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創新。改變是我們的生命血脈,停滯則如同敲起喪鐘。”
—奧美創始人大衛·奧威格
營銷有門道
2006年時,還沒收購校內網的陳一舟,創辦了針對校園的社交網站5Q.com。當時針對學生的推廣方法是,只要注冊就送雞腿、方便面之類。據說光買雞腿就花了100萬。但實際算下來獲得活躍用戶的成本非常低。如果Facebook來中國,這些國際公司應該不會想到采用雞腿這種“老土”的營銷方式吧?
許多小公司正熱衷于社交媒體營銷,但注意別犯三個錯誤:1.選擇太多社交平臺,精力有限的小企業最好集中于一兩個網站;2.混淆個人和官方賬號,不要在官方賬號發布私人生活信息,也不要頻繁推廣產品讓朋友感到厭煩;3.過分投入,雖然與潛在客戶建立關系很重要,但產品和服務才是你的根本。
創業新想法
團購之后是“推購”,即推薦購物。且看飾品網站JewelMint如何做:1.不公開展示產品,類似私人俱樂部,用戶加入后先做個性化測試,2.網站每月初推出款式有限的新品,用戶需在5天內下單,減輕庫存壓力;3.先付款再購買,每月支付30美元然后才能挑選產品;4.產品有名人效應或為設計師新品。
你聽到本·拉登被擊斃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搜索新聞?在紐約大學商學院念書的Maurice Harary可沒有這么干。他聽到消息后趕緊回家,設立了一個網站來賣標有“本·拉登死了”的T恤(又是T恤!)。據TMZ報道,他在一天內賣掉1萬件T恤,每件售價12美元。一天內收入12萬美元。
30秒MBA
維珍航空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談自我驅動:1.小時候有閱讀障礙,驅動來自父母鼓勵;2.年輕時辦雜志是為了發出自己聲音;3.進入唱片業是因發自內心喜歡那些搞音樂的;4.進入航空等行業是想憑贏得潛在客戶信任顛覆市場,挑戰大公司很爽;5.現在是想成為最受尊敬品牌,但過了60歲,最后的驅動就是“去TMD,就這么干吧!”
這樣賣東西
GAP最近推出了一個限時砍價網站,讓顧客在參考售價基礎上隨意出價。比方一條50元的褲子,你可以出價25元,系統可能會還價到35元。但如果大多數人都出價35元以上,它會慷慨同意你更低的出價。GAP借此既分析了顧客的心理價位,又讓顧客獲得了砍價的成就感。
喝可樂也能“分享”。百事可樂最近推出了社交自動售貨機,你可以選擇飲料付款,然后輸入朋友的姓名、電話就能送上一份驚喜,還能附送短信或視頻。朋友將收到一個兌換碼,并可到任何一臺機器上兌換飲料。如果不想送人,送給自己吧,下次出門不帶零錢也能喝到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