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任何一個國家的會計,都處于一定的會計環境中,受到各種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客觀環境所處狀態不同,發展變化路途不同,使得會計呈現出明顯的社會性特征。所以,認識會計就要充分認識會計所處的客觀環境,把握客觀環境的時代性、交融性與動態性,將會計置于大環境中,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來認識會計、理解會計,創新會計,發展會計。在本文中,筆者結合現階段我國會計環境的變化,就財務會計理論的創新問題展開詳細論述。
[關鍵詞] 會計環境變革 理論創新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基本形成,作為完成與解除內外雙重受托責任、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提供與利用會計信息的會計,必然會在會計思想,會計規范,會計管理體制,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方面發生相應的變化和遇到新的矛盾、新的問題。這就迫使作為解釋現有會計實務和預測會計實務的會計理論必須先行探索與創新。
一 、現階段會計環境的變革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今會計的宏觀環境呈現出“知識經濟”、“全球經濟”和“信息經濟”等多元化的特征。總體來說,現階段會計環境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體多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及市場國際化,我國經濟結構將產生主體多元化,那就是不僅有國營經濟,還有中外合資經濟、個體私營經濟,以及外商投資經濟等,這樣一來,經濟結構主體多元化帶來的利益沖突將日益突出,競爭將日趨激烈。
二是計算機網絡化。迎合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浪潮,任何單位和部門都將全面啟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化、信息化高潮,將促使社會經濟的運行方式、結構和管理模式發生深刻變化。會計與企業以外其他單位進行“資金”和“信息”交流的方式發生變化,如電子商務、電子稅務、電子政務等。
三是會計對象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對會計提出了更為精準的目標,產生了全新的會計信息技術,所有這些,要求突破現有的會計原則、假設,創新會計計量、確認和會計報告模式,構建全新的會計信息機制,以便在經營管理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是由于國際市場的發展,引發企業生存、競爭的模式變化,促使企業不斷兼并擴張,刺激了價值鏈企業同盟及“虛擬企業”的出現。這些新的趨向,給企業組織和管理帶來了諸多新的情況,引發了一系列新的會計問題。
五是人力資本化。伴隨知識經濟、技術經濟、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 人在生產要素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不僅是生產者,而且是財富創造者,人力已成為寶貴財富。但人力必須是具有知識的人力,所以學習知識、更新知識、創新知識十分必要。
二 、現階段會計理論的創新研究
1.會計目標的創新
傳統會計是工業經濟的產物,知識經濟與工業經濟相比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傳統會計的目標為提供用于預測決策的信息,以支持管理活動。其特點是用交易發生時的原始成本計量資產的價值,用所耗用生產要素的原始成本與營業收入的配比來計量會計期間的收益。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既重視經濟目標,又重視社會目標,總之,知識經濟下,會計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是會計發展的主旋律,代表了會計發展的方向。因此,未來會計的目標將是向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同時兼顧受托責任信息。
2.會計假設的創新
會計假設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基礎,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但這些前提條件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會計假設必須作相應的變化。因此,對會計期間的改革,應變定期為隨期或實期,劃小會計期間,隨時動態地反映會計信息,掌握會計資料,更好地為經濟決策服務。持續經營假設,由于新技術革命帶來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企業隨時有破產、清算、兼并的可能。貨幣計量假設,單純用貨幣計量越來越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希望能提供更多的面向未來的有用的、非貨幣信息,如績效評價僅僅靠貨幣計量是不夠的,還需要非貨幣計量。
3.會計要素的創新
傳統會計確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勞動所有者權益、投資所有者權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六大要素。從傳統會計來說,這六大要素符合傳統會計核算的要求,適合工業經濟時代會計核算的需要。但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核算的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的人力資產、知識資產在企業資產中的比例不斷上升,財務資產的比例不斷下降,為構建以人力資本為中心的會計理論與方法創新體系,仍然使用六個要素,但內容是以人力資本為主,以反映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理論及方法的創新體系,將企業人力資本納入企業產權主體的范圍,以形成完整的財務會計核算體系。
4.會計報告的創新
首先,會計報告由事后報告改為實時報告,這樣有用的信息可以及時地進入網絡系統,企業的各部門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及時有效地選擇有用的信息,不必等到定期財務報告提供后再去獲取那些已經整合過的過去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傳送的速度。其次,現行的會計報告將重點放在存貨、設備等實物資產上,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財務報告存在的局限性日益凸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擁有知識就是擁有發展經濟的資本,傳統會計理論中的貨幣計量要素無法衡量企業的人力資源、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以及企業文化等不具有貨幣形態和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要素,從而不被重視。但事實上,這些才是真正決定企業發展前景的重要信息。這是因為實物資產已經不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象征,相對的,知識與人才才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基礎。因此,這就要求會計在理論上加強對現有報表之外的其他資本信息的關注,逐步規范不同企業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加大對企業非貨幣性資本信息的披露,以滿足企業決策者的信息需求。
三 、結語
會計環境是會計理論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具有很大影響。會計理論研究創新最主要的社會意義就在于能滿足社會上不同層次會計理論消費者在市場經濟、經濟全球化等社會環境下的新需求。
參考文獻:
[1]譚文浩.基于電子商務的會計理論創新[J]. 財會通訊,2011,(21).
[2]耿金嶺.簡論會計理論創新[J].財貿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