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努力構建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大力開展文化引領工程,積極開展特色文化建設等活動,行業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為保持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快速發展、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體統籌部署, 全面推動行業文化建設
交通部黨組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從2005年4月召開的交通文化建設座談會開始,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先后多次主持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還多次聽取課題組和體法司有關工作匯報。2006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努力建設具有鮮明行業特點和時代特征的交通文化,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凝聚全行業,使交通行業更加充滿活力,不斷開創交通事業發展的新局面。”2006年6月26日召開的全國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更加明確地提出:“加強交通文化建設,努力增強行業軟實力,力爭文化建設在今后五年內取得明顯進展。”隨后,印發了《交通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對交通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工作措施作出了具體安排和部署。這是交通部頒布的第一個有關交通文化建設的重要文件,它強調新時期交通文化建設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點和交通行業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要以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線,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重點,大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要在實踐中加強探索和研究,系統總結交通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確立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交通事業發展要求的交通行業的核心價值體系;要實施“五個一工程”,即形成一批交通文化研究成果,提煉一種交通精神,征集確定一個交通行業徽標,創作一批交通文藝作品,完善一批交通博物館,將全行業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全面增強交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交通行業的凝聚力,提升交通行業的影響力,提高交通發展的軟實力,為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為全面深入推進交通文化建設工作,2006年11月交通運輸部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了交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指導委員會,按照行業文化、系統文化、專業文化、組織文化四個層次,分別成立了交通行業文化建設研究總課題組和公路文化、道路運輸文化、交通規費征稽文化、港口文化、海事文化、救撈文化、船檢文化、航海文化、廉政文化、公路執法文化、長江航運文化、交通公安文化、路文化、橋文化、車文化、站文化、船文化、航標文化、航道文化、交通行政機關文化、交通企業文化和交通事業單位文化等22個子課題組,由行業內有一定研究基礎、有積極性、有較好的支撐條件、具有代表性的部門或單位牽頭,并邀請文化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按照力求出精品的要求,系統地開展了交通文化研究工作。經過廣大研究人員一年多的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出版了《21世紀交通文化建設研究與實踐》系列叢書,是交通文化建設研究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叢書提煉了以行業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和職業道德為主要內容的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體系。行業使命是:發展現代交通,做好“三個服務”。共同愿景是:建設一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系統,實現人便于行、貨暢其流,讓人們享受高品質的運輸服務,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充滿活力,讓交通與自然、與社會更加和諧。交通精神是: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畏風險、默默奉獻。職業道德是:愛崗敬業、誠信守信、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從多個層面、多個領域系統地總結了交通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積淀豐厚的特色文化、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絢麗多彩的建設成果。 “系統文化”側重于交通行業不同系統的特色文化研究,重點提煉和闡述了各系統具有系統特色的價值理念;“專業文化”側重不同專業領域的特色文化研究,重點是收集、挖掘和整理了交通行業物質文化成果;“組織文化”側重交通行業不同組織的特色文化研究,重點梳理、凝煉和展示了各類交通組織的特色價值理念、行為規范和形象標識。
2010年9月,交通運輸部組建以來的第一次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李盛霖部長在會議上全面部署了“十二五”期間交通行業精神文明和行業文化建設各項任務,并指出,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開創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局面,為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2010年以來,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部黨組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促進交通運輸科學發展、深化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明確思路,抓好創先爭優活動的關鍵點;選準載體,抓好創先爭優活動的切入點;豐富內容,抓好創先爭優活動的結合點;務求實效,抓好創先爭優活動的著力點。針對青海玉樹地震災害和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等,明確提出“創先爭優做表率、保通災區立新功”,全力保障災區交通運輸安全暢通。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鞏固和發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成果,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也使創先爭優活動與行業精神文明建設相得益彰。各地各部門也都開展了符合各自實際的主題活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既促進了黨建工作,也豐富了行業文化建設的內涵,有力地推動了交通運輸中心工作。
大力開展文化引領工程,不斷發展行業精神
“十一五”期間,全行業大力實施“五個一工程”,即形成一批交通文化研究成果,總結提煉一種交通精神,征集確定一個交通行業徽標,創作一批交通文藝作品,完善一批交通博物館,全面增強交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高交通行業的軟實力。通過開展時代特色鮮明、行業特色突出、地域特色濃厚的文化實踐活動,培養樹立了43家覆蓋行業各個領域的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為深入推進文化建設實踐發揮了較好的引領作用。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創建活動:部機關設立文化長廊,遼寧、黑龍江、湖南等省廳和長航局先后舉辦了文化建設展覽。浙江省杭州市交通局和泰順縣交通局舉辦了出租車文化節和公路文化節等交通文化藝術節。打造了西漢高速公路中國古代交通巨型群雕“華夏龍脈”、云南滇西公路文化走廊等一批具有文化內涵的交通基礎設施。建立了上海市中國航海館、鄭州交通博物館、江蘇橋梁博物館、嘉興船博物館等一批車、船、橋、港等交通博物館。山東省交通運輸系統組織制作的電影《金牌工人》、呂劇《楊廣和》分別榮獲第十、十一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新疆交通廳拍攝的電影《雪歌》榮獲第八屆電影頻道數字電影百合獎,救撈歌曲《為平安護航》在全國產業(行業)歌詠比賽中獲“優秀作品獎”和“創作三等獎”,等等。這些成果發揮了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向全社會展示了行業良好形象。
2009年9月,交通運輸部進一步決定,從2010年到2015年在全行業開展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即打造十大交通運輸文化品牌,創建100家交通運輸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培養1 000名交通運輸時代楷模,不斷開創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培養樹立先進典型 ,推進行業文化建設
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典型引路必不可少。交通運輸行業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行業。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涌現了像楊懷遠、包起帆、許振超、陳剛毅、孔祥瑞、高發明等全國先進典型。他們是交通運輸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厚精神資源,是交通運輸行業的寶貴精神財富。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以“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為載體,以提高交通干部職工素質為根本,在鞏固學習包起帆、許振超等先進典型的基礎上,行業文化建設繼續向縱深推進。“十一五”時期又先后涌現出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先進典型和先進集體,交通運輸行業成為選樹典型多、社會影響力大的行業之一,新時期交通精神得到充分彰顯,交通形象得到廣泛肯定。這些先進典型和先進集體是:“新時期援藏交通工程技術人員的楷模”陳剛毅、“藍領專家”孔祥瑞等全國重大典型;“見義勇為收費員”熊文清、“紅衣信使”尼瑪拉木、“海上執法衛士”楊慶文、“交通局長的優秀代表”高發明、“優秀思政課教師”賈鳳姿、“航標燈王”鄭啟湘、“抗震救災模范”李德業等一批行業先進典型;潤揚長江大橋、蘇通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東四郵局等一批行業先進集體。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服務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等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為發揮好交通運輸行業先進典型的模范引領作用,部黨組先后6次就學習宣傳先進典型向行業發出號召,并聯合中宣部、全國總工會、地方黨委組織中央媒體進行了10批次實地采訪,在人民大會堂先后舉辦了3場報告會,積極將行業先進典型推向社會,在行業內樹立了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了行業風氣,向社會展示了新時期交通運輸行業的新形象。地方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積極爭取地方黨委和宣傳部門的指導和支持,深入發現和挖掘先進典型的精神內涵,構建完善良好的典型培養和選樹機制;廣泛開展宣傳學習活動,精心組織報告會、座談會等各類學習活動,大力推廣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使學先進、爭先進成為廣大干部職工的自覺追求。
積極開展特色文化建設活動,
不斷豐富行業文化內涵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廣泛開展文明工地、和諧工程、建功立業勞動競賽和文明樣板路、文明樣板航道等創建活動,有力發揮了對重點工程建設的支撐保障作用。江蘇、浙江、云南、上海等省市交通運輸部門把以人為本、注重創新、保護生態、資源節約等先進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建成了蘇通大橋、杭州灣大橋、云南思小公路、洋山港等一批精品工程。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實行高速公路建設“十公開”,有效預防各種腐敗問題的發生,我部及時組織在全行業推廣了這一做法,進一步完善交通建設懲防機制,深化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受到中央有關領導及中紀委、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在交通運輸管理領域,廣泛開展規范行政、文明執法創建活動。部出臺了《交通行政執法程序》等五個規范,湖北、福建等省廳,部海事局等單位也都出臺了一系列制度,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提升了交通行政執法的規范化水平。廣東、重慶等省市積極探索行政執法新模式,長航局積極推進聯合執法,有效解決了多頭執法中出現的問題。各級交通運輸部門進一步轉變行政職能,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推行網上審批,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站式服務等制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眾,行政效能顯著提升。
在交通運輸服務領域,組織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出租車行業文明創建、青年文明號促和諧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服務窗口單位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涌現出安徽“微笑服務、溫馨交通”、南京李瑞班“愛心始發站”、青島“紅飄帶”出租車車隊、石家莊“學雷鋒車隊”、河南“星級服務區”等一批管理科學、服務規范、形象良好的優質服務品牌。
結合形勢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為行業不斷提供精神力量
舉辦北京奧運會、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舉辦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交通運輸部門承擔著運輸保障、安保和反恐等重任。在及早謀劃、周密部署、精心實施、全力做好交通運輸服務保障的同時,大力宣傳交通運輸事業的輝煌成就和重要經驗,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職工熱愛祖國、奉獻交通的熱情。先后舉辦了輝煌成就60年交通巡禮、改革開放30年交通運輸成就展覽和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了“迎奧運(迎國慶、迎世博)、講文明、樹新風”、“愛國歌曲大家唱”群眾性歌詠、禮儀知識競賽、“感動交通人物”評選等一系列文明創建活動,注重在活動中提高職工服務技能,在服務中陶冶職工道德情操。陜西、安徽省交通運輸系統組隊代表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參加了中央文明辦組織的第一二屆全國“迎講樹”電視禮儀知識競賽,分別獲得了銅獎和二等獎。交通運輸行業廣大干部職工齊心協力,以優化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優雅的言行、優良的秩序,展示了交通運輸人昂揚向上、爭創一流的良好精神風貌。
2008年底開始,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擴散蔓延,給交通運輸業帶來嚴重沖擊。全行業緊緊圍繞積極應對危機沖擊、保持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深入開展以“堅定信心、迎接挑戰、促進發展”為主題的形勢教育,強化保增長促發展的輿論引導,準確解讀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和部黨組關于促進行業平穩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客觀辯證地分析宣傳交通運輸業發展形勢,宣傳各地應對沖擊所采取的措施和成效,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為促進交通運輸企穩回升向好營造了良好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等交通運輸企業,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及時做好思想疏導,深入挖潛降本增效,握緊拳頭抱團取暖,展現了職工主人翁精神,化解了企業危機。
在抗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抗擊臺風和江西、福建、吉林、遼寧等地抗洪搶險、甘肅舟曲、四川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的搶險救災、應對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7#8226;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等重大突發事件中,交通運輸行業始終堅持全國交通一盤棋思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援災區,積極組織開展救災搶通、災后重建和志愿服務工作,廣大交通運輸干部職工以抗災救災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艱苦奮斗、勇于創新、不畏風險、默默奉獻的交通精神。
交通運輸行業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后交通運輸行業將繼續把行業文化建設擺在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位置,以踐行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以“學先進、樹新風、建體系、創一流”活動為載體,大力實施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進一步深化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職工文明素質和行業文明水平,為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