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員,我具體參與了今年市里組織的村兩委換屆選舉指導工作。一個多月下來,對村兩委換屆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感受之一:報酬落實“激起千層浪”
以往村兩委換屆時常聽鎮干部們抱怨村干部工作壓力大、報酬低,一些村根本沒人愿意擔任村干部,人難選、選人難問題比較突出。這次換屆和往屆相比,參與者多,競爭異常激烈。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近年來上級落實了村黨組織書記補貼報酬,吸引了一些優秀農村人才參加競選,有的村初步候選人數量是上屆的3倍還要多。一名在外打工多年的高中畢業生很直率地說:“與其撇家舍業去外地打工掙錢,還不如回家當個村干部領著老百姓一起創業。”
據統計,在已完成村兩委換屆的村中,村干部身份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私營企業主、工商業主或在外務工人員的比例占42%。同時,激烈的競爭在客觀上促使選舉程序更加嚴格、公開、透明。一位在鄉鎮工作多年的包片干部說:“之前我們預想到隨著村黨組織書記待遇報酬落實,換屆時競爭會更加激烈,制定了多套應急預案,但參與競爭的村民你盯著我、我盯著你,誰也不敢亂來,應急預案一套也沒用上。”
感受之二:“會干事”比“會拉票”更給力
從全市情況看,盡管個別人在換屆選舉中有請客送禮、托人說情的行為,但真正當選的還是那些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
以安丘市新安街道辦事處為例,該街道辦事處共有156個建制村,在完成兩委換屆的96個村中,村干部的連選連任率達到80%,其中連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82人。該街道付家廟子村劉勇已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2年,這次當選后坦然地說:“我們村地處城區,集體積累在百萬元以上,有些人為了當黨支部書記拉選票,但我從不搞這一套。現在的群眾都很明白,誰能領著他們干事他們就選誰。只要黨員群眾看好你,比什么都管用。”全國勞動模范、山東義海集團董事長李學海高票當選輝渠鎮謀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后,規劃了投資5000萬元的舊村改造項目,目前到賬資金1700萬元。對此,該村群眾毫不諱言:“我們不會放著這樣的能人不選,去選那些會拉選票、好耍嘴皮的人。”
感受之三:大學生村官參選熱情高,當選幾率低
2010年以來,圍繞提高大學生村官參選成功率,各地采取了選樹典型、幫扶創業、走訪座談等一系列扶選措施,有效提升了大學生村官的自身能力和群眾威信。在這次村兩委換屆中,大學生村官參選的積極性比較高。據統計,89%的大學生村官提出了參選申請;但當選率比較低,僅有16人被推選或提名為候選人,1人當選為黨支部委員。
通過調查,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因素影響大學生村官的當選率。一方面,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時間較短、自身作用發揮有限,群眾對他們還不是非常認可。景芝鎮西古河村一名群眾說:“不是我們不愿意選大學生村官,像我們這些歷史遺留問題比較多的村,干了多年的村干部都干不好,他們那些20出頭的毛頭小子能干好嗎?”也有一些群眾因擔心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待不住而沒有投他們的票,吾山鎮泥溝村一名村民坦露心聲:“我村大學生村官陳海娜很能干,很有本事,2010年就當了鎮婦聯副主席,大伙兒也覺著她很好,但都怕她選上村干部干不長,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考走了……”另一方面,受農村傳統觀念和宗族派性影響,大學生村官要得到村民們的認可,成功當選,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有的大學生村官反映:“家族觀念和排外思想在農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換屆時表現得特別明顯,像我們這樣的‘外來人’,想當選很難。”
感受之四:組工干部更需要到實踐中歷練
把握政策、指導換屆是組工干部的重要職責,我原以為只要把上級政策吃透,就能夠勝任指導員這一職務,但金冢子鎮西金堆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的一件小事,卻出乎我的意料。
該村共有黨員20名,選舉時到會17名。按照程序剛要開會,一名黨員站起來說:“這次會議不能召開,因為到會的人數不夠。”我納悶了:“應到會人數20人,今天到會17人,超過法定人數,符合程序呀。”那名黨員解釋說:“今天到會的17人中有1人正處于留黨查看階段,無選舉權,實際算數的應為16人,沒有超過法定的4/5。”我吃了一驚。這時,另一名黨員站起來辯駁:“這要看留黨查看人員能不能算應到會人數,如果不算,應到會人數就是19人,16人已經超過了4/5,符合程序,可以開會。”大家在爭辯中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有點慌了:這名留黨查看人員算不算到會人數呢?我翻看相關文件“黨員應到會人數的計算”部分,竟然沒有對這一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這時,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尷尬。幸虧一名老黨員提議“對這一問題進行與會黨員集體表決”,才使選舉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