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營效率是保險公司綜合實力包括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集中體現,而效率的評估有利于防范經營風險,提高競爭力。本文運用DEA方法對我國9家壽險公司的經營效率進行綜合評價,不僅客觀、合理地測算了各壽險公司的相對經營效率值,而且為壽險公司提高競爭力提供了一些相關建議。
[關鍵詞] 壽險公司 經營效率 DEA方法
一、引言
截至2007年5月底,我國共有壽險公司50家,其中內資壽險公司25家,外資(包括外資獨資和合資)壽險公司25家,與2001年底的17家相比,壽險市場主體增長了近2倍。在業務發展方面也呈現出新格局,不僅壽險市場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且壽險市場的保費收入也在高速增長。經營地域方面,外資保險也開始由東部、大城市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延伸,為保險業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DEA模型簡介
作為一種效率評價方法,DEA方法主要是根據被評價系統的投入產出指標,建立相應的評價模型,從而得到每個評價單元的效率評價值。
DEA方法的最基本模型是C2R模型。
被評對象:DMU1,DMU2,…,DMUn
輸入指標: X1,X2, …,Xn
輸出指標: Y1,Y2,…, Yn
三、指標的選取
本文選擇9家壽險公司作為樣本公司。時間跨度是從2003年到2006年。壽險公司的輸入,輸出指標和決策單元(DMU):
輸入指標:固定資產,經營費用,勞動力
輸出指標:投資收益,準備金增加,賠款支出
決策單元:2003-2006年中國保險市場上9家主要壽險公司
四、國內壽險公司經營效率實證分析
運用EMS得出我國各壽險公司2003——2006年的效率值,見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國人壽,新華人壽,泰康,友邦中國的效率平均值都為1,這說明其經營效率達到最優,反映了這些保險公司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與其經營規模相匹配,投入與產出達到最佳匹配點。作為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壽險公司,中宏人壽在新興外資保險公司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經營費用自2003年就一直居高不下,這是造成其DEA非有效的直接原因。平安2003年的DEA非有效大概是受公司當年2月份分業重組的影響。太平人壽在2004年經歷了一次人員的擴張,員工人數由2003年的1649人增加到2004年的4798人,進而增加到2005年的5817人,因此也是DEA非有效。再如恒康天安,信誠等這幾家公司DEA非有效可能由于公司規模較小的原因。
五、我國財險業經營效率提升的建議
1.加強創新,改變單一的產品結構和競爭手段
保險公司之間的非價格競爭相對較少,為了獲得市場份額,競相從費用控制上下手,這使公司的成本增加,效率自然低下。所以我國保險公司應該圍繞保險產品的創新,開展特色的服務。
2.擴大經營規模,擴展經營區域,打破壟斷的局面。
中小公司要力求做大,采取積極的市場策略,不能盲目的擴張,應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有所專長,發展自己特色客戶群,合理擴大規模
3.正確的監管,為效率提高提供基礎。
保險監管機構在注重風險管理的前提下,要逐漸淡化保險公司“國有”的色彩,充分市場化;鼓勵產品和技術的創新;按照入世時的協議,放松監管,為保險公司合理競爭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孫峰,影響保險企業效率的若干因素[J],中國保險,2005,(07)
[2] 魏權齡,數據包絡分析(DEA)[J],科學通報,2000,(17)
[3] 孫峰,影響保險企業效率的若干因素[J],中國保險,2005,(07)
[4] 李克成,國內壽險公司經營效率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05,(06)
[5] Cummins,D,Weiss. Measuring Cost Efficiency in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17) :463—48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