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碭山縣是全國著名的梨鄉(xiāng),在全縣90萬畝耕地中,梨樹栽種面積就有70萬畝,每年修剪的果樹枝條達2.5億多公斤。現在農村已多年不用柴禾燒飯了,這些廢枝條就成了困擾當地人的一個環(huán)境問題。為此,當地政府成立了食用菌協會,經過學習和摸索,利用梨樹枝種植木耳,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據了解,修剪下來的梨樹枝條并不是直接用來種植木耳,而是在粉碎、裝袋、高溫消毒之后再用來種植。農戶將梨樹枝磨成粉裝袋,經過高溫殺菌,植入黑木耳食用菌之后,再放入培養(yǎng)室進行培育,經過40天的培育,再把這些即將長出黑木耳的梨樹枝粉放在露天的環(huán)境中淋雨、曝曬,黑木耳就漸漸長成了。而這些梨樹枝上“長”出的木耳肉質肥厚,口感好,干燥后在市場上每公斤賣價近40元。每畝產量500多公斤,去掉成本,每畝收入1.8萬元左右。如今,當地已種植木耳10萬畝左右,僅這一項帶來的收入就是1.8億元。
在碭山縣,利用梨樹枝來種植木耳,不僅做到了廢物利用,有利于環(huán)保,還給當地梨農增加了一份不錯的收入。
(CCTV-7《每日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