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力服務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大局,全力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服務廣大用電客戶,是廣東電網公司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去年以來,廣東電網公司認真開展“抓落實、促發展”主題實踐活動,通過1 893個基層黨組織、32 611名在崗共產黨員,帶領公司10.8萬名員工著力在電力供應、電網建設、亞運保電、抗災復電、節能減排和客戶服務等六個方面上抓落實、促發展,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彰顯負責任、受尊敬的央企形象。連續五年蟬聯廣東十大服務行業滿意度第一,并獲得廣東省37項公共服務指標測評滿意度第一,得到了中央第十指導檢查組的充分肯定,產生了良好社會影響。
提高供電能力
為廣東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支持服務
2010年,受宏觀經濟回升向好、西南罕見旱情、高溫炎熱天氣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全省電力電量“雙缺”。全省統調最高負荷達到6 956萬千瓦,最大錯峰負荷達到360萬千瓦,同比上升9.4%。面對嚴峻缺電形勢,廣東電網公司黨委始終與省委、省政府保持一致,以開展“抓落實促發展”主題活動為契機,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將全年電力供應工作目標任務進行分解,通過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到位。要求各級黨組織確定各自的工作重點,制訂計劃,落實措施;要求廣大黨員自覺投身到確保電力供應工作之中去,在實干中錘煉和彰顯黨的先進性。
提高市場分析預測能力。加強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廣東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研究,緊密跟蹤掌握一次能源供應、電源投產、用電需求以及氣候變化等情況,超前制定應對措施。改進電力市場分析、評估、預測方法,完善指標體系,研究建立相應的技術支持系統,強化對負荷預測準確性的考核。完善與政府部門、用戶、電廠的溝通機制,形成良性互動。
提高電力統籌配置能力。充分依靠南方電網大平臺,密切跟蹤和掌控市場變化,科學統籌優化配置省內外電力資源,深入挖掘省內統調電廠、地方電廠現有機組的潛力,積極爭取西南電、國網電、香港電等多送廣東,做深做細需求側管理,靈活安排錯峰用電,想方設法提高供電能力。2010年完成售電量3 6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05%,有效降低了電力電量“雙缺”對經濟帶來的影響。
提高需求側管理能力。不斷完善、細化各級錯峰預案,提高自覺錯峰率,要求在總量平衡的情況下,不發生局部限電。以提高能效為目標,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電網企業為實施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需求側管理長效機制。主動配合政府研究制訂需求側管理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完善需求側管理的技術手段和經濟手段,積極推廣應用有助于提高能效的新產品、新技術。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科學用電、節約用電的良好氛圍。
加快城鄉電網協調發展
為廣東“雙轉移”戰略提供配套服務
充分發揮電網優化能源資源配置功能,努力促進城鄉電網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廣東電網公司各級黨組織主動積極參與涉及“雙轉移”重大電力配套建設項目的決策部署,把更多的精力、人力和財力用在支持“雙轉移”工作上,抓住重點、破解難題;加強與社會各界溝通聯系,做好銜接,創新服務,不拖后腿。
抓中長期電網規劃,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根據珠江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制定電網規劃建設實施方案,從電網規劃、電網建設、運行服務、清潔能源保障、區域協調發展、技術和體制創新等六個方面提出18項具體任務;積極落實政府“四年大發展”工作方案,提前、高標準做好珠海橫琴島、廣州知識城、東莞松山湖、佛山金融高新技術區等重點區域的電網規劃建設工作。
抓主干電網建設,加大粵東西北電網的投資力度。根據省政府和南方電網公司簽訂的電網建設框架協議,廣東電網公司2010年投入441億元用于電網建設與改造,用實際行動落實框架協議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部署。建成投產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3 011千米、變電容量2 495萬千伏安。其中,投入104億元用于加快建設粵北、東西兩翼電網,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促進了城鄉用電公共服務平等化。東西兩翼及粵北山區2010年度售電量比2009年增長19.3%,高出珠三角4.4個百分點。
抓配套設施建設,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轉移提供。積極開展廣東省重大項目規劃研究,及時落實大項目配套接入工程,支持發電、鐵路、鋼鐵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盡早了解項目用電需求,超前做好重點客戶尤其是擴大內需項目的用電報裝和供電方案,為各類用電項目報裝開設綠色通道。積極落實新電價改革方案,粵東、粵西、粵北實行同網同價,每年減少當地電費支出約25億元,形成“價格洼地”,有力地促進了珠三角向周邊地區的產業轉移。
抓農電改革與發展,服務廣東新農村建設。在完成50個縣級供電企業接管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農電體制改革,將全省1 412個供電所整合為1 145個,構建了與行政區劃相對應的組織體系。全面調整了縣級供電企業領導班子,理順了45個基層黨組織的隸屬關系。加快農網建設與改造,2010年農村電網完成投資80多億元,及時消除農村供電的“瓶頸”,農村電壓質量和供電可靠率大幅提升,停電時間同比縮短了21.1個小時,農村供電營業規范服務達標率98.2%,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
推進節能減排
為廣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專業節能服務
電網是現代社會能源開發和利用最重要的網絡平臺,在節能減排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廣東電網公司黨委要求各級黨組織準確把握電網企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在做好自身挖掘節能減排潛力的同時,拓展服務功能,為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節能指導和幫助。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去年曾專門對廣東電網公司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頭條報道,在全社會引起了廣泛反響。
積極吸納西部清潔能源,為實現低碳發展出力。2010年全年使用西電1 038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廣東使用標煤3 27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6.28萬噸和二氧化碳7 193萬噸。建立起以機組能耗和排放水平為基準的全新調度體系,實行科學節能發電調度,高能耗小容量機組發電量明顯減少。目前,清潔電力占全社會用電的比重由去年的上升到了46.6%,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1萬噸,減少硫排放78萬噸。開展六氟化硫回收工作,2010年共回收六氟化硫氣體7.5噸,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9萬噸。
深入開展節能“綠色行動”,倡導節約用電。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引導電力消費。對全省430限制類、淘汰類高耗能企業用電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有效抑制了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促進了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幫助客戶開展節能診斷,采取層次多元、形式多樣的舉措幫助客戶實現從“有電用”到“精用電”的轉變。特別是在探索市場化的節能服務機制方面,組織客戶開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13項,重新核定符合條件的節能服務公司共25家,為基層單位、節能客戶提供參考選用平臺;建立了74個節能展示中心、239個科學用電示范點,舉辦了130期各類節能降耗交流研討,為3 207家客戶提供了專業節能診斷,累計為客戶節約電量1.63億千瓦時。
注重新能源利用和電動汽車市場培育,發揮電力導向作用。從核電、風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等方面分析廣東新興能源發展現狀,組建了省級科學用電指導中心,深入研究新能源快速靈活接入電網等關鍵技術;積極開展充電設施布點規劃、運營模式、技術標準等方面的研究制定工作,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市投入運行6個充電站、190個充電樁。與廣州市政府正式簽訂了《加快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到2015年前建充電樁80 110個,進一步促進廣州乃至廣東電動汽車產業和市場的發展。
勇擔政治責任
為亞運提供最優質的電力保障服務
把確保亞運供電作為最重大的政治任務。2009年底,廣東電網公司黨委明確提出了“全力以赴,萬無一失”的總體目標,確立了“廣州為主、全省支持、整合資源、協同作戰”的“一盤棋”工作原則,制定了“絕不發生一起涉亞重點保電場所供電事故,絕不發生一起影響公司形象的重大供電服務事件”的根本底線,明確了“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標準”的管理要求,以最大決心、最強力量、最實措施確保實現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舉全網之力,打好亞運保供電硬仗。廣東電網公司先后12次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學習奧運會、世博會保電經驗,開展了236次應急演練;投入63.3億元,完成845個涉亞項目的建設和改造。亞運會期間,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尾等10個城市啟動特級保供電,其他城市在開閉幕式之日啟動特級保供電,其余時段實施特殊時期保供電。組織了11 484名技術人員、8 659名安保人員、61臺發電車集結涉亞城市,全力做好電力供應服務、設備運行維護和電力設施保護工作,并落實78家供應商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
以亞運為平臺,充分發揮黨的先進性作用。在保供電過程中,廣東電網公司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講政治、顧大局、識大體,不畏艱難、連續作戰,把亞運會保供電工作當作創建“四好”黨組織、爭當“四優”共產黨員的最佳實踐,通過開展“亞運先鋒行動”,建立“黨員服務崗”、“黨員服務小分隊”等形式,奮勇當先,率先垂范,以規范的工作行為、負責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全力以赴投入到亞運保供電的各項工作中去,在落實“可靠供電、安全用電、服務提升、品牌宣傳”四大工程中發揮作用。參加保電單位成立了31個臨時黨支部,5 865名黨員帶頭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高水平、高標準、高規格地保障了53個亞運場館安全用電運行維護,為日均幾十萬名亞運觀眾提供優質的保電服務,以零事故、零差錯的驕人成績勝利完成了亞運、亞殘會保供電任務。
堅持以人為本
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貼心的客戶服務
讓廣大客戶早日享受到發達國家公民才能夠享受到的安全、可靠、優質的電力供應及服務,感受到生活更幸福、更有尊嚴,這是廣東電網公司最基本、最核心的社會責任。
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減少客戶停電時間。廣東電網公司黨委堅持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規劃、建設、運行、技術、管理和服務等各個環節入手,著力提高供電可靠性,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電網發展成果。2010年全省用戶平均停電時間下降至14.56小時,下降36.1%,其中:城市4.11小時,減少32.3%;農村10.67小時,減少37.5%。中山、深圳城市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分別降至1.33和1.24小時,接近國際領先水平;廣州、佛山、珠海、東莞、江門等地在兩小時以內,接近了世界發達國家城市的先進水平。深圳、廣州、佛山、珠海4個局入選全國城市供電可靠性金牌企業,成為全國入選金牌企業最多的省級電網公司。
加強品牌建設,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充分調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開展“和諧南網迎亞運,優質服務樹品牌”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想辦法、訂計劃、出措施、辦事情,全心全意為客戶做好服務。初步構建了以“一站妥”為核心的客戶服務體系,提高辦事效率。繼續加強95598客戶呼叫服務平臺建設,拓展短信服務內容,滿足了客戶在報裝、搶修、投訴和咨詢等方面的新要求。向社會公布并嚴格兌現“十項服務承諾”,開展爭創“明星營業窗口、明星營業員”競賽,設立“黨員示范崗、示范窗口”,圍繞客戶需求,做到特事特辦,難事巧辦。各地供電局結合實際,推出了供電服務城鄉同質共享、跨區受理業務、流動營業廳、重點客戶一對一、銀聯刷卡交費、電話實時劃扣電費等一系列個性化服務和便民措施,備受好評。樹立“客戶投訴是免費的寶貴禮物”理念,及時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客戶投訴次數同比下降3.5%,客戶滿意率不斷提升。國際權威調查公司蓋洛普調查結果顯示,公司總體客戶滿意度為72分,處于蓋洛普全球數據庫良好水平。
在抗風救災中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去年9月21日,受超強臺風“凡亞比”影響,茂名、陽江等地普降特大暴雨,部分地區電網遭到毀滅性破壞。災情發生后,廣東電網公司把經濟效益放在一邊,把復電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調配應急發電車等各類搶險物資,組織搶險人員4 403人、搶修車輛688臺投入抗災復電。參加抗災復電單位在328個作業點成立黨員突擊隊,2 642名黨員日夜奮戰在抗災現場,做到“水退、人進、旗到、電通”,僅用5天,就全面恢復廣東電網范圍的電力供應,成為了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中第一個完成修復的行業。同時,從社會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出發,主動幫助電力自發自供區域建設電網、恢復送電,投入了1 500萬元,新建線路114.3公里,修復19個臺區,幫助10個行政村、2 812戶居民用上電。省委書記汪洋對電力搶修工作表示非常滿意,他在茂名慰問搶修人員時說:沿途已問過受災群眾是否用上電,群眾說早已用上電,并對南方電網評價很高。群眾不會說假話的,請你們轉達我代表政府向南方電網公司及廣東電網公司表示感謝!
抓落實、促發展,關鍵在于行動,關鍵在于取得實效。廣東電網公司將以強化執行意識為先導,以加強作風建設為基礎,以加快電網生產建設為中心任務,進一步提升公司黨建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為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最優質的供電服務。(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