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七十歲,歲月就會悄悄地告訴你:“已步入了古稀之年。”古稀的年輪也在默默地對你說:“已跨進了高壽的行列。”古稀之年,乃人生中“登高望遠”的又一個佳境,古稀之登高,登的是高壽之高;古稀之望遠,望的是遠去的歲月。由此還產生幾多遐想,感悟到歲月留下的,是人生的足跡;歲月記載的,是人生的經歷,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收獲也有遺憾。
七十個春秋冬夏,已經把七十載人生歷程,七十年的生命年輪,一一地輸入在屬于自己的“光盤”中。
退休后時間多了,應酬少了,靜思的機會也增多了.靜思會使人更加理性,對人生、對往事、對社會,以及對自己看得更清楚了。
古稀之年,謹防垂暮之感纏身。人,都是要老的,一個人無論是忙忙碌碌幾十年,還是辛辛苦苦幾十年;無論是轟轟烈烈幾十年,還是平平淡淡幾十年,就得樂于做一個既健康又長壽的壽而康老人,得擁有平靜、活得平靜的老年生活。
人生有樂,老來同樣有樂。縱觀人的一生,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樂,孩童時有童年的樂,年輕時有青春的樂,人到中年又會有負重的樂,到了老年,自有老來樂,不過,樂是一種滋味,樂是一種體會,樂是一種感悟,不一樣的樂,不一樣的滋味。
老來樂,是人生中特有的一道風景,象征著“晚晴”,象征著“夕陽紅”。老來樂,樂在平靜中,樂在平淡中,樂在平凡中,既有自得其樂那樣的灑脫,又有知足常樂那樣的風采。做一名有責任心、有責任感的老人,這就是老來樂的一個亮點和一種高尚的境界,老來樂是以不攀比、無功利作底色的。人的一生,最終的評價標準是做人,人品和人格是人一生的兩種寶。對于告別官場,離任退休的官員來說,最終的比較,乍看起來是比政績的多少,是比官大官小,其實,透過這種色彩的背后,在人民面前,在社會面前,在歷史這面鏡子面前,最終的考量是比品格、比官德。官員退休后,也要樂享無官一身輕回歸于民的退休生活。官員也會老,也有老年,也得過老人生活。但是,對于為官者來說,真正的退休生活,不是退而不休,也不是似退非退,更不必再刻意地追求去當什么“隱形官”、“變相官”。既然人已退出官場,心也要退出官場,退出各種各樣的名利場。須知“無官一身輕”,貴在清醒。否則,就會退休不退“路”,退休不退“名”,退休不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