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生長雖然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太嚴格,也較耐瘠薄干旱,但在管理上如果技術掌握不好,易發生落果現象。最近就有不少種植戶反映,他們種的核桃落果率已達70%。現將核桃落果的原因及解決措施總結如下:
1 落果原因
1.1 品種選擇不當 選擇品種應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品種。一般應選擇生長健壯、抗逆性強、質優、豐產的薄殼品種。核桃屬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建園時最好同時選用2~4個雌雄花期相近或互補的主栽品種,或配置適宜的授粉品種。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比例為4:1。主栽品種可選香玲、遼核4號、元豐、豐輝等。
1.2 花期遇雨或遭受低溫,導致授粉不良
沒有受精的幼果一般在花后20天出現落果,這是今年不少地方造成核桃落果的主要原因。
1.3 養分不足不少人認為核桃少追肥甚至不追肥也能結果。由于肥料不足,花期消耗養分較大,造成營養虧空,樹勢較弱而發生落果。
1.4 缺少微量元素 當核桃園缺硼、缺鋅、缺銅的時候,也容易發生落果。
1.5 使用氮肥過多或偏施氮肥使用氮肥過多或偏施氮肥,造成樹勢過旺,導致營養生長和生理生長失去平衡,造成落花落果。
1.6 病蟲害引發的落果核桃主要病害是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直接造成果實腐爛,引起落果。
2 防治對策
2.1 及時追肥,強壯樹勢一般應在秋季和春季各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應追施土雜肥1000~1500千克,根據核桃的樹齡大小,每棵樹還應追施免耕肥或普通氮磷鉀復合肥1~1.5千克。在開花前后葉面噴施1~2次4000倍液碩豐481加1000~1500倍液速效硼。使用速效硼后,能有效地避免核桃樹因缺硼造成的蕾而不花、花而不實、實而不良、落花落果、果實畸形等不良現象。
2.2 加強炭疽病防治 為防止炭疽病引發的爛果或落果,可在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各噴施1次400~600倍液邦佳威(80%代森錳鋅),同時加4000侶液碩豐481。
在廣東省清遠市,僅砂糖橘的種植面積就有3.31萬公頃,占廣東省種植面積的37%。柑橘業已成為當地的農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但是,近年來,清遠市柑橘黃化樹日趨嚴重,成為當地果樹產業的難題之一,恢復柑橘黃化樹是柑桶生產的當務之急。為破解難題,清遠市農業局總結幾年來黃化樹的實踐經驗,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恢復柑橘黃化樹關鍵技術。
柑橘黃化樹的本質就是爛根,光合作用受阻。大量試驗證明,選用植物強壯劑“碧護”是恢復柑橘黃化樹的關鍵技術,用“碧護”灌根或進行葉面噴霧,能激發柑橘的內源激素、開發潛能,能顯著改善樹體的根系生長環境,促發新根和增強光合作用,使樹冠與根系盡快建立新的平衡,恢復樹勢。
首選“碧護”促發新根和增強光合作用,使樹冠與根系盡快建立新的平衡,恢復樹勢。方法是用“碧護”10000倍液+高鉀葉面肥噴霧,每20天1次,連續噴3次。
科學用肥促保新根和改善樹體的根系生長環境,恢復樹勢。在噴施“碧護”的同時實行科學用肥,即在每棵柑橘黃化樹根盤施有機肥2.5~4千克+硫酸鉀100~150克,待黃化樹長出新根后(約25天)薄施硫酸鉀復合肥,適時撒施1次石灰,逐步實現促保新根和改善樹體的根系生長環境,即可恢復樹勢。
適時適度環刈。柑橘黃化樹禁用環刈促花,應在第2次生理落果前只環刈一次保果。
慎用或不用除草劑,避免再次傷根。
目前進入成齡期的龍眼大樹,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枝過多,樹冠高大,內膛光禿。頂端平面結果,產量低,采果困難,管理困難,導致很多果農對此類樹束手無策。或者棄之不管,或者刨樹,造成極大損失。
其實,對于高大郁閉的龍眼樹,完全可以在短期內將其改造,使產量顯著增加。改造要點如下:
1 降低結果部位將內膛直立大枝疏除,直立大枝疏除后,不僅使樹冠內膛的光照條件大為改善,而且疏枝的剪口處由于受到刺激,會抽生一些枝條,這些枝條在合適的條件下,翌年會有相當部分成為結果母枝,從而使結果部位逐步降低。
2 降低樹高,開張角度樹高主要是由于直立大枝太多所致,疏除直立大枝,就可以降低樹高,同時起到開張角度的作用。對直立大枝要從基部疏除或者留3厘米左右的營養橛,這樣的修剪反應不會抽生徒長枝。注意不要搞重回縮(通常所說的留“大棒子”),重回縮容易造成抽生大量的徒長枝,不但翌年不能形成結果母枝,而且容易重新郁閉。改造后龍眼樹下部形成結果母枝。
郁閉龍眼改造的時間,一是春季,對于沒有形成花穗的樹,改造不存在減產的問題;花穗過多的樹,改造后可以起到疏花疏果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形成翌年的結果母枝。另一個改造時間是在采收后及早改造,促進翌年形成結果母枝,使改造后第2年顯著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