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論文通過調研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態度的影響因素,進而建立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行為發展模式,并基于該模式提出一些建議,試圖助于學校進行有效的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創業態度,提升學生的創業勝任力。
[關鍵詞] 創業態度 影響因素 創業教育 創業行為
高職院校其教育目標為培養高級技術人才,學生是具有專業技術或管理能力者,是未來的深具潛力的可能創業者。目前高職在校學生創業率也較高,然而各高職院校也存在一些“非建設性現象”,如創業教育與常規高職教育出現“排異”病癥、創業項目可替代性強(呈現以電子商務為主)、創業學生參差不齊、可持續性較弱,創業學生素質結構“短板”顯著、創業團隊建設缺乏等。行為產生的原因與態度有相當大的關聯,若能對影響學生創業行為的創業態度影響因素與發展歷程能夠進一步了解,將有助于學校進行有效的創業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創業態度,提升學生的創業勝任力。
一、創業態度的基本概念
一般認為態度包含認知、情感與行動三部分。因此文章將創業態度定義為個體對于創業的看法、喜好程度與未來從事創業行為的傾向。依據行為理論,行為產生的原因與態度有相當大的關聯,因此創業態度是創業行為是否發生的重要指標,并可以預測創業行為的產生。個體的創業態度可以說是,個體基于長期對創業的認知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而產生的;其創業態度程度也可能隨著個人與環境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通過創業態度的影響因素,可以幫助掌握態度形成、改變的可能性,能夠確認在創業態度形成或改變的過程中的各種可能影響因素。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行為發展模式構建
創業行為的產生,其發展的歷程中,從最初的創業動機的引發到創業的未來行為,其影響因素都包含有個人因素與環境兩大因素:個人方面包含個人的特征、背景環境、認知及價值觀等;環境層面包含社會、經濟、政策等整體環境等;因素之間還有可能相互影響的關系存在。因此,探討創業態度的形成歷程中,除了探討個人與環境兩大因素外,還需要分析兩者與態度之間的彼此關系,方能完整的構建創業態度的發展模式。通過課題的調研,建立基于創業態度影響因素的創業行為發展模式,如圖。
1.個人背景:具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對于職業比起毫無經驗的人應該有多一點的認識,可以影響其對工作的認知與價值觀,進而影響其創業的態度。繼承家業是中國人既有的傳統,國外文獻中也指出,家庭的環境背景對于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創業精神、創業機會的認定及創業決定具有顯著影響。
2.人格特質:人格特質的差異將會影響個體對創業向關外的環境的認知,會影響個人對于創業的看法與選擇。有關創業家特質的研究上也顯示創業者具備某些人格特質,都具有較強的人際關系、內在控制能力、成就需求、創意思考能力、明確的目標導向。在調查中發現高職學生的人際關系比較強,但內在控制、成就需求、創意思考能力偏弱。
3.環境認知。依據社會學習理論,個體態度的形成會因觀察或模仿而形成,所以對環境的看法或認同影響其態度的形成。其中,教育環境對創業態度的影響尤為明顯。
基于上述歸納的影響創業態度因素與關系,建立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行為發展模式,通過人格特質的塑造與環境的改變等,對個人的創業傾向、態度予以增強以利其未來職業生涯中創業行為的發展。
三、基于創業態度影響因素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行為
依據研究結論,進而提出有關建議,以作為未來發展學生創業態度和創業行為的參考。
1.發展體驗式教育培育學生創業的人格特質。在調查中,發現高職學生的人格特質中,創業思考及成就需求特質較低,而過去的工作經驗對于人格特質有顯著的影響。因此高職教育除了重視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更應培養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業人格特質的方法有:(1)通過產學合作方式,讓學生有參與實際工作的機會,如到企業參觀、實習等,進一步了解與適應實際的工作環境。(2)提供就業課程教育,讓學生參與就業學習,使學生了解職場環境,并培養就業能力。(3)透過體驗式學習活動,讓學生進行團體的活動與任務執行,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增強團隊適應力與領導能力。(4)提供有關生涯規劃發展指導,協助其制定未來目標與發展規劃。借助上述四點,培養學生對于自我成就、創新與目標的重視與追求,使其具備未來創業的重要特質。
2.將創業議題融入課程中,并提供創業輔導,提升學生的創業態度。一者將創業融入課程中,包括:財務相關課程(創業資金的籌集、運用與規劃等,預算規劃、成本分析及損益預測等),管理課程(產業分析、創業計劃書的撰寫、營運策劃、任務分析及企業策略應用等);營銷課程(產品推廣、營銷策略、市場分析等)。二者引進社會資源,提供創業輔導,包括:(1)利用產學合作機會給予學生相關的經驗,借以了解實際的工作運行。(2)通過學校提供相關創業輔導資源,如提供參與或成立創業指導中心,以協助有心創業學生完成創業規劃、資金的尋找、政府相關的協助資源。(3)邀請相關社會團體,主要有企業家組成之相關團體,對其提供創業經驗、實務指導及提供資源等。(4)結合政府資源或其他單位配合,支援學校的創業活動。
3.提供創業相關活動及資源,提高學生對創業環境的認同。由于學生對創業環境的認知,主要來自于教育與家庭環境,對經濟環境與社會環境認知較低,而人格特質對于創業環境亦具有顯著影響。因為家庭環境不易改變,因此可以通過教育系統提供創業活動與資源,協助學生對創業環境的認同。(1)邀請成功的創業家蒞臨演講,以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2)舉辦各種創業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其企業家提供創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目前社會中各項創業政策,以增進學生創業能力養成。(3)提供校友成功經驗,并提供學生創業咨詢,建立學生創業信心。
4.通過學校提供學生創業模擬機會,提升學生創業動機。學生的工作經驗對創業態度有顯著影響。學??梢蕴峁W生相關工作機會與創業的模擬活動,培養學生的人際管理能力、成就需求與創意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業動機,增進學生的創業態度。(1)結合學校的課程實訓,成立工作室,由學生擔任經營管理工作,學生可以增加工作經驗并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2)結合相關課程舉辦創業模擬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培養創業經驗并激發興趣。(3)舉辦各主題的創業沙龍活動,通過聯誼交流創業相關經驗。
5.提供連續及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與資源,奠定創業的基礎。學生的創業態度受教育環境的影響較大,說明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態度,希望其具備創業能力與實際創業行為,需要整體教育的配合。可效仿法英美等國家,將創業相關課程融入更早的教育環境中,發展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課程,在教育初期培育期創造力與人格特質,漸進的養成創業精神;在進入社會時給予必要的創業所需的社會資源與協助,進而提供回流教育與進修教育的機會,進一步協助創業成功。通過連續及系統化的課程與資源提供,才能提供完整的創業教育,以創造更多的創業家,充分發揮創業教育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王沛,楊景峰.大學生創業者勝任特征模型構建及其啟示[J].集美大學學報,2010(3):50-55
[2]Cartner.W.B.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1985
[3]胡文靜.創業勝任力特征的研究進展及其趨勢[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19):59-62
(作者簡介:李虹(1982— ),女,浙江樂清,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企業管理碩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民營企業發展 潘建林(1982— ),男,浙江武義,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學碩士,企業管理咨詢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