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黨委換屆中,陜西省鳳縣把黃牛鋪、鳳州兩個鄉鎮黨委領導班子公推直選試點工作作為重大任務,積極探索“四薦兩推三差額”新模式,實現了“五個轉變、三個滿意”。
“四薦”海推。采取個人自薦、組織推薦、黨員聯薦、群眾舉薦等“四薦”方式,產生候選人推薦人選。個人自薦報名,由本人填寫自薦報名表,直接到縣鄉鎮黨委換屆公推直選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名。組織推薦報名,由鄉鎮、部門、單位黨組織集體研究,填寫組織推薦表統一報名。黨員聯薦報名,由10名以上正式黨員聯合推薦,并填寫黨員聯合推薦報名表,簽署每個黨員姓名。群眾舉薦報名,20名以上正式干部職工或群眾共同舉薦,并填寫群眾舉薦報名表,簽署每個舉薦人姓名。在“四薦”中,全方位發動,打破地域、身份界限,動員鄉鎮現任黨委班子成員主動報名,鼓勵縣鄉機關、直屬事業單位科級后備干部和現任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踴躍報名,擴大了選人范圍。先后有78人報名競爭兩個試點鎮的18個職位,經過嚴把資格審查關,72人符合報名條件,其中個人自薦36名、組織推薦32名、黨員推薦和群眾舉薦各2名,平均每個職位公選比例為4∶1,最高的達到8∶1。
兩輪選推。堅持把黨管干部與群眾公認原則有機結合,采取兩輪選推方式產生候選人初步人選和預備人選。公開推薦即在組織推薦人選座談交流、實地調研、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召開公開推薦大會,把鄉鎮機關干部職工、駐鎮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村組干部、駐鎮“兩代表一委員”和本鎮上屆黨員代表、縣委委員和候補委員納入參會范圍,由候選人推薦人選集體上臺亮相、發表競職演講,分3輪差額推薦黨委書記、副書記、委員候選人初步人選各3名、4名、9名,實現了“讓知情人投知情票”。公開推薦大會之后,嚴把考察關,取消競選資格1名。票決推薦即召開縣委全委會,邀請150名各界代表全程參與監督,按鄉鎮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現場唱票計票、公布結果,差額票決兩個黨委班子26名候選人預備人選。縣委全委會差額票決后,嚴把公示關,實現了“上者服眾、下者服氣”。
差額直選。在兩個鄉鎮黨員代表大會上,對候選人預備人選,實行3輪差額直接選舉,產生黨委書記、副書記、委員。對落選的黨委書記、副書記候選人,本著自愿原則參加下一職位的競選,進一步擴大了差額比例。在直選中,擴大黨員選舉權,將黨委書記、副書記由新一屆委員會選舉變為黨員代表大會差額直接選舉。直選時,候選人分3輪依次上臺競職陳述,回答黨員代表提問,由黨員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獨立自主地差額直接選舉產生黨委書記、副書記、委員,實現了多中選好、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在直選后,由新當選的黨委書記、副書記和委員公開承諾,形成了能者上位、平者出局的競爭機制。
這次在試點鄉鎮進行黨委換屆公推直選是一次全新的實踐,填補了鳳縣歷史上公推直選鄉鎮黨委領導班子的空白,率先形成了鄉鎮黨委換屆公推直選領導班子試行辦法,實現了“五個轉變、三個滿意”。“五個轉變”即通過“四薦兩推”提名,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實現了由少數人選人向多數人選人的轉變;“三輪差額”直選,改革干部選任方式,實現了由等額間接選舉向差額直接選舉的轉變;采取組織介紹、自我展示、雙向互動的“三位一體”推介,改進候選人介紹方式,實現了由平面介紹向立體展示的轉變;多輪競爭遴選,引入競爭機制,實現了由被動應付向主動參與、對上負責向對上下負責的轉變;任職辭職承諾,強化群眾監督,實現了由寬進難出向嚴進易出的轉變。“三個滿意”即對公推直選過程與選舉結果組織滿意、代表滿意、群眾滿意。通過公推直選,兩個鎮黨政班子中新提拔領導9名,2名村黨支部書記當選為黨委委員。黨政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6.8歲,較換屆前下降2.3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6名,較之前提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