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的興衰,無不充盈著文化的力量。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石油工業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人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精神和“三老四嚴”的大慶精神促進了我國石油工業的全面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更是靠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航天精神”力量的推動。德國的汽車工業、機械制造行業能長期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是德國人理性、規則、嚴肅、認真等文化自覺遵守的結果。實踐證明,先進的文化是保持一個行業長盛不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有先進的思想文化引領,才有行業大發展、大繁榮。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諸多行業經濟發展迅猛。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些行業卻陷入了主流價值觀的迷失,出現了許多自毀前途的惡性競爭事件。如:去年以來,伊力與蒙牛、騰訊與360、格力與美的等行業龍頭企業都曾陷入了“相互詆毀”的怪圈。還有一些行業“潛規則”盛行,“毒奶粉”、“三聚氰胺”、“地溝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有的企業為追求高額的利潤而不擇手段,抄襲、仿制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事件時有發生,低質、劣質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山寨文化”被有些人標榜成了主流文化。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行業的健康發展和國際形象,警示我們不僅要進一步加強監管,依法嚴懲,更應引起我們從行業文化的高度重視和反思。
造成行業文化混亂與發展滯后的種種現象,既有市場的因素又有機制的原因。一是關注和研究行業文化的機構和人員較少。據了解,目前全國還沒有專門的行業文化研究機構和部門,關注和研究行業文化的人員也是鳳毛麟角。二是企業不重視行業文化建設。眼下各行業里的企業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賺錢和攫取利益上或站在自身企業的角度關門搞企業文化,而輕行業文化建設。三是行業協會作為我國行業的主要管理部門在行業文化建設上的缺失。在全國眾多行業里,除機械、交通、民航、石油等少數行業在積極推進本行業的文化建設外,全國大部分的行業組織還未把行業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行業協會組織作為我國行業的主要管理者,應主動扛起行業文化建設的大旗。行業協會組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立了數量眾多的行業協會組織,到目前為止,僅國資委負責聯系的行業協會就有305家,承擔著規范行業經濟秩序和行業活動、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行業根本利益等主要職責,在推進行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社會團體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將行業文化建設擺在行業發展戰略位置,通過行業文化建設,規范企業行為,增強行業公信力、凝聚力、競爭力,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通過行業文化建設,更好地加強行業自律,避免無序競爭,更好地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的挑戰,更有力地參與國際競爭。
良好的行業秩序和行業風氣要靠行業內一個一個企業合法經營、共同遵守、共同維護。當今世界,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在封閉的狀態下發展,只有行業蛋糕做大了企業才有出路。行業文化建設是全行業共同的責任,各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領導要帶頭遵守和維護行業規范,誠信經營,將行業文化建設融入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融入企業文化建設,融入員工道德建設中,共同營造和諧發展的行業環境和文化氛圍。
行業文化建設關乎行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前景,關乎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更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當前,我們應當把行業文化的建設和培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緊規劃和行動,大力提升行業文化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