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大學生村官到了農村后,與農村社會就像油和水的關系一樣,總是浮在水面上,融入不到農村這片天地中,致使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如何讓大學生村官盡快了解農村,融入農村,與群眾打成一片,是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為何沉不下去
大學生村官:“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大學生村官只是把農村作為以后發展的一個跳板,并沒有真正想在農村干一番事業。在工作待遇有保障的前提下,在就業、考研日益嚴峻的今天,他們把當村官作為了跳板,準備到農村干上兩三年,然后轉身“跳農門”。所以有的大學生村官整天把心思用在自身的學習、考試上,只要有機會就去考,有門路就去找,沒有機會和門路就抓緊時間學習以備考試之需。大多數人沒有從象牙塔里走出來,沒有把心思放到村里的工作上。
村干部:“秀才難為村務事”。有的村干部總認為大學生村官屬書生,沒有農村工作經驗,吃不了農村的苦,干不了農村的事;再者認為大學生村官是“飛鴿派”,在村里呆不長、干不長,所以一般不安排具體的工作。如果安排工作的話,也只是安排一些辦公室的事,打打雜。大學生村官的生活由原來教室到寢室的兩點一線切換成現在的辦公室到住所新的兩點一線,缺乏與群眾的聯系。因為沒有給大學生村官壓擔子,所以大學生村官很難迅速熟悉村情并盡快成長起來。
村民:“本村人選本村官”。就一般而言,在選舉時,村民還是習慣本村的人選本村的官。大學生村官屬外來人、學生娃,一般難以進入選舉的視野。甚至有些村干部生怕大學生村官參與選舉,搶了自己的選票,擠占了自己的位子。從鄉鎮黨委來說,在思想上也難免保守,總害怕大學生村官擔任了村干部后難以勝任,不僅幫不了忙,反而添亂,影響村里的工作和穩定。
基層單位:“有人不用白不用”。由于基層單位(縣、鄉鎮)普遍缺乏年輕干部,一些大學生村官被借用、截留的現象時有發生,時常脫離了村級工作崗位。作為借用的基層單位,有這樣廉價的勞動力,既解決了單位人員緊張的問題,也覺得這些年輕人好用,可以讓他們發揮作用。這些大學生村官在借用的單位工作,條件要比村里要好,甚至可以得到少量的補貼,何樂而不為?何況村里也不是自己久留之地!
如何沉下去
要解決大學生村官必須駐村的問題。針對大學生村官不駐村的現象,必須從三個方面來解決:一是要解決大學生村官的食宿問題,為大學生村官創造條件,讓他們能夠住下來。二是必須嚴格管理大學生村官,加強對其駐村工作的考核力度。一般情況下,大學生村官月駐村不得少于20天。三是必須出臺硬性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借用大學生村官。并經常開展此項工作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并追究相關人的責任。
要解決大學生村官有權管村的問題。如果總是讓大學生村官在辦公室里“燒燒開水掃掃地,寫寫報告填填表”,不利于他們成長進步。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必須解放思想,大膽使用,為他們施展才華、快速成長提供舞臺。要樹立“早壓擔子早成才,晚壓擔子晚成才,不壓擔子難成才”的培養理念。根據大學生村官的特長,給他們相應的職務,分管一方面的工作,承擔一方面的任務。對特別優秀的大學生村官,可以直接推到村黨組織書記位置上去,讓他們到實踐中去磨練。
要解決大學生村官如何離村的問題。大學生村官特別關注他們今后的出路。盡管中央為他們指出了“繼續當村官、考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等未來的5條出路,但絕大多數選擇了考公務員這一條路。按說這也不是壞事。就目前鄉鎮來說,在農村配套改革以后,公務員年齡老化,職位空缺十分普遍,存在著鄉鎮公務員后繼乏人的現象。上面下不來、鄉鎮留不住,年輕公務員可謂鳳毛鱗角,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這些大學生村官都是通過縣級以上的組織人事部門嚴格考試和考核后招錄的,考試方法和程序與公務員考試差不多,應該說,他們都有一定的素質。如果在農村工作幾年后,還是采取公務員招考方式再進行招考,一方面顯得沒必要,另一方面導致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期間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備考上,影響農村工作。是否可以把大學生村官作為鄉鎮公務員補充的主要來源,在服務期滿后直接轉錄為鄉鎮公務員。這樣應該能夠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