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全國優秀村官暨新農村建設新聞人物頒獎大會的聯歡晚會上,山西省武鄉縣李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王祝紅告訴《村委主任》記者:“劉謙表演的那些節目,我差不多都能演。”他說的是2010年劉謙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宮表演魔術的事。在那場表演的一次觀眾互動中,王祝紅主動登臺,近距離觀察了劉謙的“魔法”。
與劉謙面對面表演過,還敢叫板紅遍中國的知名魔術師,難道這王祝紅真有兩下子?
“不務正業”,“村官魔術師”很癡狂
只聽一聲吆喝,瞬間將手中硬幣扔進了倒扣的玻璃杯中,在頒獎大會的午餐間隙,王祝紅小試牛刀。記者很詫異,他卻輕松地說:“這只是小菜一碟。”晚會上,他即興表演了幾個節目,前來參會的村官和企業家大飽眼福,滿堂喝彩。
農民依靠種蔬菜、搞養殖、自主創業出名的并不鮮見,但表演魔術的還真不多。王祝紅是農民,還是山西省武鄉縣李峪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打小喜愛魔術的他,沒條件向大師學習,也沒受過專門培訓,只是在電視上、街頭觀察別人的表演,然后自己琢磨,魔術技術卻日漸長進。
當時,并不出名的王祝紅還不能靠魔術養家糊口。村里那幾畝地沒有丟,他還在當地開了一家加油站,恰好趕上了汽車行業大發展的機遇,經濟狀況大有好轉。正因致富有方,又有著極好的口碑,2008年他當選為李峪村村委主任,2009年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當了村里的領頭人,妻子以為王祝紅再也不會“不務正業”搞魔術了,村民們也期待著他的“治村方略”。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反其道而行之,自掏腰包十五六萬元為村里購置了一批魔術器材。之后,他帶領村兩委班子,利用自己的魔術特長,響亮地提出創建“魔術村”的思路,逐步打造了一批精品魔術節目。
男女老少齊上陣,一臺晚會不重樣
王祝紅說:“村里人有個風氣,就是愛好紅火熱鬧。用個時髦詞來形容,就是有‘娛樂精神’。”
本就喜歡紅火熱鬧的李峪村村民受王祝紅演魔術的影響,個個都想變魔術。于是,王祝紅培養了幾十個村民成為魔術隊骨干。全村200多戶860多口人中,有100多人參與魔術表演。在他的組織下,村里的魔術表演隊可以表演《人分三體》《火箭穿人》《美女拼圖》《五花大綁》《玉兔開泰》等200多個魔術節目。
李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魔術村”,不時有山西省內其他市縣及河南、陜西、河北等地的魔術愛好者打來電話,與王祝紅切磋魔術技術,商談合作事宜。武鄉縣委書記周濤說:“李峪村是個‘魔術村’,這種以魔術表演為中心的文化模式,能夠形成一種產業,造福村民。”
除了魔術,李峪村60%的村民還參與小品、歌舞等文藝活動。每年冬天,王祝紅都要組織村民開展兩個多月的節目演練,大伙兒不畏北方冬天的寒冷,踴躍參與。2011年正月十五,武鄉縣三級干部會暨勞模表彰會在李峪村舉辦,李峪村村民以精彩的演出,為與會者獻上了一場文化大餐。2011年春,李峪村村民赴長治市演出“抗戰柱石,建國先鋒”大型抗戰民歌暨魔術專場晚會。2011年6月3日,應沁縣沁州黃米廠邀請,李峪村的節目《武鄉開花》在沁縣演出,受到當地群眾熱烈歡迎,沁縣四大班子領導給予一致好評。在武鄉縣紀念建黨90周年的晚會上,由60名李峪村村民參演的《抗戰民歌聯唱》技驚四座,贏得現場觀眾齊聲喝彩。
“村民個個有絕技,小到十二三歲的學生,大到70多歲的老人,都能登臺獻藝。一臺晚會下來,節目絕對不重樣。”王祝紅告訴《村委主任》記者。
“說普通話比演魔術難”
作為表演者之一,王祝紅應邀參加了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宣傳教育委員會、《村委主任》雜志社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全國優秀村官暨新農村建設新聞人物頒獎大會的聯歡晚會。只見手中憑空多了一只鴿子,一張百元鈔票在手中瞬間變成了兩張十元的……他幽默的表情、麻利的手勢、生動的肢體語言,給與會的領導、專家、村官、企業家及媒體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受晚會主持人采訪時,王祝紅說了一句話:“說普通話比演魔術難。”通過了解,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隱含了王祝紅近年來一直考慮的大問題:如何讓李峪村的魔術文化贏得大名聲,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確實,許多人不能完全聽得懂濃重的武鄉口音,李峪村的魔術要想走得更遠,節目包裝策劃還需努力。
近幾年,以魔術為核心的文化活動讓李峪村村民不再圍坐在麻將桌旁,村里打架滋事的人沒有了,大伙兒搞文化活動的心氣高了,縣里給了村里資金支持。王祝紅考慮得更遠,他計劃組建一個文化演藝公司,擴大李峪魔術的影響,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
如此一來,王祝紅和李峪村需要解決3個問題:一是資金的問題,購置先進的魔術設備裝置及市場運作所需的費用;二是李峪魔術目前雖小有名氣,但還需在推廣方式和渠道上多想辦法,目前村里已建了“李峪之窗”網站(www.dakai8.com);三是如何通過魔術文化為村民帶來好處,為村集體帶來收入。這3個問題解決了,李峪村的魔術文化將大有起色。
示范村里“文化”多,發展前景不一般
李峪村位于武鄉縣東部山區,200多戶860多口人,1600多畝耕地,沒有其他資源。村民以種植玉米、小米等維持生計,部分村民搞糧食運輸,村里建有糧食集散基地。
雖說有些產業,但老百姓增收還是非常緩慢。王祝紅上任后,為村里確立了“文化興村”的戰略,幾年下來,效果不錯。如今,李峪村成了武鄉縣的文化示范村。村里文化元素不少,除去魔術文化,“地雷大王”王來法亦美名遠揚。
1938年,日本鬼子占領武鄉縣。李峪村處于日軍的必經之地,時任村武委會主任的王來法組織李峪村村民大擺地雷陣,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之后,王來法被授予“地雷大王”的稱號,并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自接見。
根據王來法的革命事跡,王祝紅組織村里的干部群眾,投資10萬元在南沁線李峪段彩繪了200余平方米的故事壁畫;投資9萬余元新建了烈士紀念亭;組建了紅色文藝演出隊,精心編排各類精品紅色主題節目。
目前,王祝紅正積極組織修繕王來法紀念館,使其和彩繪壁畫形成紅色旅游體系,再與魔術文化產業、農貿物流產業形成“三駕馬車”,拉動李峪村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