獲詩情畫意……”
很快,夏孟帶著導演爸爸和編劇媽媽的美好心愿走進北京電影學院。誰也不會想到,她當年曾因心臟病而被醫生宣判“死緩”,現在在她父親的“導演”,媽媽“編劇”下,成了一名令人艷羨的大學生。
夏孟得以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這對孟朱和夏鋼來說,固然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事情,然而夫妻倆考慮的是帶著女兒拍一部好戲,為她今后的導演事業夯實基礎。于是,一家三口經常坐在一起研究、剖析各類影視劇的制作,并最終決定把京劇大師荀慧生的傳奇人生拍成電視劇。
2006年1月,在孟朱的積極配合下,28集電視劇《荀慧生》在北京大興區的攝影棚里開拍。當時,夏孟已放寒假,她特地請示夏鋼:“我要吃住在劇組里,扎扎實實地經受鍛煉,好交一份高質量的寒假作業。”夏鋼經不住女兒的軟磨硬泡,終于點頭同意了,可孟朱擔心女兒的身體吃不消,勸她在家里好好歇一歇。夏孟認為媽媽太偏“心”了,堅決要去劇組體驗一下生活,孟朱無奈地答應了女兒的要求。
到了劇組,夏孟與謝園、張光北、六小齡童、婁宇健等演員見了面,與爸爸媽媽一起為大家分析、講解劇本,幫助大家盡快進入角色。夏孟發現六小齡童的體形不適合演武行楊小樓,就建議父親調整一下。夏鋼經多方考慮,最后還是聽從女兒建議,讓六小齡童改演旦角王瑤卿,安排人高馬大的張光北飾演楊小樓。這一“換角”起到了一石三鳥之效,劇組工作人員都對夏孟刮目相看,有的還稱她為“小夏導”。
2007年1月24日,《荀慧生》在央視八套熱播,各方好評如潮。令孟朱和夏鋼格外開心的是,當年那個命懸一線的天使女兒已插上強勁的翅膀,飛翔在高遠的天空。
2008年6月,夏孟以優異的成績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被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聘為導演。工作后,她虛心向同行學習,跟隨劇組天南海北地跑,餓了,啃幾塊面包;渴了,找一處山泉……
2011年1月,夏孟執導的電影《姐妹》經觀眾票選,入圍第四屆“全球華人非常短片創意大賽”二十強,并角逐數字電影年度大獎。夏鋼和孟朱聞訊后,打電話向女兒表示祝賀,夏孟說:“爸、媽,我要拿出一系列質量上乘的電影,回饋你們對我的‘補心’之愛。請放心,我會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