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1世紀的今天,教師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反思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我們的思考和實踐是——構建新課程背景下的“綠色課堂”,努力開辟一片純天然、無污染,讓師生都快樂幸福的土壤環境。本文將從構建“綠色課堂”的法理基礎為突破點,從法學原則和立法實施等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 綠色課堂 法律依據 完善 目標
一、“綠色課堂”的法律概念
從法理的角度上去分析,“綠色課堂”應該理解為教師試圖構建一種與“新課標”最為合拍的課堂,進而對傳統課堂教學汲取精華,去其糟粕;讓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以整體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投入到各種學校教育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去感悟、理解、期望、認同,去關注和感受關注,去啟迪和呼應啟迪,讓生命的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最終實現立法的目標,充分體現法律的真諦。
二、法律依據
現代教育法學理論認為,課堂教學功能的充分體現,關鍵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主體教師與學生,觀念的重新確立。
首先,在世界多國教育立法中,存在許多共識。根據法律規定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我們不難看出,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和每個學生而言,都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一段重要經歷,是其人生中充滿生命活力意義的重要構成部分。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其實質首先應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生動活躍的生活過程。
同樣,課堂教學對教師也有著生命價值的意義。每一位熱愛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生命的教師,會同那些充滿青春生命活力的青少年學生一起,共同把教學的課堂構建成為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課堂教學過程體現的不僅是傳統課堂教學所固有的社會價值,而且也充分顯現出它的主體價值和內在的生命價值。
三、完善構建“綠色課堂”的立法
1.法律規范必須確認教育教學的本質:從認知到建構。在構建“綠色課堂”中,我們認識到,教學應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師生重要的生命經歷,課堂是師生生命經歷的重要場所。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學科教學方面,不僅傳授知識與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綠色課堂中,教師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權利,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課堂充滿了生氣和活力。
2.規定教學的目標:從單一到多維綠色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多元的,主要有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是一個統一體。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所有目標中最為重要、最為核心的,在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綠色課堂教學,首先應該是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有生命意義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每一堂課都是教師也是學生乃至學生家長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堂教學特別關注過程性目標,突出經歷、體驗和探索。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使學生相信,他能學會什么,他能創造什么。
3.涵蓋教學的資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突破了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室里上課的傳統觀念,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寬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學生從課堂走向了社會,通過社會這本博大而深邃的書,讓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
4.轉變教學的方式:從傳授到互動在綠色課堂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最本質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實現由知識接授向互動生成式轉變,其起點是師生通過互動發現產生新知識,并構建和完善新知識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理念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
四、通過完善法制實現構建“綠色課堂”的目標
1.平等。短期內實現課堂里師生真正的平等是不現實的。只有當我們真正把自己當成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時,與學生一起學習、對話、交流,一起分享成功品味失敗時,師生間才會實現真正的平等。
我們說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策劃者。教師的學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生命的成長能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重大的。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相互碰撞與交流,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樹立服務的意識,促進和完善學生的生命。
2.誠實信用。課堂里,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我們學會了話語套路,也學會了話語霸權,習慣于用同一個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并進行相同的表達,于是課堂沒有了真誠、真實。很多人都喜歡把課堂說得很神秘,要制造課堂氛圍,要體現教學藝術。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記了真實。
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課堂教學要生活化,要適應學生階段性的發展,要尊重學生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學生真情流露。老師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真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向學生傳授真知是一個教師的神圣使命,也是尊重愛護學生的表現。
真實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石,只有這個基石牢固了,我們的課堂才有可能建設好。用真實的眼光看學生,學生是聰明活潑的;用真實的眼光看自己,自己是個性鮮明的;用真實的眼光看教學,教學是樸素平常的。
3.自愿。我們的教學應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作為生命體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人文關懷,成為人性養育的殿堂,并由此而煥發生命活力。以人為本,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真正的人文關懷,這是我們課堂教學的靈魂。
4.生成。教學不是完全根據教師的事先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進發,新的學習需求、方向不斷產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這就是生成的課堂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獲得了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也閃耀著創造的光輝,師生都能感覺到生命活力的涌動。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課堂教學是他們生命歷程的組成部分,理應充滿勃發的生命活力。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具有現代觀念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由教師、文本、學生建構起來的具有生命意識的,生命與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與運動的過程。用生命來解釋生命,用生命來碰撞生命,用生命來補養生命,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