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會計制度是我國林業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制定和完善對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為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構建提供了理論依據。本文通過對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得出了我國林業會計制度中存在的突出的問題,最后就構建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依據和構建的主要內容進行介紹,希望能夠對建立中國特色的林業會計制度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林業會計制度 構建 新《企業會計準則》
一、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現狀
鑒于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我國在會計體制上的理論體系更加順應市場和國際需求,也更加先進和完善。但是與理論相對應的體制卻仍未改變。我國現行的林業會計制度仍然以上世紀90年代所頒布的一系列制度法規為主。這一系列的會計規章條文造成了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復雜性和多重性,同時也造成了我國迄今為止仍缺乏一個統一完整的林業會計制度,因此構建我國林業會計制度迫在眉睫。
二、我國林業會計制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我國林業會計體制的核算內容不完整,核算范圍窄
雖然林業單位存在四種會計制度,但是卻缺乏統一完整的核算辦法。像個體林場、集體林場等這些經營單位并沒有相應的會計核算制度,使得這些部門單位的林業會計工作相當復雜和無序。不僅如此,由于四種會計核算制度適用的經濟業務不同,并且分別使用不同的賬戶,所得的費用分別歸屬不同的部門進行支配,會計報表等也是分開編制,這使得林業的經營方不得不對基本的業務、公益林等項目以及天保經費等進行獨立的核算,這就造成了一個會計主體卻采用多種會計核算辦法的現象。
2.現行的林業會計所核算的對象不齊全,因而無法滿足林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現行的林業會計在進行林業價值評價時,僅僅依據其在市場上所能交換的貨幣來衡量,并未考慮林業生產等的活動能夠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林業的生產成本也只考慮了經濟因素,并未涵蓋其對于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消耗和破壞,這就導致了個別林業單位的收益、成本同整個社會的效益與成本的不一致,進而引起各個林業經營方在地域不同的情況下所能分配到的資源不相等。
3.林業經營方不重視資本保全工作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對林業資產進行估價時,不考慮時間等因素,僅對歷史成本進行計價,將林業資產的總成本分為兩個部分:管理成本和造撫成本。等到采伐時僅將這兩部分成本計入林木的總生產成本中去。但是計價和采伐之間足有數十年甚至更久,在這期間貨幣價值的變化并沒有考慮進去,這就造成了林業的經營方不能將林業資產完整的保全下來。二是育林基金在提取使用的循環中也沒有體現出資本保全的原則。因對時間價值考慮的缺失,在育林基金的來源中的一部分不得不由林業經營方從銷售收入中拿出進行填補,因而勢必造成林業經營方不能做到簡單再生產,因此也就不能夠達到資本保全的目的。
三、構建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依據和主要內容
1.構建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依據
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使林業相關人員對林業經濟相關事務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認識,為林業經濟方面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動力。而且,由于新準則適應于整個潮流的趨勢,因而其先進性必然能夠帶動我國的林業會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此外,由于我國現行的林業會計制度建立在各種林業資源的損益的基礎上,這需要新《企業會計準則》在資產、收入、利潤、權益、負債等的確認計量方式和理念將傳統的觀念和方法進行撥亂反正,因此,構建我國的林業會計制度勢必要以新準則作為理論依據。
2.林業會計制度構建的主要內容
作為林業會計制度構建的主要依據,新準則的內容必定是構建我國林業會計制度的主要內容的依據。所以,我們先就新準則的內容說起。新準則的基本內容規范了林業部門的各種工作要求,如財務報告的目的、會計要素的確認和涵義、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會計基本假設、會計計量的原則、財務報告等等,可以作為林業準則制定內容的核心。
(1)林業主要資產的計量方法和理論的制定
在新準則的資產負債觀的帶動下,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方式對林業資產進行計量。由于林木資產的生產周期很長,因而不能僅僅考慮其歷史成本,公允價值計量法將傳統的計量方法摒棄,其將社會、自然、生態等效益方面的信息都考慮進去,從而使林業資產的計價更加準確,為林業資產的社會、生態以及經濟等價值的科學核算都提供了可能。同時,公允價值計量法可以將苗木等產品進行科學計價,將時間因素和歷史因素都考慮進去,結果更加準確可靠。
(2)生物資產準則的制定
生物資產主要包括:生產性的生物資產、公益性的生物資產以及消耗性的生物資產。其中,公益性的生物資產的目的在于生態環境等的保護,如防護林、防沙林等等就屬于公益性的生物資產。生產性的生物資產是指可以作為固定資產來管理并能夠計提折舊并買賣的資產,如母樹林和采穗圃等都屬于生產性的生物資產。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可以在年末對其檢查,并對其可收回的價值進行計量并做好計提跌價的準備的資產,如苗木等,這類資產可以視為存貨。生物資產幾乎包括了整個林業的資產核算問題,因而在林業會計的科目設置以及會計確認和計量等方面都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施依據。
(3)科學計量林業成本的方法的制定
新準則所提出的收入確認原則為科學的計量林業資產及成本投入都提供了方法,因為收入確認原則要求林業部門將所有相關的成本都進行分析計量,因此有效的改進了傳統計量方法的缺陷,對那些無法準確可靠的進行計量的林業資源如林木產品、苗木等提供的計量的方法和依據。
(4)林業相關人員薪酬核算辦法的制定
林業相關人員是林業發展的推動者,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薪酬核算辦法也是構建林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新準則將林業職工薪酬的核算范圍等方面都擴大了,主要體現在:①人員的范圍擴大了,不僅僅將正式員工視為職工,也將那些雖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也在為林業單位提供服務的人員視為職工。②薪酬核算的項目增加了,不再僅僅是工資、津貼、補貼以及獎金等,還將福利費、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各類的社會保險和辭退福利費用等涵蓋進來。不僅如此,有些單位還將為領導或員工免費提供住房、車輛等納入職工報酬中,大大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也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四、結束語
以上是本文的主要內容。由于林業會計制度構建的重要性,當前林業部門的頭等大事即是以新《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充分考慮我國林業的實際情況和主要問題,重建一套統一的、完整的、科學合理的林業會計制度。制定過程中應當將生產性的事業單位的性質考慮進去,打破傳統的林業單位的所有制的界限以及經營的性質,將國家的資金支持視作環境和社會的效益收入,將我國的林業事業的發展作為首要的目標,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林業會計制度。
參考文獻:
[1] 陳娟.完善我國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思考[J].江西林業科技,2006,(03).
[2] 張積.林業分類經營與林業會計制度改革[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6,(08).
[3] 柏連玉.關于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的林業會計制度的探討[J].林業經濟,2001,(02).
[4] 孟全省.構建完整統一的林業會計制度[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2,(07).
[5] 齊守榮.淺議在新《企業會計準則》環境下林業會計制度的重建[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9,(10).
[6] 劉洪迅,呂孝俠.關于林業會計制度的構建問題[J].林業財務與會計,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