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陳村共有335戶村民,常住人口917人,外來人口500余人,黨員40名,村民代表35人。201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2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5萬元。2011年,我們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七一”那天,我們組織全村黨員干部集中收看了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認真聆聽了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大家對村黨組織建設特別是基層民主建設,方向更明了,信心更足了,意志更堅定了。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斷推進黨的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對此,我們深有體會。后陳村位于武義縣城郊結合部。2000年以來,隨著縣工業園區的開發,全村有1200多畝土地被征用,征用款達1900多萬元。由于當時我村村務不透明,財務不公開,決策不民主,一度造成村內矛盾重重,干群關系緊張,村民上訪不斷,甚至發生沖突。
被征用土地的巨額補償款撥到村里,村民怕被村干部吃光用光,變成了誰都想分、又誰都怕碰的“燙手山芋”。2004年,新一屆黨支部班子上任,經過反復醞釀討論,6月份召集黨員、村民代表選舉產生了全國首個村監委會,制定了《后陳村村務管理制度》和《后陳村村務監督制度》,實現了從人治到制度管理的轉變。
經過幾年的探索運行,村監委會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一是干群關系明顯好轉。以前,村干部做事,村民總懷疑撈好處;不做事,村民又抱怨無能。有了村監委會這座橋梁,所有村務公開透明,村民的疑慮也隨之煙消云散,村干部的公信度提高了,工作干勁更足了。在今年村級組織換屆中,我村兩委干部和村監委會成員全體高票連任。二是廣大村民真正得益。村監委會的成立,激活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帶來的不僅是公正透明,還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村級財務管理有序化,有效地促進了村集體資產的增收節支。2004年,我村集體年收入只有十幾萬元,現在,每年僅各項租金收入就可達270余萬元,村民年終分紅從過去一分沒有到現在的1200元,60歲以上的老人每年還能獲得500元的養老金,今年還準備增加。6年來,我們村的所有財務支出總額有2405萬元,而其中招待費一項只有3.9萬元,僅占所有支出的1.6‰。三是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建立村監委會以來,村務行為不斷規范。正是這種規范和監督,使村干部行使權力更加透明,緩和和化解了發展中的許多社會矛盾。6年來,我村一直保持“零上訪”記錄,40余名村黨員干部實現“零違紀”。
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我們后陳村的干部群眾嘗到了甜頭。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再實踐,再探索,再創新,在深化村黨組織建設特別是基層民主建設中推進本村各項工作健康發展。一是定規則求科學決策。明確村級重大事務嚴格執行“六步工作決策法”,即廣泛征求議案、統一受理議案、聯席會議商議、征求黨員意見、代表會議決議、決議結果公告。每項重大決策出臺之前,最大限度地聽取民意,尊重民意。二是定流程求管理規范。對村級重大管理事務如平安綜治管理、計劃生育管理、工程招標管理、資產資源管理、集體資金管理、村民建房管理等各項工作,制定工作流程圖,按流程優化和完善,做到有跡可循、有章可依,真正堵塞管理漏洞。三是定辦法求有效監督。制定村務公開表冊,明確公開內容、責任主體和公示時限,避免監督松懈乏力。四是定內容求公開透明。村務監督重點突出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村級重大事務決策的監督、村務公開的監督、村級集體三資管理的監督、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督、村干部勤政廉政的監督。通過“四定”把村級事務的決策、管理、公開、監督有機統一起來,使村務監督工作流程化、透明化,防止暗箱操作,防范村干部的廉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