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權力運行的地方,就有產生腐敗的可能。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
反腐敗是一場長期、復雜而艱巨的斗爭。不少人感嘆反腐敗斗爭的好辦法不多,阻力很大;教育的作用因人而異,對少數人恐怕作用也不大;制度訂了不少,但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執行走樣的情況比較普遍;監管失之于寬、失之于軟,上級監督太遠,下級監督太險,同級監督太軟;制度執行的保障機制缺乏,責任追究難以兌現,執紀不嚴、違規不究的現象比較突出。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六次全會重要講話中強調,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積極作用。總書記的講話為反腐敗斗爭攻堅克難、取得最終勝利指明了方向。
我們黨90年的奮斗歷程告訴我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任何事業都能取得最終勝利。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反腐敗能量。反腐倡廉的實踐證明,離開了人民群眾廣泛有力的支持,專門機關、職能部門以及那些堅持原則、動真碰硬的人們就會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反腐敗斗爭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斗爭,只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使反腐倡廉由專門機構唱“獨角戲”變為全國人民齊抓共管的“大合唱”,才能形成強大合力,取得反腐敗斗爭的決定性勝利。
目前,群眾參與反腐敗斗爭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是部分干部的思想認識存在誤區:有的不相信群眾,低估群眾的素質、能力和作用;有的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把群眾參與當成點綴,不愿意擴大群眾參與的程度;有的心里打著“小九九”,嫌民主“礙事”,怕公開“壞事”,被動應付;有的因自身問題而限制、阻撓群眾參與,甚至打擊報復。二是工作中缺少深入有效的宣傳發動,不少群眾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責任和作用;沒有形成簡便、高效、安全的群眾參與機制,參與渠道不寬不暢;缺乏群眾參與的保障制度和激勵機制。三是群眾自身因素:面對腐敗行為及其相互庇護的關系網,參與斗爭的風險大,自身政治、經濟利益沒有保障,覺得無能為力、無可奈何;不少群眾民主法制意識不強,缺乏公平正義感,對腐敗現象或習以為常,或認為與己無關;有些群眾對腐敗現象既痛恨又羨慕,內心充滿矛盾;有的甚至依附權勢,為腐敗行為“效犬馬之勞”,圖謀私利。這些問題和現象的存在,嚴重阻礙了群眾參與反腐敗斗爭。
當前,我們要認真學習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貫徹落實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全面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
一、要“凝民心”,提高群眾參與反腐敗的熱情
腐敗行為的背后,是對國家、企業和人民群眾利益的侵害,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侵犯,同時毒化社會風氣,引發各類社會矛盾。腐敗同黨的宗旨、國家的利益、民主法治的現代文明社會格格不入,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馳。人民群眾是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的直接受害者。對無職無權、遵紀守法的蕓蕓眾生來說,腐敗現象的存在是最大的不公。
反腐倡廉沒有“觀眾席”。如果大多數群眾都認為反腐倡廉與己無關,甘當“觀眾”,漠視和容忍消極腐敗現象,不作堅決斗爭,就會縱容腐敗分子和消極腐敗現象,導致黨和國家以及自身利益遭受更大的侵害。我們要通過宣傳發動,著力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覺悟,喚醒全體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克服明哲保身、無能為力的消極情緒,增強維護國家和企業利益、維護公平正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加入到反腐倡廉隊伍中來,成為反腐倡廉建設的主力軍。
二、要“集民智”,提升反腐敗制度建設的水平
制度建設有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完善的過程。健全完善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靠少數幾個部門甚至幾個人“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要虛心向群眾學習,凝聚群眾的集體智慧,激發群眾的創造精神,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辦法,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確保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當前,我們要認真貫徹國家局關于進一步推進辦事公開民主管理的意見,把辦事公開、民主管理作為廣大干部職工參與企業管理和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途經,作為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流程和監督保障機制,真正把廣大干部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到實處。其次,要深入推進部門內控機制建設。內控機制建設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現源頭預防和治理的重要抓手。我們要繼續對工程采購、人財物管理、專賣執法、貨源分配等腐敗問題多發、易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查找廉政風險點,重點建立健全“實用、有效”的防控措施,堵塞漏洞,逐步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三、要“聚民力”,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
在權力運行的地方,就有產生腐敗的可能。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很多案例說明,大部分腐敗分子都是抵抗不住內心貪欲和外在誘惑的兩面夾攻,在不知不覺、半推半就中滑進違法亂紀的境地。缺乏監督助長了人們的貪腐心理和僥幸心理,給腐敗的滋生蔓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縱容”了腐敗。加強監督是維護國家、企業利益的需要,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需要,也是愛護、保護同志,促進正確使用權力,不犯或少犯錯誤的重要保證。
群眾監督將監督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實現這種監督,有更強的廣泛性。群眾是腐敗現象的最終受害者,群眾監督最堅決、最徹底、最公正,具有更大的威懾力。群眾監督又對其他形式的監督形成最終的再監督,因而在整個社會監督體系中,群眾監督的作用發揮好壞是決定性的。沒有群眾的鼎力支持、親身參與和最終監督,任何好制度、好方法都可能成為“籠中虎”,少數機構部門實施的專門監督,恐怕也會力不從心。只有群眾監督落到了實處,改變“少數人”監督“多數人”,真正形成“多數人”監督“少數人”的局面,整個社會監督體系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知情權是群眾參與監督的基礎和前提。公開不徹底,避重就輕、避實就虛,往往是有些人應付公開、逃避監督的慣用伎倆。公開需要用制度來明確,用監督來保障。當前,我們要按照“規范權力運行、公開透明操作、確保監管到位、打造陽光煙草”的要求,通過認真落實辦事公開、民主管理,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要通過“辦事公開”將權力運行的情況,尤其是那些關鍵、敏感、實質性的環節,多手段、多層次地公之于眾,讓大家成為“明白人”;要通過“民主管理”,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讓更多的干部群眾參與決策和執行的過程,增強對權力全過程監督的效果。
監督要真正起到預防的作用,除了健全和落實好工作機制外,需要強有力的問責追究機制做后盾,切實做到小事問責,違規追究,違紀查處。違規“成本”小,甚至是“零成本”,是一些反腐倡廉制度執行不到位、執行走樣的重要原因。看似“小事”的背后往往隱藏著種種腐敗行為。如果對違規行為總是停留在批評、整改層面,或是“下不為例”,不動“真格的”,監督也會變成“紙老虎”,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我們要建立完善問責機制和追究機制,做到“四不放過”:即“問題沒查清楚不放過,原因沒分析透不放過,責任人沒得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沒落實不放過”,確保監督落到實處,起到實效。
(作者單位:鎮江市煙草專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