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說:梁老師,從廣義上講,熏雞烤鴨也是農家菜,紅燒鯉魚、清燉元魚也是鄉土氣息,沒有農民養殖,哪有這些東西?
梁尚從省城回到他的那個小小的山村看望他的母親的時候,正是農歷三月中旬。小村依山傍水,桃紅柳綠,傍晚炊煙裊裊,清晨雞啼狗吠。那天梁尚很興奮地有了一個想法,想請這個縣的縣委書記秦玉到家里吃頓真正的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他和秦玉同是某名牌大學中文系的同學,兩個人形影不離地在一起生活了4年。他記得秦玉對他從老家帶到學校去的棗餅子、炸油糕很感興趣,吃起來眉飛色舞大呼小叫,一副激動不已幸福無比的樣子。
在征求了母親的意見之后,他給秦玉撥通了電話。秦玉很興奮很感慨地說:梁尚,你小子!你現在是著名作家了,回到老家也不打個招呼,看不起人是不是?又說知我者梁尚也,我去,我一定去,我很向往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氛圍中,吃棒子面的棗餅子!
時間定在明天下午六點。主食定的是棗餅子、炸油糕、小米紅豆粥;涼菜定的是綠豆芽兒調涼粉、蒜泥兒調扒糕、胡蘿卜絲拌粉條兒、小蔥韭菜拌豆腐;熱菜定的是香椿芽炒柴雞蛋、白蘿卜條兒炒紅辣椒,海帶白菜燉臘肉、土豆炒山蘑。兩個人約定準時相見,不見不散,多一個人說話不便,少一個人永遠遺憾!
第二天早飯之后母親便很高興地忙活起來,梁尚也挽起袖子,饒有興致地幫助老人洗菜、燒火、淘米。正干得起勁時,大門口有人唱歌似的呼喊梁老師。梁尚走到院里一看,原來是位笑容燦爛的女士!
女士熱情洋溢地握住了梁尚的手:您好,梁尚老師,久聞大名,如雷貫耳,您的照片我在報刊上見過!我是西陽鎮副鎮長陶佳,今年28歲,6年前也是讀的大學中文系!
她說話也像唱歌,嗓音清脆甜潤,富有韻味。梁尚趕緊把客人請到屋里,沏茶倒水。陶佳說:梁老師,謝謝您,謝謝您,真是麻煩您了。我今天來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向您學習,二是來抓落實!
梁尚愣了:落實?
陶佳說:秦書記今天晚上不是要來您家吃飯么,您是咱們鎮的人,鎮黨委和鎮政府特別重視這件事情,特地派我來抓落實!梁老師您坐下,我首先看看您列出的菜單,這也是一種學習!
梁尚把昨天寫出的單子雙手遞給陶副鎮長,請她過目。
陶佳說:梁老師的字寫得真瀟灑真漂亮真秀氣,看見您的字我的眼前就有了色彩有了芳香!不過這也太過樸素太過簡單了吧,我提議涼菜要加上熏雞、烤鴨、豬蹄兒、醬牛肉,熱菜要加上爆炒羊雜、蘿卜羊肉、紅燒鯉魚、清燉元魚……
梁尚擺了擺手:陶鎮長,我們是在農家院吃農家飯,邀的是清風明月,吃的是鄉土氣息……
陶佳說:梁老師,從廣義上講,熏雞烤鴨也是農家菜,紅燒鯉魚、清燉元魚也是鄉土氣息,沒有農民養殖,哪有這些東西?
梁尚笑了:可是菜太多了呀,就我和秦書記兩個人……
陶佳笑了:梁老師,您放心,我心里有數!您是作家,作家是做宣傳文化工作的,既然秦書記要來,縣委辦公室主任來不來?宣傳部長來不來?文化局長來不來?文聯主席來不來?廣播電視局長來不來?記者們來不來?我們鎮黨委書記、鎮長來不來?副書記、副鎮長們來不來?宣傳委員來不來?文化站長來不來?你們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來不來?三級領導三條線,您說不讓誰來?
梁尚的頭暈了。他不知道不讓誰來,好像誰都該來!
陶佳說:梁老師,現在我們落實第二個問題:人來了,擺幾桌?桌子在哪兒擺,怎么擺?誰坐哪一桌?誰坐哪一桌的哪一個位置,誰和誰相鄰相挨?
梁尚說:陶鎮長,大家都是朋友,朋友相聚,誰坐哪兒都行,誰挨著誰都好!
陶佳又笑了:梁老師,那不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真要那樣安排了,我這副鎮長還當不當?領導信任我,才讓我來抓落實!我的意見是擺兩桌,屋里一桌是主桌,院里一桌是陪桌;您和秦書記、部長、局長等一把手們坐主桌,其他領導坐陪桌;您挨著秦書記坐,秦書記挨著宣傳部長坐,這是主桌之主……
母親走進屋里來了。母親笑嘻嘻地問梁尚,該和多少面,該炸多少油糕。梁尚正不知道如何回答時,陶副鎮長說話了:老人家,我叫您奶奶吧。奶奶,您快別忙活了,馬上鎮政府要來5個服務人員,幫您打掃衛生,清掃院落,燒火做飯,刷筷子洗碗,今天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由鎮政府負責,我們已經開會研究過了,分工很細,各負其責!
母親搖了搖頭:丫頭,那不行,今天是我們家請客!
陶鎮長拉住老人的手:奶奶,怎么不行?咱是一家人嘛,您就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為領導做點貢獻,我們求您了!
母親走出去了,步履有些蹣跚。
接著落實第三個問題,吃飯時用方桌還是用圓桌?第四個問題,吃飯時坐椅子還是坐沙發?用什么杯子喝酒,用什么杯子喝茶,用什么碗吃飯,用什么筷子夾菜……?他們共落實了十個問題。最后一個問題是,如果需要方便時,秦玉書記進哪個廁所。
陶佳興高采烈地坐車走了,回鎮上匯報去了。梁尚百思不得其解:秦玉到他家里吃飯的事情,鎮政府怎么知道的?
梁尚想,這還叫農家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