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以來,大山子村承包山地的農民都得到了相應的實惠,這讓幾名時任村干部的人心里很不平衡:“咱們忙上忙下,既沒得到退耕補貼,也沒有得到加班費,豈不是白忙活了一場?”之后,他們發現,退耕還林政策落實的關鍵步驟,一是村委會自查驗收退耕農戶的退耕面積并匯總上報鄉林果站;二是縣(區)、鄉兩級林業管理部門驗收合格后公示。而縣、鄉兩級主管部門人員少,不可能一村、一戶地監督核查。見有漏洞可鉆,村黨支部書記張某與村委主任譚某二人經過“研究”,決定與村會計劉某合伙造假虛報、多報退耕還林數量,騙取國家的錢財。盡管退耕還林的耕地是指坡度為6度以上的坡耕地和荒化比較明顯的耕地,且必須是農戶承包的耕地,每畝樹苗造林補助70元,但因上級核實檢查不過來,多是以村里上報的情況為準。于是,3名村干部于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利用其協助上級落實退耕還林行政管理工作的職務之便,暗箱操作,將根本不符合退耕還林條件的荒地等共計120余畝上報為退耕還林耕地。而且,為達到套取補償款的目的,他們3人又借用其幾名親屬、村民的身份證,冒名領取2.2萬余元,譚某與張某各分得9000元,會計劉某分得4000余元。
經群眾舉報,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盡管譚某、張某認為所分得的公款中,有部分用于村民護山林及幾次補種樹苗花銷,劉某認為自己僅分得4000余元,根本不夠貪污罪的立案標準,但經人民法院審理,最終以(共同)貪污罪,對譚某、張某、劉某3名村干部分別判處了有期徒刑。
檢察官點評
⒈村委會等農村基層組織人員并非屬于法定的國家工作人員,為何構成貪污犯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3條第2款的解釋規定:村委會等農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行政管理工作,屬于刑法第93條第2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構成犯罪的,適用貪污罪。本案中的3名村干部正是利用協助人民政府從事退耕還林這一行政管理工作的便利,采取作假虛報、多報退耕還林數量,騙取國家公共錢財,因此構成貪污犯罪。
⒉法律規定的貪污犯罪立案標準起線為5000元,而村會計劉某僅分得贓款4000余元,為何也構成貪污犯罪?我國法律對共同貪污犯罪中個人貪污數額采取的認定原則是,應理解為個人參與或組織、指揮共同貪污的數額,不能只按照個人分贓數額來認定。劉某雖然個人只分得贓款4000余元,但他參與了全部貪污犯罪過程,其參與貪污犯罪數額應為2.2萬余元,那么就應對共同貪污犯罪的總額承擔法律責任。當然,其所分得贓款多少也不能一概不予以考慮,而是在具體量刑時予以適當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