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蘇州科技學院校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成果
[摘要]普遍開設于高校英語專業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以其固有的特點成為培養學生多項能力的平臺。本文通過需求分析,列出英語專業學生急需提高的能力。并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綜合討論如何通過該課程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急需能力。
[關鍵詞]英語專業 國際貿易實務 需求分析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在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僅涵蓋了傳統的語言技能課程(如:綜合英語、聽力、寫作、閱讀等)、語言理論課程(如:語言學概論、英美文學、跨文化交際等),也包含了相關方向課程。這些方向課程通常設置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即以英語為授課語言,講述科技、商務、政務等專業知識。《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英語專業最常見的方向課程之一,其集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于一體的本質特征,使其成為培養英語專業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平臺。
一 、基于社會需求分析的課程目標設置
需求分析是外語課程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設計和實施的依據之一,分為個人需求分析和社會需求分析。《國際貿易實務》對于英語專業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課程,學生對其的陌生度阻礙了個人需求分析調查的可行性和準確性。因此,對該課程進行社會需求分析,并使之成為課程目標設置、內容選擇及教學方法實施的基點,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1 .調查過程
基于以上出發點,筆者設計了如下社會調查問卷表,并在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蘇州市的10家企業(類別:4所外企、3所國企、3所民企)發放。
參與以上調查的“1”類對象為47人,“2”類對象為11人。經過統計,結果如下:畢業生:打“√”數(由多至少)排為前三的能力為:職業英語交際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領導:打分最低的三項能力為(按低到高):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職業英語運用能力。
2. 討論
以上對畢業生和領導兩個層面進行的調查所得出的結果具有一致性: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職業英語運用能力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在職場中最缺的能力。英語專業畢業生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尚在預料之中,因為他們長期接受文科課程培養,較少接受理科訓練,部分院校甚至不為其開設數學課。但是,其職業英語運用能力的缺乏,出乎預料,值得反思。經過進一步采訪,多位企業領導反映英語專業畢業生表達的職業英語不夠“老練”,不像職場語言。也就是說,他們在商務場合下使用的英語沒有較好地體現出商務英語的文體特色。
綜上,英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職業英語運用能力急需加大培養,應設置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
二 、以能力培養為靶向的教學內容選擇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主要講述進出口業務各個環節的操作技術和注意事項,內容多、任務重。以業界泰斗黎孝先教授主編的《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為例,全課程涉及貿易術語、標的物(名稱、質量、數量、包裝)、運輸、保險、支付、商檢、仲裁、談判、合同、貿易方式等十余項環節的內容。由于進出口業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將影響全局,所以,這些環節都應包含在教學過程中。但是,筆者認為,以英語專業學生為對象的該課程,應以培養上文中所提及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職業英語交際能力為靶向,突出三大重點內容:貿易術語、貨物保險、貨款收付。
1 .貿易術語
該章節主要講述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四組(E、F、C、D)十三個貿易術語的概念、內涵及其應用。通過該章節的學習,學生能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買賣雙方的分工及其責任,該項內容有助于學生在大腦中勾畫出進出口業務的全過程和各個分支環節的銜接關系,提高其形象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2)成本、費用及其價格的關系,該項內容有助于學生形成初步的商品價格構成意識;(3)裝運和交貨的關系,該項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鑒別概念,劃分時空的思維;(4)貿易術語的選用,該項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多角度綜合比對、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上述(1)、(3)、(4)項內容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好的針對性;(2)項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貨物保險
該章節主要講述國際貿易業務中貨物保險的相關知識和辦理程序。通過該章節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取以下知識和能力:(1)各種風險和損失的描述和指向,該項內容能提高學生對風險和損失的想象力、鑒別力;(2)各種險別的概念和范圍,該項內容對培養學生洞察概念微小區別以及理解各種包含及所屬關系的能力,有較大作用;(3)保險業務辦理程序,該項內容包含了保險費用的計算以及FOB、CIF、CFR三大術語的轉化問題,具有大量的計算任務。因此,以上(1)、(2)項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項內容直接針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3 .貨款收付
該章節內容復雜、頭緒繁多,主要包含了支付工具(匯票、本票、支票)以及支付方式(匯付、托收、信用證)兩大問題。通過該章學習,學生可以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支付票據和支付方式的概念和使用流程,該項內容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流程設計、概念鑒別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條件掌控力和抽象思維能力;(2)信用證的開證、審證技術。信用證是文字較多且語言特色鮮明的貿易文本之一。通過學習該項內容,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商務英語文體意識從而提高其在國際貿易領域里的英語運用能力。所以,該章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職業英語使用能力。
三 、基于實踐的教學方法實施
教學方法的選定受到課程性質、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需求分析等多因素制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性強、知識點高度連貫且分散,若以傳統講授法教學,極易導致枯燥乏味、節奏倉促、理論脫離實踐等不良效果。而且,對于英語專業學生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職業英語運用能力是通過課程需重點培養的三大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在選定教學方法時應以實踐出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能力。
1 .課內實踐
課內實踐在該課程教學中,應起主導作用。課內實踐的關鍵,在于教師設計有效的實踐任務。貿易環節模擬操作,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掌握要領。在設計實踐任務時,教師應力求培養上文中提及的三大能力,將學生設置為貿易參與者,即買賣雙方、運輸公司代表、保險業務員、銀行業務員等角色。同時,應突出談判、議價、單證等環節,將思辨、計算、撰寫等活動融為一體。
2 .課外實習
課外實習可安排在貿易公司或企業的進出口部。該實習應安排在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后進行,否則,將流于形式,揠苗助長。課外實習應力求讓學生找出實際工作與課內操作的不同點,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帶回問題。
3 .有效點評
點評可以是教師點評,也可為學生互評。學生互評,也是一種課內實踐。除了對操作規范性的點評外,應注重對操作效益的點評,即某項任務的多種實現手段的對比。操作效益點評,可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層次理解,提高對上述三大能力培養的有效性。
四 、結語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內容繁多、操作性強、連貫度大。對于英語專業學生而言,通過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該課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職業英語運用能力,必要性大、可行性強。筆者認為,定期開展需求分析和調查,結合學生特點,培養學生能力,逐漸提高學生素養,是該課程施教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 束定芳. 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 黎孝先. 國際貿易實務(第四版)[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