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是梨樹最主要病害之一,可侵染梨樹所有綠色幼嫩組織:花序、葉片、葉柄、新梢、芽鱗及果實等,其中以葉片、果實為主。最典型的癥狀是在病部產生明顯的黑色霉層,故又有黑霉病之稱。葉片受害多發生在葉背,長出黑色霉斑,葉正面為多角形或圓形褪綠黃斑,嚴重時,葉正反面都長滿黑色霉層,致使葉片干枯而脫落。為有效防治黑星病,選用4種藥劑進行藥效試驗,現總結如下:
1 試材與方法
試驗在正定縣南關梨園進行,樹齡11年生,試驗藥劑為62.25%仙生可濕性粉劑(美國羅門哈斯公司生產),12.5%腈菌唑乳油(沈陽化工廠研究院生產),40%福星乳油(美國杜邦公司生產),施佳粟(法國艾格福公司生產)。試驗設8個處理,施佳粟1000倍、1500倍、2500倍、福星10000倍、15000倍、腈菌唑3000倍、仙生600倍,以清水處理為對照,每株噴藥量15千克,使用3wBS16型噴霧器作業。分別調查藥劑的保護作用、治療作用和抑制產孢作用。
1.1 方法
1.1.1 保護作川從有黑星病發生的梨園中選取發病較重的樣樹8株,每株樹上選定并標記秋梢20個,每個秋梢從基部往上調查10片葉,按下述標準記錄病情作為基數:
O級:全葉無病斑
1級:葉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葉面10%以下
2級:病斑面積大于10%,小于25%
3級:病斑面積大于25%,小于50%
4級:病斑面積大于50%
在樹上均勻噴藥,尤其注意標定新梢葉片背面均勻著藥,噴藥后15天進行調查,最終以病梢%,病葉%,病情指數評價藥效。
1.1.2 治療作用 在進行試驗的梨樹上,噴藥前在東、西、南、北、中5個方向,各標記病葉50片,標記的病葉應布滿黑綠色霉層,噴藥后5天及10天各調查1次,記錄標準如下:
0級:霉狀物完全消失,病斑停止擴散
1級:霉狀物明顯減少,但仍然可見
2級:霉狀物稍顯稀疏,但仍布滿病斑
3級:葉上霉狀物與噴藥前無差異
1.1.3抑川產孢作用
(1)從田間選取帶有霉狀物的新鮮病葉800片,用流水將霉狀物沖洗干凈,100片葉為一組,用上述4種藥劑共7個濃度分別浸泡10分鐘,撈出后稍加晾曬,除去多余藥液,然后分別保濕,在室溫下誘發48小時后調查,記載產孢情況,以浸清水作為空白對照。
(2)從田間選取帶有霉狀物的新鮮病葉800片,流水沖去霉層,100片為一組,分別用上述4種藥劑共7個濃度各加助殺1000倍浸泡10分鐘,晾去多余水分,保濕誘發48小時后調查,記載標準為:
0級:病斑上完全不長黑霉
1級:病斑上有不甚明顯的霉狀物
2級:霉狀物明顯可見。但較稀疏
3級:霉狀物濃密
2結果與分析
2.1
保護作用
噴藥后15天調查,幾種藥劑對梨黑星病的保護作用如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幾種藥劑對梨黑星病均有一定保護作用,其中仙生600倍,福星15000倍對梨黑星病的保護作用較好,病情指數分別是1%,施佳粟1500效果次之,但防效好于施佳粟1000倍、2500倍、腈菌唑3000倍、及福星10000倍。
2.2 治療作用
幾種藥劑對梨黑星病的治療作用見表2,從表2可知:幾種藥劑對梨黑星病的治療作用均明顯優于對照,藥后5天,以腈菌唑3000倍的治療作用最佳,病情指數最低,藥后10天,仙生600倍處理下的病情指數為0,腈菌唑3000倍處理下的病情指數為9.3%,而對照始終維持在100%。

2.3抑制產孢效果
(1)不加助殺情況下的抑制效果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福星15000倍效果最佳,腈菌唑3000倍,仙生600倍次之。施佳粟lOOO倍、2500倍效果差。
(2)幾種藥劑加助殺處理下的抑制效果見表4。由表4可見:加助殺處理后的抑孢效果以仙生600倍+助殺1OOO倍效果最佳,產孢指數僅14%,其次是施佳粟1OOO倍+助殺1OOO倍。

綜上所述,仙生600倍,腈菌唑3000倍,福星15000倍對梨黑星病有很好的保護、治療和抑制產孢作用(加上助殺能增加藥效),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