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jié),在呼倫貝爾盟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里的“激流河”里飄蕩、看景是一段極愜意的時光。
我們悠閑地坐在皮劃艇中,小艇如不系之舟,任由緩緩的流水載著我們漂向遠方。雖然已經(jīng)錯過了此地的最佳秋景觀賞期,雖然激流河水已沒有春夏兩季那般湍急,我們在少了點風(fēng)馳電掣的“漂情”的同時,卻意外獲得了許多怡然自得的觀賞趣味。
皮劃艇在河道中間隨波逐流,晃晃悠悠飄蕩在斑斕的色彩里:頭頂藍天白云;夾岸山體層林盡染,金黃銀白水乳交融;河水在天空的映襯下湛藍晶瑩,微微的波浪涌起,水光耀金。兩岸景色如山水畫卷,與水流速度同步次第展開。旅游界有句行話:“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端坐小艇上,我們卻可以“走路”、看景兩不誤。我以為,小舟在枯水期自然飄蕩的速度最宜看景。坐在汽車里看景,速度太快,沿途風(fēng)景的細節(jié)全部喪失;步行看景,又嫌速度太慢,“步移景換”只是古人理想中的觀景狀態(tài),現(xiàn)實中并不易得。在水流速度的控制下,看景人既能看到景物的細節(jié),從容組合景物的關(guān)系,也能隨著河道的變化,享受“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的樂趣。
轉(zhuǎn)過幾道彎,進入比較寬闊的水面,水流趨緩,臨近岸邊的水面映出兩岸樹木的倒影:原本具象的物體變?yōu)槌橄螅鄬潭ǖ纳嗜跁闪鲃拥纳珘K,令人目不暇接。
水中觀景的重點,一是色彩,二是線條。在水中,我們既可以看兩岸的實景,看水中的倒影,還可以實景、倒影結(jié)合起來看。這種看景的方法,虛實結(jié)合,隨性組合,變幻多端,極大豐富了景物的內(nèi)涵。
仰視山體,平視前方,宛如一幅幅俄羅斯水彩畫。秋色中,山高林密,微風(fēng)輕拂,落葉繽紛,滿目金黃,三五棵白樺樹干錯落穿插畫面,一兩位豆蔻美少女牽馬漫步林間……這就是色彩濃艷、意境優(yōu)美的俄羅斯經(jīng)典風(fēng)景畫在我們心里留下的大致印象。大興安嶺屬寒溫帶落葉林地區(qū),其植物分布、地貌特征與俄羅斯非常接近。初次見到寒溫帶的風(fēng)景,一種久已留存內(nèi)心的似曾相識的記憶,立馬被調(diào)動出來,生出許多美好的遐想。
俯視水面,倒映其中的滿山秋色,像漂浮著一層被畫筆攪動過的各色顏料,水波蕩漾,幻化出一片出人意料的色彩組合效果。空間靜止的色彩,進入水面后立刻具有了動感,水波中,各種顏料按照色系、濃淡有序地流淌、排列,形成既雜色相陳、又井然有序的色彩格局,絲綢般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尤其神奇的是,整個畫面如同出自一個擅長色彩把握的現(xiàn)代派油畫大師之手,貌似雜亂無章,卻又很好地控制在同一色系之中,形成整體的呼應(yīng)關(guān)系。
水中的線條,最為顯眼的是白楊樹的身影,曲曲彎彎,斷斷續(xù)續(xù),如白蛇凌波微步,像絲帶飄舞風(fēng)中,水流急時則隱,緩時則現(xiàn)。進入大興安嶺后,我的目光一直追隨著白樺樹:近觀白樺,滿眼亭亭玉立身姿,像仙女一樣,婆娑起舞,令人心醉神迷;遠眺白樺,根根白色的線條一如中國畫里的直線,疏密有致,中鋒行筆,棉里藏針,既有力量感,又有柔韌性。白樺漂亮的線條倒映在水面上,才是充分展現(xiàn)她柔情婉約的最佳瞬間:百煉鋼的力度消失殆盡,繞指柔的風(fēng)情被適度放大。一波細浪涌來,靈動的白色線條散化成點點銀屑,水波平息之后,銀屑再度凝聚成曼妙的曲線。正是這婀娜多姿、高貴白晰、或隱或現(xiàn)的線條,使白樺樹干始終能夠從水面雜亂的色塊中跳出,成為畫面中永遠的視覺焦點。
小艇順著河道轉(zhuǎn)了兩個彎,到了此次水上之旅的盡頭。脫下救生衣,登上觀景臺,回望蜿蜒流淌、掩映在山林樹木中的“激流河”,感覺與水中觀景別是一番風(fēng)情。一陣清風(fēng)吹過,松樹林里沙沙作響,黃葉翻飛,白樺樹枝葉扭動靈動的身姿,似與我們依依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