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我市果農在麥收后葡萄管理上存在著不會管或管不好的問題,往往因病蟲危害和裂果、爛果和落粒,致使豐產不豐收,造成不應有的經濟損失,現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1 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
剪除距地面40~50厘米的萌蘗和新梢,50厘米以內的多余付梢,使果園架面上下空氣對流,降低田問溫度,抑制病菌的發生,提高葡萄的含糖量和商品率。
2 加強病蟲害防治
夏、秋季,降雨頻率高,露點低,田間濕度大,是多種葡萄病害的并發期,如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等,必須重視此期病蟲害的防治。一要抓緊預防,每10~15天打1次藥,要注意農藥的混合和交替使用,擴大殺菌殺蟲范圍。二要對癥下藥,霜霉病用瑞毒霉800倍,炭疽病用福美雙600~800倍或百菌清、4%農抗120,白粉病用粉銹寧。三是實行全面防、重點治,在全面噴藥的基礎上,對發現的病株、病葉、病果和病穗,徹底摘除、燒毀或深埋,并用福美砷或退菌特擴大范圍,進行監控和連續用藥,徹底封鎖,杜絕蔓延。四是搞好綜合防治,把栽培措施和藥劑防治相結合,做好秋季的清園工作,防止病蟲以多種方式進入越冬場所,減少來年病蟲越冬基數。
3 防止日灼
葡萄果粒皮薄,強烈的直射光易發生日灼,少數品種抗日灼能力差,如乍娜,強烈陽光,易使果粒表皮細胞死亡,發白不著色,出畸形果,遇雨時腐爛和落粒。提倡葡萄果穗套袋,既可防病、防蟲、防裂果,也可防日灼,并使果面光潔透亮,大大提高果穗的商品價值,增加果農收入。
4 防止生理落果
葡萄成熟期,對土壤水分和外界環境干濕劇烈變化不適應,易引起裂果和生理落果,失去經濟價值。果穗過大,適當疏粒,增大粒重,可達到防止生理落粒的效果,從栽培管理的措施上,應保持土壤濕潤,干旱時及時灌水,多雨時要排水,降低土壤水分和田間濕度的劇烈變化。另外,地面覆蓋秸稈,增施有機肥和葡萄行間覆膜,也是防止生理落粒的有效措施。
5 提高葡萄果粒著色
有色葡萄著色與含糖量有一定的關系。科學測定,含糖量8%左右,即開始著色。所以,要想得到正常色澤的果粒,首先疏粒,控制產量,提高商品率。其次,提高通風透光,促進著色。三要留足葉片,一般每穗要留14~20片葉,保證有充足的有機營養供應。四要在著色期停止澆水,提高果汁細胞的濃度和含糖量。五要增施磷肥和根外追肥,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液促進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